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每小题3分,6分) 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 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埃及圈、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圈、中国圈四大文明。这四大文明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他文化发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因此,无论是汉字的发展史,还是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都足以令中国人感到自豪。 但是,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发展前景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议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审视汉字的发展历程。在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简洁明晰的梳理后,那些对汉字抱有成见的人就会明白: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史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还为时尚早。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平原,传播至东方的朝鲜、日本和南方的越南。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的“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 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经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新中成立初期的文字改革——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韩国在文字政策上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时社会出现了知识、哲学和思想和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了大量的文盲。所以,韩国开始反思,于1991年11月和1994年9月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汪了可识的汉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 现在,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汉字文化圈”,还在促使汉字为创造21世纪人类的高度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意的最佳媒介。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合。 1.下列不能体现“汉字的魅力”的一项是( ) A.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发展前景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B.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 C.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 D.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意的最佳媒介。 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在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之中,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完全不与其他三个文化圈发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 B.随着世界潮流的发展,“汉字文化圈”将逐步缩小,所以毛泽东、鲁迅等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 C.回顾和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梳理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对汉字有成见的人终于想通了不把汉字塞进博物馆。 D.韩国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日本现在又增加可识的汉字字数。韩国、日本对汉字态度的变化说明了汉字在“汉字文化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每小题3分,9分)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诤之,及留侯策(计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令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犁孝惠还,赵王已死。于是乃徒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哑药,使居厕(猪圈)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节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 3.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高祖以为不类我。 类:像。 B.使人请太后。 请:请求。 C.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间:机会。 D.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挟:守护。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王且亦病,不能奉诏 // 若属皆且为所虏 B.乃令记永巷囚戚夫人 //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孝惠以此日为淫乐 // 挟泰山以超北海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太后是高祖贫贱时的原配夫人,因为年纪大,经常留在家中,很少见到高祖,和高祖越来越疏远。 B.高祖认为考惠帝个性不像自己,常想改立太子,戚姬的儿子如意被封为赵王后,有几次几乎被立为太子。 C.吕后处心积虑想害死了赵王,孝惠帝虽然采取了些保护措施但最终赵王还是未能逃过吕后的毒手。 D.孝惠帝知道“人彘”就是戚夫人后放声大哭,此后,孝惠帝终日沉溺于饮酒淫乐,不处理政务。 (三)现代诗歌阅读。(每小题3分,9分) 6、对冰心的《纸船--寄母亲》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从不青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合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923年8月27日 A.开篇入题,诗人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为抒发对母亲的深情作铺垫。 B.第二节四句,诗人直接点明了纸船应去的方向,表达了诗人强烈诚挚的心愿。 C.结尾"卒章显志",点明了她祈求想象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能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 D.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使得感情的抒发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 7、对何其芳诗《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喝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的血流得很快,/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1941年12月8日 A.