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A、蹩进bié
B、敕造chì
C、绾着gǎn
D、看守kān
2.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谄媚
B.拾掇
C.愀然
D.珠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材料作文给学生以极大地展示个性、表达情感的自由空间,但是有些学生没有仔细研究所给的材料,信马由缰,任意为文,结果导致作文失误。
B.随着三甲短信票选的揭晓,历时半年之久,被外界称为“媒体盛宴、全民狂欢”的“超女”大赛终于曲终人散。
C.去年7月16日,牵动无数人眼球的“哈6”——《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终于在千呼万唤中露出庐山真面目。
D.这些个矛盾心态,显现出马英九以一个“外省族群”者的身份在台湾政坛立足的困难性,使得他在政治考量方面多了一份顾忌和如履薄冰的心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印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由实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门类,受到文人、书画家和收藏家的推崇。
B.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将对整个乳制品行业产生重大影响,除了短期内相关企业利益受损外,这一行业的竞争主体、产品结构、供应链等都将发生变化。
C.高明的教师上课时有时特意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体态或手势,它可以带给课堂活跃的气氛,进而放松和缓解师生间的紧张关系。
D.台湾检方在以贪污罪起诉马英九之后,马英九13日18时举行记者会,宣布辞去国民党主席一职,并决定参选2008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
5.将下面打乱了语序的六个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②人人生而平等
③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
④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
⑤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所授予的
⑥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A.①⑥④③⑤②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指的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出的小说《水浒》。
B.神话传说是文学和历史的起源,中国神话传说既发展为用散文写成的优秀的史传文学如《史记》、《左传》,也同时发展为被前人称做“稗官野史”的小说。
C.唐代产生了传奇小说,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话本小说,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有人模拟话本的体裁来写故事,就叫“拟话本”。
D.冯梦龙,明末小说家,增补过罗贯中的长篇小说《平妖传》,改作过《列国志》,创作了“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三言二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7.“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几句中,没有用到的修辞方法是
A.对偶 B.比喻
8.这部分描写宝黛初次相会,作者却对林黛玉的服饰只字未提。这样写的原因是
A.由于林黛玉正为母居丧,服饰素朴,没有可写之处。
B.在宝玉眼中,衣裙妆饰是不屑之物,所以视而不见。
C.前面几处都写了人物服饰,此处为了行文简洁故而省去。
D.宝玉见多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忽略了观察服饰。
9.宝玉问“可曾读书”,黛玉的回答与贾母同时的回答不同。这是因为
A.黛玉早就知道宝玉是不爱读书的,来到贾府,为了讨好宝玉,于是这样说。
B.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善于随机应变。
C.黛玉感觉宝玉很博学,怕他看不起自己,不敢在他面前说读过《四书》。
D.黛玉感觉到贾母并不主张女孩子读书,所以此时她便改了口,说明她机敏。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涴:弄脏。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心恚愤而无如何
B.会王生者,以故至山
C.郭具言所苦
D.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分别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B.又复视浣卷,类冗杂可删
C.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D.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四、(20分)
14.把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4分)
译文:
(2)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3分)
译文:
15.阅读下面两首咏柳絮的词,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唐多令(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①。一团团、逐对成毬②。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仙(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注]①燕子楼,在今徐州市,唐朝张建封为其爱妾关盼盼所建。张死后,关盼盼独居此楼十多年。
②逐对成毬:形容柳絮与柳絮碰到时,粘在一起。“毬”即 “球”。
(1).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林词“粉堕”、“香残”用柳絮随风飘残,喻指红颜终将老去。借用“燕子楼”的典故,
暗示出女子特有的孤独悲愁。
B.林词“叹今生、谁拾谁收”既是对柳絮命运的哀怜,也是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其凄凉悲楚之情溢于言表。
C.薛词“蜂围蝶阵乱纷纷”一句,以蜂蝶纷飞之状,来喻写柳絮的疏狂自得,着一“乱”字,尤其传神。
D.薛词“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表现了柳絮的志趣和追求,为下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张本。
E.面对同一团柳絮,因黛玉、宝钗两人身世、性格的不同,各自内心的感受也迥然不同,但都饱含对柳絮的一片怜爱。
(2).两首柳絮词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对此,选其中一首,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
16.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