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L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正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知识讲解 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关于他的籍贯,说法不一,有人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有人说是江苏兴化人;也有人说原籍苏州,后迁淮安。元朝至顺年间(1330—1333)考中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两年,因不满权贵而弃职,回家闭门写书。卒于明洪武(1368—1398)初。相传他和元末的农民运动有一些联系,或者参加过农民起义队伍。还有人说小说家罗贯中是他的门人。但这些说法都缺乏确凿的依据。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中心思想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表现了林冲由逆来顺受发展到报仇雪恨而参加农民起义的全过程;课文部分反映的是林冲思想性格产生质的飞跃的阶段。

  整个故事情节以林冲思想性格变化为主要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发展过程,有力地突出了“逼上梁山”这个主题,透辟地说明了官逼民反的深刻道理。

   

写作特点
  1.刻人物,鲜明生动

  首先,作者不是孤立地塑造人物形象,而是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这样,不但写出了人物的阶级特点、个性特征,而且写出了人物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其次,作者不是静止地塑造人物形象,而是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作者把林冲这一人物置于与高俅为首的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和自身思想中的矛盾这两种矛盾的交织中来刻画,鲜明地突出了“官逼民反”这一主题。再次,作者不是笼统地表现人物性格,而是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比如林冲在风雪之夜出门沽酒时,作者生动地描写了他一系列动作:“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这里以“挑”、“盖”、“戴”、“拿”、“拽”等一系列动作,细腻地刻了林冲谨慎小心、安分守己,唯恐出事的心理状态。最后林冲杀敌报仇,对陆谦那“泼贼”、“奸贼”的怒骂,“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这义正辞严的怒斥,以及“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等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林冲觉醒后对助纣为虐、内残狠毒的陆虞候的极大义愤。

  2.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相当成功

  本文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对展开情节、渲染气氛和表现人物性格都起一定的作用。在景物描写上,紧扣回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二字。林冲初到草料场时,“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出门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些描写,使读者对当时的风大雪紧,留下了具体深刻的印象。景物描写虽着墨不多,但或直接描写,或侧面烘托,均起到了推动情节层层发展、逐步引向高潮的作用,同时也渲染了气氛,衬托了人物性格。那密布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料场,孤寂的古庙,形成一种荒凉、寂寞、冷落的气氛,而料场上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也烘托了林冲的反抗怒火。

  本文细节描写也十分出色。如林冲第一次走出草料场的一系列动作描写,以及草厅被雪压倒后的一系列动作心理描写,都说明林冲的精细谨慎,忠于职守,表现了他安分守己的性格。同时也使读者明确意识到料场起火不是林冲不慎造成的。这样的细节描写,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密,使情节的发展合乎情理。

  3.两处写偷听,详略有致,各具特色

  一处是写在小酒店里,李小二听到差拨口中呐出“高太尉”三字时,就疑心与恩人林冲有关系,连忙叫妻子前去暗暗偷听。一处是写林冲在山神庙里偷听陆谦等人的谈话。前者是李小二的妻子奉丈夫之命有心去听,而且听了“一个时辰”,却仅听到没头没尾的半句话:“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后者是林冲伏在庙门内,无意之中在短暂的霎那间,却听清了陆谦等三人的全部对话,听得一字不漏,洞悉了贼人的全部阴谋。两次偷听,一略一详,都恰到好处。前者是陆谦等人在小酒店密谋策划害人的亏心事,贼人心虚,怕人听到,只能低声窃语。李小二妻子的隔墙之耳,当然不易听清。而且此时如果完全听清了陆谦等人的密谋,下面的故事也就索然寡味了。但要是连半句也听不到,情节也无法曲折起伏的开展下去。只有藏头露尾,似是而非,才会使小二夫妻、林冲乃至读者产生疑团。这种悬念的设置,扣人心弦。而后者,林冲是在风雪之夜的山神庙里,陆谦等三人放火成功,正当得意忘形之时,压根想不到深夜冷落萧条的山神庙里会有人,更想不到会是林冲,所以他们的谈话毫无顾忌。林冲仅隔庙门,当然听得一清二楚。立即点燃胸中复仇烈火,不顾一切地挺枪杀仇人。前者略写,显得惜墨如金,恰到好处;后者详写,又泼墨如云,也恰如其分。