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叙事诗,诗人通过对"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生长的力量"等对象的歌唱,抒发了对少男少女们的赤诚之情。 B.诗是写给少男少女的,但真正的主体是"我"。通过全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鲜明的形象,听到他深情的歌喉。 C.最后一节,诗人用了一个绝妙的意象:"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使之与全诗起句的"歌唱"两相呼应。 D.这首诗以明快的思想鼓舞人,以炽烈的感情感动人,以优美的语言吸引人,充分显示了诗人在诗艺上的造诣之深。 8、鸥诗《新月》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 A.入手擒题,诗一开始就把银钩似的一弯新月比作"一条小船",使之成为诗人情感的闸门。 B."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两句写诗人以虚当实,凭借想象踏上返回故乡之路。 C."花香。夜暖。"一句四字,从视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向读者正面立体地展现了故乡春夜的迷人美景。 D.结句情深意美,诗人借新月之船,将绵绵不尽的游子之情,洒落在故乡的土地上,洒落在故乡的梦里。 二、知识积累。(6分) 9、默写下列名篇名句。(6分) (1)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聊乘化以归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4) ,处涸辙以犹欢。(王勃《滕王阁序》) (5)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李密《陈情表》) (6)但以刘 ,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兮。(李密《陈情表》) 三、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0分) 10、下面对名著的有关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家》重点描写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但她们的社会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B、索漠城的每个人对葛朗台都钦佩、敬重、害怕,因为他有着非凡的敛财能力和凶狠的性格。 C、《家》中,觉慧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D、查理将自己母亲的金梳妆匣赠给欧也妮表现了他对两人爱情的忠贞不贰。 E、《家》贯穿着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浓烈的抒情色彩,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多样的抒情手法的交替使用,增强了作品动人心魄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11、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家》中梅的爱情悲剧。 (2)请简述欧也妮的婚姻悲剧。 12、阅读下面《孟子.梁惠王下》选段,回答问题。(10分) 滕文公①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注释]①滕文公:战国时滕国国君。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3分) ②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3分) (2)上文中,孟子阐述了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四、阅读与鉴赏。(30分) (一)阅读艾青的《礁石》,完成14~16题。(10分)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精巧细致意味深长 1954.7.25 13、对于诗句“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所呈现的情景,请你作一点想象性描绘。(3分) 14、艾青擅长于运用象征手法来抒写他的真情实感。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认识。(3分) 15、礁石那种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那种面对强暴绝不屈服,敢于斗争的精神,给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请你结合中国近代史,把诗意作一点合理延伸。(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春 天 丰子恺 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自古以来的人都赞美它,希望它长在人间。诗人,特别是词客,对春爱慕尤深。试翻词选,差不多每一页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春字。后人听惯了这种话,自然地随喜附和,即使实际上没有理解春的可爱的人,一说起春也会觉得欢喜。这一半是春这个字的音容所暗示的。“春!”你听,这个音读起来何等铿锵而惺忪可爱!这个字的形状何等齐整妥帖而具足对称的美!这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想起来一定很可爱。好比听见名叫“丽华”的女子,想来一定是个美人。然而实际上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我积三十六年之经验,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 梅花带雪开了,说道是漏泄春的消息。但这完全是精神上的春,实际上雨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何异?所谓迎春的人,也只是瑟缩地躲在房栊内,战栗地站在屋檐下,望望枯枝一般的梅花罢了! 再迟个把月罢,就像现在:惊蛰已过,所谓春将半了。住在都会里的朋友想象此刻的乡村,足有画图一般美丽.连忙写信来催我写春的随笔。好像因为我偎傍着春。惹他们妒忌似的。其实我们住在乡村间的人,并没有感到快乐,却生受了种种的不舒服:寒暑表激烈地升降于三十六度至六十二度之间。一日之内,乍暖乍寒。暖起来可以想起都会里的冰淇淋,寒起来几乎可见天然冰。饱尝了所谓“料峭”的滋味。天气又忽睛忽雨,偶一出门。干燥的鞋子往往拖泥带水归来。“一春能有几番睛”是真的;“小楼一夜听春雨”其实没有什么好听,单调得很,远不及你们都会里的无线电的花样繁多呢。春将半了,但它并没有给我们一点舒服,只教我们天天愁寒,愁暖,愁风,愁雨。正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罢?有的说“春在卖花声里”,有的说“春在梨花”,又有的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但这种景象在我们这枯寂的乡村里都不易见到。即使见到了,肉眼也不易认识。总之,春所带来的美,少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多而确。诗人词客似乎也承认这一点。春寒、春困、春愁、春怨,不是诗词中的常谈么?不但现在如此,就是再过个把月,到了清明时节,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极乐。 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可知春徒美其名,在实际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实际,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就气候上说,暮春以前虽然大体逐渐由寒向暖。但变化多端,始终是乍寒乍暖,最难将息的时候。到了暮春,方才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而一路向暖。寒暑表上的水银爬到temperate上,正是气候最temperate的时节。就景色上说,春色不须寻找,有广大的绿野青山,慰人心目。古人词云:“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出。” 原来山要到春去的时候方才全青,而惹人注目。这种美景,是早春所见不到的。那时候山野中枯草遍地,满目憔悴之色,看了令人不快。必须到了暮春,枯草尽去,才有真的青山绿野的出现,而天地为之一新。一年好景,无过于此时。自然对人的恩宠,也以此时为最深厚了。 讲求实利的西洋人,向来重视这季节,称之为May(五月)。May是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人间有种种的娱乐,即所谓May—queen(五月美人)、May—pole(五月彩柱)、May—games(五月游艺)等。