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讠燕},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属乐府《相如歌·平调曲》。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抒写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求贤若渴的思想情感,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它是诗人的晚年之作,可能是一次宴会上的歌词。作品中诗人的自我形象非常鲜明,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征战了一生的老者,面对他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在感叹,在怀念,又在苦苦追求。他的思想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诗歌一开头,便是一声沉重的叹息:唉,光阴过得太快了,人生太短促了,它就象早晨的露水那样,太阳一升起,倾刻间就干涸了。人生既然如此短暂,而要完成的事业又那么多,那么艰巨,这种矛盾真令人忧伤愁苦。怎样排解这种苦闷呢?“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只有借酒解愁,对酒当歌,抒发内心的抑郁。杜康,相传是古代造酒的人。这里是酒的代称。开头八句,写忧,写苦,写酒,流露出比较消极的情感。但是,诗人的主导思想还是积极向上的,诗人并不一味忧愁叹息,于无限慨然中,他想到的仍然是如何求得贤才,来完成自己的事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二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篇。青衿,青色的衣领。传说周代读书人都穿青衣领的服装,后人就用“青衿”来指读书人。这是一首情诗,写一个女子在长久地思念等候她的爱人,并自言自语:纵然我不去会你,难道你就这样断绝音信了吗?曹操一字不改将此二句移入自己诗中,并赋予其新意,极为贴切生动,又豪无移用痕迹。他把贤才喻为自己的爱人,可见求贤若渴之状。诗人也如那位女子一样,真诚的思慕等待着贤才,他轻轻地在说,只是因为思念你呵,我一再低吟《子衿》这篇诗章。“呦呦鹿鸣”以下四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篇。《鹿鸣》篇本是宴宾客的诗,这里作者借用来再次表达自己欢迎贤才的心情。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非常懂得人才的重要,认为“将贤则国安”,“天地间,人为贤”。为了完成统一大业,他曾亲自颁发《求贤令》、《举贤勿拘品行令》,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诗中一再表露的这种求贤若渴的心情与他的远大政治抱负是完全一致的。“明明如月”以下四句,写诗人举头望见天空的月亮时产生的联想。他把所思念的贤才比作皎皎明月,渴望将他们高高地捧在手中。但当这种愿望难以实现时,又产生了不能断绝的忧虑。诗人多么希望天下贤士,不管要走多么遥远的道路,都能来到自己身边,两相投契,在一起谈心、宴饮啊!存,问候、拜望之意。月明星稀的夜晚,眼前出现一群南飞鸟鹊,在一株大树周围绕来绕去,无枝可依,无处停留,诗人联想到天下尚未统一,许多贤才还在四方投奔,选择主子,更加觉得自己应当赶快招纳他们,而且愈多愈好。“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既表现了诗人招贤纳士多多益善的想法,又说明诗人在事业上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雄心壮志。
诗的结尾,用了一个历史典故,使主题更加突出。周公即姬旦,周武王有兄弟。据说周公常是“一饭三吐哺”,吃饭的时候,常常几次放下碗来,接待到来的贤士,这样,天下的民心就归附了。作者借以自比,表示要象周文王那样殷勤接待前来帮助自己的贤士。
这首诗的主题是求贤。全诗运用比兴手法,以各种事物形象作比,表达强烈的求贤愿望。开始表现的是动乱时代一种人生无常的苦闷,情感比较消沉,但想到天下的大业,诗人又振奋精神,这种感情的转折变化,既符合诗中人物的性格,又十分自然,顺理成章。全篇语言整饬,音韵和谐,气势雄浑,壮而不悲。这正是本篇千百年来传诵不已的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