   

   

段意:一、引子。林冲“闲走间”邂逅了故人李小二。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它在情节中的地位具有引子的作用。

  随着陆谦、富安来到沧州,进入李小二开设的酒店,“风雪山神庙”的情节正式开始了。

  二、发展。“林冲走将入店里来”,是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李小二“有些要紧话说”,“请林冲到里面坐下”,使得林冲满腹狐疑。继之,李小二告知事情原委,二人核对来者相貌,证实来者确是陆谦。

  三、高潮。下面进入隆冬季节,大雪纷飞的环境描写,为高潮的出现勾了气象森寒的背景。高潮部分由这样几个层次组成:老军交差,市井沽酒,投宿破庙,草场失火,怒杀仇人。料场的一把火,烧起了他心头的万丈怒火;仇人间的一席对话,驱散了他胸中的软弱怯懦。旧恨新仇,一起涌上心头,他不犹豫,不彷徨,不幻想,手挺花枪,冲出庙门,高潮正式出现了。

  四、收束。在处死三人后,林冲“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这是情节的结局。在高潮形成之后,马上给以简截了当的收束。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赏析

 

  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在我国人民群众中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书中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历来是为人们击节称赏的著名篇章之一。在这一章中,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着力描写了林冲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者,被徽宗皇帝的宠臣太尉高俅陷害得家破人亡,终于投奔梁山,成为农民革命英雄的转化过程。在人物性格的精细刻划和故事情节的生动描写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灿若群星的“梁山泊”英雄形象中,林冲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一个。他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不算低的社会地位,加上优厚的俸给、温暖和美满的小康家庭等多种社会因素,使他对封建统治者和自身的前途存在幻想。虽然他武艺高强,对“屈沉在小人之下”也有一腔怨愤,却养成了他逆来顺受、忍辱妥协的性格。他在小说中刚一出场,就遇到高俅的干儿子“花花太岁”高衙内拦路调戏他妻子。当他闻讯赶来,于怒喝声中举拳欲打时,一看“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在爱妻遭调戏的奇耻大辱面前,职任八十万禁军教头,英名远播的林冲,居然咽下了一腔盛怒,不但自己不敢打,甚至阻拦鲁智深去追打高衙内,说是:“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这里,第一次显示了林冲屈辱忍让的思想性格。但是,逆来顺受并不能解脱林冲的困境,当陆谦设计调开林冲,妄图让高衙内引诱凌辱他妻子时,林冲按捺不住了,他把咽下去的一腔愤怒,全部倾泻到无耻走狗陆谦身上。这时,林冲仍然避免触及“本管高太尉”,但从他拿了尖刀,追寻陆谦的激烈行动中,可以看出林冲反抗性格的缓慢发展过程。后来,他在陆谦与高衙内进一步设下陷阱,阴谋迫害下,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遇险野猪林……在一个接一个的打击迫害中,林冲的反抗性格逐步发展和增强。尽管如此,他依然想从妥协退让中寻求苟安,没有放弃“挣扎着回来”的幻想。林冲思想性格上这种矛盾斗争,在“风雪山神庙”这一回中,达到高潮,发生了突变,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终于挣断了逆来顺受、忍辱求生的思想绳索,反抗性高度升华,走上了造反、起义的道路。 

