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L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正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预复习参考

教学目标:

1. 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1.介绍施耐庵和《水浒》

①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②主题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2.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自读课文,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开端: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

“逼”  发展:陆虞候密谋害林冲(2~5)

过渡:林教头接管料场(6~9)

高潮和结局:风雪夜山神庙复仇(10~12)

四、人物形象分析

(一)导入

在《水浒》中,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典型。误入白虎堂,发配沧州道,火烧料场,这三次“官逼”,使林冲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思想被严酷的现实彻底粉碎了,他终于觉醒了,变得刚强、果敢起来,走上了与朝廷誓不两立的反抗道路。课文节选部分是林冲思想性格产生根本转变的最重要的阶段,突出表达了“官逼民反”的鲜明主题。

(二)析“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课文第二段写道:且把闲话休提,只说正话。思考:“林教头沧州遇旧知”这一段是不是闲话?

明确:不是闲话。原因:①插叙在东京情况,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②交代来沧州原因,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自称“罪囚”,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三)析“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 “大惊”――始料不及,他已刺配沧州,本想委曲求全,有朝一日回到东京与家人团聚,这也为高俅等不容。

       “大怒”――高俅等已害得他有家难回,有国难投,现在又派人到沧州追杀他,必欲置于死地。

         两次“寻”――迸发出反抗求生的火花,要手刃仇人。

       “心下慢”――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应有的警惕,刚点燃的复仇火焰又慢慢熄灭了。说明林冲的反抗性格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四)析“林教头接管料场”

但是,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反应?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①有警惕性――“不知何意”∕带尖刀拿花枪

     ②安分守己∕随遇而安――不识阴谋,认为“好差使”∕唤泥水匠来修理∕求神明庇佑

(五)析“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1.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踏”“扯”“剜”,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2.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

①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

②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反”。《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五、景物描写分析

1.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明确:

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

①林冲初到料场时,写风雪初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那雪正下得紧。”

③离开酒店回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写林冲在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2.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①烘托人物感情,渲染气氛;

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

②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雪紧→喝酒→庙→厅倒→借宿破庙→复仇

六、课文总结

《水浒传》作为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说,故事性很强,尤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人物时的细节描写、矛盾冲突的展示方面体现的极为明显。学习本文,我们应着重从这几个方面去体会、品味,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预复习参考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深入研究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整理
    【中国古典戏剧常识和窦娥冤】整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长亭送别教案资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教策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练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两个问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实录
    [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林教头风雪山…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
    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教版高二必修)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的“风”“雪”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反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练习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故事概要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实录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4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5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设计
    小事物·大文章——《林教头风雪山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6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创新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教案…
    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写作技巧解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同步练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景物描写的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知识讲解 分析《林…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素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周考试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批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题意集说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习题及答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练习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探微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案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课堂实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二课时教学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