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D >> 短歌行 >> 正文

 

《诗三首》词语解释

《诗三首》词语解释         涉江采芙蓉 【涉】   渡过。


【芙蓉】   莲花的别名,亦作“夫容”,又名“芙蕖”,或称“菡萏”。《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花)。”毛传:“荷华(花),芙蕖也。”郑玄笺:“未开曰菡萏,已开曰芙蕖。”


【兰泽多芳草】   “泽”,低下之地。“兰泽”,生长着兰草的泽。《本草拾遗》:“兰生泽畔。”“芳草”,指兰。《楚辞·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惠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以芳草称兰,古代诗歌中很常见。又,《楚辞·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王逸注:“渐,没也。言泽中香草茂盛,覆被径路。”原文的“兰”,注文里称为“芳草”,足见“兰”和“芳”在用法上是二而一的东西。这是因为兰在许多芳草中最为特出的缘故。这句承上句说,“涉江采芙蓉”之后,又在兰泽里采了很多的兰。“采”字省略,义见上下文。


【遗】   赠予。


【所思在远道】   “所思”,所思念的人,《楚辞·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这里是指在“旧乡”的人。“远道”,即下句的“旧乡”。


【漫浩浩】   犹言漫漫浩浩。“漫漫”,路长貌。扬雄《甘泉赋》:“指东西之漫漫。”“漫”古通“曼”。《楚辞·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浩浩”,水流貌。《楚辞·九章·怀沙》:“浩浩沅湘。”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阔无边。


【同心而离居】   “同心”,古代常用词。《易·系辞(上)》中就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话。但一般地都习用于男女间的爱情关系。《诗·邶风·谷风》:“黾勉同心,不宜有怒。”“同心”,是说夫妇情感的融洽。又《楚辞·九歌·湘君》:“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也是就恋爱关系而言的。后世男女相爱,以锦带绾为连环回文式,名曰同心结,义即本此。苏小小诗:“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同心”就成为爱情的代称了。这里以“同心”与“离居”对举成文,言情爱之深,相思之切。《楚辞·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离居”也是用《楚辞》的词,而兼取采芳相遗之意。又《楚辞·离骚》:“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这句的涵义和结构可能是从“何离心之可同兮”变化出来的。
短歌行 【对酒当歌】   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也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   多少。


【去日苦多】   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慨当以慷】   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当以,这里没有实际意义。


【杜康】   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作为酒的代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写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问的人。悠悠,忧思貌。


【沉吟】   原指小声叨念和玩味,这里指低声吟诵《子衿》这首诗。


【呦呦】   鹿叫的声音。


【苹】   艾蒿。   


【何时可掇】   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采取。


【越陌度阡】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   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怀念。


【契阔谈䜩】   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契阔,久别重逢。䜩,通“宴”。


【乌鹊】   乌鸦。


【三匝】   三周。匝,周、圈。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在吃饭时多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为接待贤士人才而中途停止吃饭。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是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吐哺,吐出嘴里含着的食物。归心,人心归顺。 
归园田居 【适俗韵】   迎合世俗的本性。俗,世俗。韵,气质、本性。


【性】   品性,本性。


【羁鸟】   笼中鸟。


【池鱼】   池中鱼。


【渊】   深潭。


【守拙】   守住愚拙,这里是谦虚的说法。


【暧暧】   昏暗、模糊。


【依依】   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墟】   集市。


【樊笼】   喻官场生活。


【自然】   指田园生活,又指自然的本性。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短歌行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诗三首》词语解释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曹操《短歌行》赏析
    曹操《短歌行》新解
    《短歌行》课堂教学实录
    曹操《短歌行》鉴赏
    短歌行
    《短歌行》教学设计
    [汉乐府]《短歌行》——曹操
    《短歌行》赏析
    短歌行【作品详解】
    短歌行·曹操
    《短歌行》课堂教学实录(2)
    曹操《短歌行》之我见
    从《短歌行》读曹操
    从《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义
    曹操诗风
    《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阅读教学…
    《诗三首》结构分析
    从《短歌行》看曹操的人才观
    《短歌行》教学札记
    《诗三首》译文
    《诗三首》有关资料
    从《短歌行》看曹操
    关于《古诗十九首》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诗三首》特殊句式
    让学生在广博的文化视野中思考──《…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实录
    《短歌行》教学实录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课堂实录
    《短歌行》的教学反思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诗三首》课文简析
    《诗三首》电子教材
    杜康难解此忧──曹操《短歌行》赏析
    从《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义
    曹操诗风
    曹操生平详述
    曹操《短歌行》的引用艺术
    《古诗十九首》之六《涉江采芙蓉》赏…
    《短歌行》赏析
    《诗三首》参考图片
    《诗三首》有关资料
    《诗三首》教学建议
    《诗三首》关于练习
    《诗三首》问题探究
    《诗三首》整体把握
    《诗三首》背景简介
    精彩曹操──《短歌行》教学札记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的隐逸
    追悔落尘网,庆幸归园田──陶渊明《…
    《归园田居》(之一)教学笔记
    《诗三首》词类活用
    一份意外的教学惊喜──《归园田居》…
    《涉江采芙蓉》抒情主人公之我见
    《短歌行》探珠
    《诗三首》生字注音
    《诗三首》多音字辨析
    《诗三首》形近字辨析
    《诗三首》通假字
    《诗三首》课文题解
    《诗三首》学习目标
    《古诗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楼》
    《诗三首》译文
    《诗三首》结构分析
    《诗三首》写作特色
    《诗三首》问题探究
    《诗三首》课文评点
    《古诗十九首》之九《庭中有奇树》
    《短歌行》《归园田居》比较阅读教学…
    《短歌行》教学设计
    《诗三首》教学设计
    短歌行(其二)
    教学参考视频:舞蹈《荷塘月色》
    龟虽寿
    归田园居(组诗)
    《诗三首》教学杂谈
    《诗三首》写作借鉴
    《短歌行》教学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诗三首》中心意思
    曹操《短歌行》研读
    【译文】渔翁
    《诗三首》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Heimweh in einer stillen Nacht  (静…
    Ein kurzes Reise-Lied (短歌行)
    《短歌行》教学设计
    一剪梅 (李清照)
    【译文】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梦游天姥吟留别
    Abfahrt von der Weisskaiserstadt a…
    Den Berg-Taishan betrachten (望岳…
    文言文翻译|《短歌行》译文
    【译文】书愤
    译文 扬州慢
    【原文】锦瑟
    琵琶行
    山居秋暝
    【译文】登高
    【原文】蜀相
    李清照《声声慢》日语翻译
    Qiang Dorf (1) (羌村)
    【译文】 湘夫人
    【译文】 虞美人
    【译文】 雨霖铃
    【译文】念奴娇·赤壁怀古
    【译文】鹊桥仙
    【译文】声声慢
    《诗三首》多义词辨析
    曹操·短歌行日语翻译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原文】石头城
    【赏析】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难学而有趣的日语
    中日对照歇后语
    短歌行及翻译
    曹操的短歌行翻译及理会
    【译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