  第十回一开头,作者先写了李小二和小酒店,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安排。林冲被诬陷下狱,刺配沧州,在难中忽然间遇见故人李小二。作者顺笔交待了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他,使李小二免遭官司,还为他赔了钱财,又接济他路费。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显得合情合理。林冲告诉李小二“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相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对自己遭受统治者陷害的冤情,讲述中虽含有怨意,但更多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由此可以看出,林冲此时的思想性格,还没有完全摆脱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的一面。他心中仍旧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林冲还对李小二说:“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口”。这淡淡的一句话,分量却不轻:它表明扶危济困的英雄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的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作品开头的这段描写,自然而又亲切。一方面表现了林冲的思想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也是为下面情节发展而特意预先安设的。写李小二的小酒店,不光是为了招待林冲,更重要的是为了接待东京高衙内差来的陆谦和管营、差拨。小说描写这一天,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忽见一个人闪进酒店内,随后又一个闪了进来,同本不相识的管营、差拨窃窃私语。这两个“闪”字用得很形象,把搞阴谋诡计的坏人那种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反映出来了。一连四、五个“只见那人”、“只见那人说道”……写得若隐若现,扑朔迷离。当李小二将刚来小酒店的那人容貌——“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和“高太尉”等只言片语告诉林冲时,林冲不觉大惊道:“正是陆虞侯。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骨肉为泥!”说罢,大怒离开酒店,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去寻。透过这一声怒骂和持刀急寻的身影,人们明显地感觉到林冲的反抗性格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为杀仇人而不顾自己,是一个充军流放的罪囚报仇雪恨的强烈欲望,使他将前程、生死等一切利害关系都置之度外了。这一描写,正是通往林冲性格突变道路上的一层重要台阶;铺设了这个台阶,下面林冲思想的飞跃,就更加合乎情理。 

  林冲又惊又怒拿刀去寻找陆谦,读者读到这里,精神也为之一震,矛盾冲突的浪头一下子漫涌而起,好象紧接着就是一场血肉迸飞的厮杀,“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读者也捏着一把汗。然而,作者却老练地虚晃一枪,盘马弯弓,引而不发。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山峦起伏,愈见其万千气象;文势跌宕,更能够引人入胜。《水浒传》的作者深谙其道,他在这里故意顿了一笔,写林冲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也自心下慢了”;陆谦等人在小酒店里一闪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矛盾冲突的浪头起而又伏,于暗伏中积蓄力量,准备迎接更大的冲击和高峰。 

  接下去,作者以圆熟灵动、细腻入微的笔触,描写了林冲雪夜向火,老军留赠酒葫芦,料场风吹屋动等一系列生活细节,写得平淡、轻松、若无其事。本是“山雨欲来”之势,矛盾冲突已趋激烈,而高潮到来前夕却越显得“密云不雨”般地平静,这正是生活辩证法在艺术创作中的生动体现。 

  最后,料场被陆谦等人放火烧着了。作者借陆谦一干人自己的口,将陷害林冲的全部狠毒阴谋,在山神庙前和盘托出,小说主人公林冲和读者心头的一切疑团豁然开朗。事到如今,林冲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当他听到“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等话语时,他怒火中烧,旧恨新仇,一齐涌上心头,拽开庙门,挺着花枪,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这山崩地裂的一声大喝中,踏过艰苦思想斗争历程的林冲,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他转变了立场,抛弃了幻想,手刃仇人,同前所依附的封建统治集团彻底决裂。这个“空有一身本事”,“屈沉在小人之下”的英雄,面貌一新地站立起来了。他那英勇的反抗性格,在这促使他思想升华的矛盾高潮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林冲杀陆谦等三人杀得好,使人禁不住拍手称快。作者描写这场斗杀也写得好,更使人拍案叫绝。小说是这样万分精彩地写道: 

  (林冲)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侯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侯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侯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 

  一个人接连斗杀三个人,三四个回身转体,手起脚落;或用枪搠,或用刀剜,或用刀割;写得有层次、有波折、有疏有密,有板有眼;而且不雷同、不烦琐、不慌不忙,从容自如,游刃有余。特别精彩的是杀陆谦的场景,你看林冲劈胸一提,将他丢翻在雪地,脚踏住他胸脯,刀搁在他脸上,先审后杀,理直气壮,“把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真是刀落惊风雪,文成泣鬼神。人们丝毫不感到杀得心惊,反而感到杀得无比痛快! 

