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D >> 短歌行 >> 正文

 

《诗三首》问题探究

《诗三首》问题探究           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关于《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古诗有时看来很直率,实际上很曲折,“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就是如此。讲究语法的人们在这首诗里会碰到一个难题,就是许多句子都没有主语,究竟是谁在“涉江”“采芙蓉”?谁在“还顾”?谁在“忧伤”?说话的人是个男子还是个女子?是男子“在远道”还是女子“在远道”?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解答,要看对“还顾”两句如何解释。解释可能有两种。一种是“还顾”者就是“涉江”者,古代离乡远行的照例是男子,照这样看,便是男子在说话,是他在“还顾望旧乡”,想念他的心爱的女子,“涉江采芙蓉”的是他,“忧伤”的也只是他。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还顾”者就是“所思”者,不是“涉江”者,照这样看,说话的人是留在“旧乡”的女子,是她在“涉江采芙蓉”,心想自己在采芳寄给“所思”的男子;同时那位“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起“长路漫浩浩”欲归不得之叹。

    师评:我选择第二个解释。有两点理由,第一:“远道”与“旧乡”是对立的,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说话的人应该是女子,而全诗的情调也是“闺怨”的情调。其次,把“还顾”接“所思”,作为女子推己及人的一种想像,见出女子对于男子的爱情有极深的信任,这样就衬出下文“同心”两个字不是空话,而“忧伤”的也就不仅是女子一个人。照这样解释,诗的意味就比较深刻些。

  3、《短歌行》里“忧”字出现多次,你认为作者“忧”的是什么?你认为这首诗的情调是怎样的?

    作者可能“忧”的是人生短暂,自己老年将至而大业未成;也可单纯地“忧”人生短暂,也可能“忧”的是别的什么。这首诗的情调开头低沉,后来昂扬。

  4、曹操这首《短歌行》的内容是什么?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一方面感叹社会乱离,忧伤人生易逝;另一方面倾诉了对朋友的怀念,抒发了渴望得到贤才、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全国的急切心情。在这首诗歌中,曹操想争取人才帮助他取代汉政权而又难于明言。故而用“青青子衿”四句表达所要争取的人才,“呦呦鹿鸣”表示自己对对方的欣赏及欲与之共享一切的心愿。最后提出解决的办法,只有求其在己,虚怀待人,争取人心的归向。全诗吞吐隐约地表达自己复杂曲折的心情,耐人寻味。

  5、《短歌行》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这首诗“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也”。它立意深远、风格别致。就题材而论,它并不特别,但无论它写什么,都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和饱含着激越的感情,并集抒情、写景、叙事为一炉,而能相互增辉。其次典故的化用、成句的援引与作者宏大的抱负融合无间、浑然一体。再次全诗兼用比喻,如以“朝霞”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喻人的才高德盛,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胸怀的宽广,招纳人才越多越好。在用语上显得质朴自然,悲凉慷慨,感人至深。

  6、陶渊明这首《归园田居》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有哪些?试作简要分析。

    诗人描绘的田园生活,幽雅、恬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诗人超凡脱俗、悠悠自得的情思蕴含其中,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喜爱。因此,诗人描写农村的田园风光显得优美而宁静,景物描写也表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

    《归园田居》与诗人一贯的诗风相同,仍然是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平平淡淡的田园农家生活,语言直白自然,无雕饰,而表现的诗意似浅实深,这也是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7、《归园田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政治理想

    陶渊明是一个思想较为复杂的诗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着传统的儒家思想的熏陶,怀有满腔的雄心壮志;同时,他也受到老庄思想和当时流行的玄学的影响,崇尚自然,喜爱山丘、田园。他虽然出仕求禄,却时官时隐,正是受上述有关思想影响的具体表现。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短歌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诗三首》问题探究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曹操《短歌行》赏析
    曹操《短歌行》新解
    《短歌行》课堂教学实录
    曹操《短歌行》鉴赏
    短歌行
    《短歌行》教学设计
    [汉乐府]《短歌行》——曹操
    《短歌行》赏析
    短歌行【作品详解】
    短歌行·曹操
    《短歌行》课堂教学实录(2)
    曹操《短歌行》之我见
    从《短歌行》读曹操
    从《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义
    曹操诗风
    《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阅读教学…
    《诗三首》结构分析
    从《短歌行》看曹操的人才观
    《短歌行》教学札记
    《诗三首》译文
    《诗三首》有关资料
    从《短歌行》看曹操
    关于《古诗十九首》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诗三首》词类活用
    让学生在广博的文化视野中思考──《…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实录
    《短歌行》教学实录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课堂实录
    《短歌行》的教学反思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诗三首》课文简析
    《诗三首》电子教材
    杜康难解此忧──曹操《短歌行》赏析
    从《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义
    曹操诗风
    曹操生平详述
    曹操《短歌行》的引用艺术
    《古诗十九首》之六《涉江采芙蓉》赏…
    《短歌行》赏析
    《诗三首》参考图片
    《诗三首》有关资料
    《诗三首》教学建议
    《诗三首》关于练习
    《诗三首》问题探究
    《诗三首》整体把握
    《诗三首》背景简介
    精彩曹操──《短歌行》教学札记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的隐逸
    追悔落尘网,庆幸归园田──陶渊明《…
    《归园田居》(之一)教学笔记
    《诗三首》多义词辨析
    一份意外的教学惊喜──《归园田居》…
    《涉江采芙蓉》抒情主人公之我见
    《短歌行》探珠
    《诗三首》生字注音
    《诗三首》多音字辨析
    《诗三首》形近字辨析
    《诗三首》词语解释
    《诗三首》课文题解
    《诗三首》学习目标
    《古诗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楼》
    《诗三首》译文
    《诗三首》中心意思
    《诗三首》结构分析
    《诗三首》写作特色
    《诗三首》课文评点
    《古诗十九首》之九《庭中有奇树》
    《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阅读教学…
    《短歌行》教学设计
    《诗三首》教学设计
    短歌行(其二)
    教学参考视频:舞蹈《荷塘月色》
    龟虽寿
    归田园居(组诗)
    《诗三首》教学杂谈
    《诗三首》写作借鉴
    《短歌行》教学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诗三首》特殊句式
    曹操《短歌行》研读
    【译文】渔翁
    《诗三首》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Heimweh in einer stillen Nacht  (静…
    Ein kurzes Reise-Lied (短歌行)
    《短歌行》教学设计
    一剪梅 (李清照)
    【译文】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梦游天姥吟留别
    Abfahrt von der Weisskaiserstadt a…
    Den Berg-Taishan betrachten (望岳…
    文言文翻译|《短歌行》译文
    【译文】书愤
    译文 扬州慢
    【原文】锦瑟
    琵琶行
    山居秋暝
    【译文】登高
    【原文】蜀相
    李清照《声声慢》日语翻译
    Qiang Dorf (1) (羌村)
    【译文】 湘夫人
    【译文】 虞美人
    【译文】 雨霖铃
    【译文】念奴娇·赤壁怀古
    【译文】鹊桥仙
    【译文】声声慢
    《诗三首》通假字
    曹操·短歌行日语翻译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原文】石头城
    【赏析】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难学而有趣的日语
    中日对照歇后语
    短歌行及翻译
    曹操的短歌行翻译及理会
    【译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