May这一个字,原是“青春”、“盛年”的意思。可知西洋人视一年中的五月,犹如人生中的青年,为最快乐、最幸福、最精彩的时期。这确是名符其实的。但东洋人的看法就与他们不同:东洋人称这时期为暮春,正是留春、送春、惜春、伤春,而感慨、悲叹、流泪的时候,全然说不到乐。东洋人之乐,乃在“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便是那忽晴、忽雨、乍暖、乍寒、最难将息的时候。这时候实际生活上虽然并不舒服。但默察花柳的萌动,静观天地的回春,在精神上是最愉快的。故西洋的“May”相当于东洋的“春”。这两个字读起来声音都很好听,看起来样子都很美丽。不过May是物质的、实利的,而春是精神的、艺术的。东西洋文化的判别,在这里也可窥见。 16、以下对文章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诗人,特别是词客,对春爱慕尤深,而丰子恺先生是画家,所以嫌恶春天,因此,本文虽然描绘的是春天,字里行间却有金风黄叶的淡定和幽婉。 B.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叙是为行文提供依托,议是增进对实质的认识。 C.这篇散文思路明晰,结构严谨,先写春的名称的可爱。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写了东洋人和西洋人对“五月”的不同的看法及原因。 D.西洋人讲求实利,把五月视为最快乐、最幸福、最精彩的时期;东洋人讲求艺术,把五月叫做暮春,认为这是留春、送春、惜春、伤春的时候。全文的主旨即在表明东西洋文化的迥异。 E.从对春天的态度,读出东西方文化差异,由此说西方是物质的,东方是艺术的,未免牵强,却可窥见作者的品味和匠心。 17、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尽情描写“春”字音容的可爱?文中引用了“一春能有几番晴”“小楼一夜听春雨”“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等诗句,有何效果?(4分) 18、“漏泄”一词表达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精神上的春”的意思是什么?联系全文加以说明。(6分) 19、作者“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作者分别从什么角度列举了哪些理由?(5分) 五、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到北京来那一次,顺便去了趟北京音乐学院。很多有背景的人都想让他听听自己子女的歌唱,帕氏耐着性子听,不置可否。这时窗外一男生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无人入睡》,他就是黑海涛。他知道自己没有面见帕氏的背景,于是凭歌声推荐自己。帕氏很是欣赏,了解之后亲自为黑海涛联系出国深造事宜,后来还亲自给意大利总统写信,让黑海涛如愿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音乐大赛,并获得了名次。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安溪一中2008-200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语文模块水平测试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现代文阅读。(6分) 1.A 2.D (二)文言文阅读。(9分) 3.B 4.C 5.D (三)现代诗歌阅读。(9分) 6.B("直接点明"之说有误,作者在此并未明白说出,而是设置了悬念。) 7.A(主要是"叙事诗"一说有误,应为"抒情诗") 8.C(正面的角度应指嗅觉和触觉,没有视觉。) 二、知识积累 9、默写下列名篇名句。(6分) (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4)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王勃《滕王阁序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李密《陈情表》) (6)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兮。(李密《陈情表》) 三、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0分) 10、(5分)(1) A D(A项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梅是贵族小姐,瑞珏是长孙媳,鸣凤是贫贱丫鬟。D项查理发家后将欧也妮抛弃) 11、(5分)【参考答案】①梅和觉新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梅不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在矛盾痛苦中,梅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②欧也妮真心爱着堂弟查理,一直盼望查理从印度归来;可查理发家后早把欧也妮忘得一干二净,他为了高攀,竟和奇丑无比的侯爵小姐订了婚;欧也妮为了成全堂弟的婚事,偿还了叔父的债务;最后答应嫁给公证人的侄儿,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几年后,丈夫死了,三十三岁的欧也妮过起了幽居独处的生活。 12、(1)【参考译文】滕文公问道:“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侍奉齐国呢,还是侍奉楚国呢?”(3分)孟子回答道:“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3分)把护城河挖深,把城墙筑牢,与百姓共同守卫,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这样就有希望了。” (2)答:凡是一个国家,哪怕是个小国,应该尽可能地团结人民独立自卫,不要依赖大国,受人奴役。(4分) 四、阅读与鉴赏。(30分) (一)现代诗歌。(10分) 13、(参考)在震耳欲聋的咆哮声中,滔天的狂浪裹挟着凶猛的来势,一次又一次地扑向水中的礁石,似乎要把它碎尸万段,碾成齑粉;又似乎要把它连根拔起,砸向深渊。(3分) 14、在《礁石》一诗中,诗人把他对生活的独到思考熔铸于“礁石”这一象征性的形象之中,不仅使礁石人格化,而且赋予礁石以“弦外之音”和“象外之旨”,从而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3分) 14、灾难沉重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经历了多少次外敌的入侵,尤其是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现代史上的日本侵华,等等。强盗们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挥舞屠刀,妄图征服中国,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屈服,而是奋起迎敌,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6、A、D(A作者并非厌恶春天,D不是全文主旨。)(5分) 17、为了反衬早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使自己后面所提出的观点更引起读者的兴趣。(2分)引用诗句使散文有了诗意,使行文活动自如,佐证了作者的观点。(2分) 18、“漏泄”一词表达了人们对春的好奇,对春天可能的变化的隐约探寻与惊喜。(3分)“精神上的春”不是实际的“春”,而是默察花柳的萌动,静观天地的回春等超越甚至脱离实际的精神和艺术上的享受。(3分)(意思对就给分) 19、作者从纵向(时间)角度列举了如下理由:梅花开时,雨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无异;惊蛰已过,乍暖乍寒,忽睛忽雨,春的美景都隐约模糊,生活不便;到清明时节不见得春光明媚,倘遇雨天,还令人“断魂”。(3分)作者从横向角度列举了如下理由: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一路向暖,气候温和,春色不须寻找,有广大绿野青山,慰人心目。(2分)(意思对就给分) 五、作文。(70分) 20、参考2008年高考评分标准。 【思路点拨】 即使你是千里马,你也要竭力嘶鸣。如果没有那一嗓子《今夜无人入睡》,此刻黑海涛大概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歌手或者会在一个中学当音乐教师。正是他大胆的唱出了自己的声音,一鸣惊人,才打开了成功之门。不同凡响的一声长啸,决定了一个千里马的命运。因此,才华加勇气,便是我们成功的“敲门砖”。不要喟叹世态炎凉,不要抱怨命运不公,只有亮出不甘平庸的本色,才能踏上辉煌的人生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