  出自林冲口中那“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八个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受尽奸贼迫害的英雄,举刀杀人行动的理直气壮,正义凛然;充分揭露了高俅、陆谦这些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的卑鄙、狠毒和罪恶。料场被烧毁,又杀了陆谦等人,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林冲犯下了弥天大罪,罪不容诛;到了这个地步,林冲的一切退路都被彻底堵死,只剩下“逼上梁山”这一条光明大路了。于是,在无情的现实教育下,英雄丢掉了幻想,撇下了自家前程的包袱,终于克服了自身软弱忍让的弱点,挺起腰杆,带着慷慨激昂的豪情,大踏步地走上了梁山农民革命的道路。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回故事中,除了人物形象刻划的突出成就外,在艺术描写的其他方面,也不乏精彩之笔,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这一回前后两处写到了偷听别人谈话,前者是写在小酒店里,李小二听到差拨口中呐出“高太尉”三个字时,就疑心与恩人林冲有关系,连忙叫妻子前去暗暗偷听。后者写林冲在山神庙里偷听到陆谦等人的谈话;这两处偷听,写得详略有致,各具特色。 

  前者李小二的妻子奉丈夫之命有心去听,而且是听了“一个时辰”,却仅听到没头没尾的半句话:“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后来者林冲伏在庙门内,无意之中在短暂的霎那间,却听清了陆谦等三人的全部对话——“一个道”、“一个人道”、“那一个道”、“又一个道”,……一共八、九句对话,听得一字不漏,洞悉贼人的全部阴谋。两次偷听,一详一略,都恰到好处,匠心独运。前者是陆谦等人在小酒店里密谋策划害人的亏心事,贼人心虚,怕人听到,只能暗中窃语;李小二妻子的隔墙之耳,当然不易听清。而且在这个时候如果完全听清了陆谦等人的密谋,那么下面的故事发展就会索然寡味;但要是连半句也听不到,那么情节也就无法曲折起伏地开展下去了。只有听得不清楚,藏头露尾,似是而非,才能在李小二夫妻、林冲和读者的心中,都产生一个共同的疑团——这些人到底要干什么?林冲有没有生命危险?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叫做“悬念”。悬念不解,扣人心弦,文势渐渐蓄起,矛盾冲突步步推向高潮。 

  而后者,林冲是在风雪之夜的山神庙里,陆谦等三人放火成功,压根儿也想不到深夜冷落萧条的山神庙里会有人,更想不到会是林冲;加之这是在他们自以为阴谋得逞、按捺不住内心狂喜时的私下畅吐,免不了得意忘形,毫无顾忌;林冲仅隔庙门,当然听得清清楚楚。试想这个时候,要是不能听得全部阴谋,也就不可能迅速地、一下子激起林冲胸中的无比愤怒。只有听得真真切切,一字不漏,才能立即点燃起林冲胸中的复仇怒火,不顾一切地挺枪杀仇人,使林冲的思想性格发生飞跃的突变。前者略写,显得惜墨如金,恰到好处;后者详写,又简直泼墨如云,毫不过分。 

  这第十回的回目叫做“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料场”,作者落笔中处处不忘记“火”和“雪”。精心描写“火”和“雪”这两种互不相容的事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暗示着林冲和高俅、陆谦等人是水火不相容的。而对“火”和“雪”的具体描写,不但简洁、新颖、不落俗套;而且跟矛盾冲突的进展步步紧扣,为刻划人物性格服务。 

  火烧草料场的前前后后写了许多火。草料场是最怕火的地方,作者偏偏在最怕火的地方不厌其烦地写火。林冲第一次推开草料场的大门,一眼就瞧见一个老军在“向火”。这个老军向林冲进行移交时,特地将“火盆”借给林冲;林冲在床上放下包裹被卧,就坐下来生起“焰火”来了。火渐写渐大,作者故意布下一串疑影,使人担心烧掉草料场的火,可能是由火盆里引起的。但接着写林冲为了御寒要去买酒,就随手“将火炭盖了”。一路写火而来,到这里轻轻一盖,火在人们面前溘然消逝了。等到林冲买酒回来,见草厅被大雪压倒时,林冲首先想到的不是行李物品,而是担心“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个细节突出地写出了林冲性格精细的一面。短短的一句话中,写“火盆”、“火炭”、“火种”,连续而来的“火”字,但都完全灭了,连一点火星都没有。这一笔交代尤为重要,说明料场里将要烧起的大火,决不是“火盆”中的火蔓延而起的,肯定是别有用心的纵火。 

  等到林冲在山神庙里倚壁喝酒,忽然听到外面必必剥剥的爆响,从壁缝里往外一看,只见草料场内烈火冲天。这才是作者要写的火。正当林冲惊疑而起要去救火时,听到了陆谦等三人在庙门外吐露了他们的全部阴谋,一股无名的怒火顿时从林冲心头熊熊燃起。此时此刻,自然界的天空中是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草料场中是大火漫天,烧着了的料必必剥剥地响成一片;林冲的胸中,则怒火腾腾。他迎着北风,映着烈火,痛快淋漓地斗杀三个泼贼;北风、飞雪、大火,有力地烘托了林冲胸中的愤怒;一时间,风助火势,火增人威,汇成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戏剧高潮。 

  杀死了仇人,林冲提着花枪,投东而去。半路上推开一个屋门,忽然又见到四、五个庄客在“向火”,“地炉里面焰焰地烧着柴火”。这是火的余势。因讨酒喝遭到拒绝,林冲立即大怒,用花枪将火炉里的火块往老庄客脸上挑。这一举动,突出地表现了林冲思想转变后那种桀骜不驯的性格特征,为下面投奔梁山,火并王伦作了思想准备。 

  一大篇文字之中,先是星星点点的小火,隐隐绰绰地由老军“向火”引起,中经料场大火燃烧后,又忽明忽暗地以老庄客的“向火”了结,这与情节渐渐推进,矛盾步步激化;与林冲性格渐渐发展,以至于升华突变,都自然而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达到如此和谐神妙的艺术境地,实在是罕见的! 

  “风雪山神庙”这一章对风雪的描写,也是成功的,与人物性格的变化,故事情节的进展,斗争高潮中环境、气氛的烘托紧密结合,其作用与艺术效果跟写火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看林冲刚到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矛盾冲突的浪头也渐渐涌起;到林冲买酒时,“那雪正下得紧”了,情节的紧张气氛也在不断增浓;最后到林冲在山神庙前手刃仇人时,“那雪下得更猛”。这些描写不但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塑造人物服务;而且对雪的本身描写也生动逼真。从“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到“那雪正下得紧”,接着“越下得紧”,到最后“那雪越下得更猛”;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下雪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恰当地表现出来,使人读了如临其境。鲁迅先生在他题名为《“大雪纷飞”》的杂文中,曾经这样说道:“《水浒传》里的一句话‘那雪下得正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这种评价是中肯而又恰当的。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知识讲解 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深入研究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整理
    【中国古典戏剧常识和窦娥冤】整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长亭送别教案资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教策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练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两个问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实录
    [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林教头风雪山…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
    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教版高二必修)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的“风”“雪”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反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练习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故事概要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批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实录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4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5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素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6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创新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教案…
    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写作技巧解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同步练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景物描写的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习题及答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周考试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预复习参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题意集说
    小事物·大文章——《林教头风雪山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练习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探微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案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课堂实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二课时教学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