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八中2008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试卷
语 文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8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伯仲(zhòng) 神妪(yù) 纤(xiān)尘 修葺(qì) 巨擘(bò)
B、霓裳(cháng) 逶迤(yí) 铁砧(zhān) 栖隐(qī) 驭气(nú)
C、潺湲(yuán) 凝脂(zhī) 江皋(gāo) 女娲(wā) 蓟北(jì)
D、霰雪(xiàn) 酌酒(zhuó) 渌水(lù) 鼙(pí)鼓 祠堂(cí)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城阕 妆镜 碣石 芙蓉泣露 B、青瞑 金樽 寒霄 钟鼓馔玉
C、欲曙 兰橑 寂廖 烹羊宰牛 D、闲暇 溽暑 沽取 雕栏玉砌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社会主义文明, 就整体来说, 就其中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来说,都呈现多层次的结构特点。
②陈水扁“去中国化”的行径,伤害了切盼祖国统一的同胞们的感情,已逐渐为广大民众所 。
③成立名师工作室以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我们必须一边干,一边 。
A、无论 还是 不齿 摸索 B、不但 而且 不齿 探索
C、无论 还是 不耻 摸索 D、不但 而且 不耻 探索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业脱颖而出。
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C、她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豪气。
D、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的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的感受美国的生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当地人告诉我,倾听沙子呜呜的鸣响最好是在清朗干爽的风天的黄昏较为合适。
B、滇池湖滨生态带修复是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预计投资高达9000万以上。
C、国务院认为,现在我国煤炭开采出现许多重大人员伤亡事故,无不是与有关企业盲目追求生产效益有关系。
D、与国外相比,有关灾难预防知识的普及与自救技能的培训在我国是极为缺乏的,民众的防灾意识低、自救能力弱显然与相应的社会教育太少有关。
6、填入文段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浓黑的夜幕逐渐淡薄起来,天边透出了一线白光, , , ,自由地飞到海的远方去了。
①这白光慢慢扩大起来 ②那白光慢慢扩大起来
③眼前展开了漫无边际的海水 ④漫无边际的海水在眼前展开
⑤无声地掠过绿沉沉的波纹的海鸥展开雪白的翅膀
⑥海鸥展开雪白的翅膀,无声地掠过绿沉沉的波纹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二、说明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印度的坚果油将驱动汽车
从大约一年前起,瓦拉巴伊·拉托德开始在印度焦尔瓦德附近种植一种名为麻风(Jat—ropha curcas)的绿色植物,它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希望。这种有毒植物的近乎黑色的果实有榛子那么大,含油量高达80%。长远看来,这种易于种植的植物可能会成为大规模生产生物燃料的基础。瓦拉巴伊·拉托德说:“使用从麻风树籽中提取的生物柴油将会改善全国的空气质量,并且能减少我们国家对外国柴油的依赖。”
研究人员的工作重点是,把麻风树籽油转化成可以替代机动车使用的传统柴油的燃料。
转化麻风树籽油的化学方法必须简单。
印度盐和海洋化工研究中心(CSMCRI)主任高希及其同事已经在实验室里建好了这种生
物燃料生产设备的样机。首先用机械方法压榨麻风树籽。除了得到须进一步处理的油外,还得到作为第一副产品的渣饼。接下来对榨出的油进行“酯化处理”。这时会产生甘油。经过提纯后的最终产品是一种几乎无味的清澈的金黄色液体。
这种生物柴油的第一批样品被送到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公司的实验室进一步试验。结果是,麻风树籽油几乎在各个方面都明显胜过传统的柴油。特别是它的硫含量非常低。此外,这种植物“柴油”燃料燃烧时完全没有气味,并且几乎不产生碳黑。“几个月前所有的人都认为,非食用油不可能符合严格的欧洲燃料标准。现在我们知道,这是可以的。”高希说。
高希得到了德国霍恩海姆大学农业专家克劳斯·贝克尔教授的支持。贝克尔为这个项目提供科学指导。他的工作重点是对这种植物进行优化。麻风树的许多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他说:“这种植物可以种在其它植物不能生长的土地上。因此,它不会和粮食作物争地,此外,麻风树有毒,这保护它免受许多害虫的侵害,并且饥饿的动物也不会光顾它。长期种植麻风树还能使贫瘠的土地重新变得其肥沃 ”
麻风树的优点并非鲜为人知。印度农民已经在贫瘠的土地上大量种植麻风树,其他国家也已经开始了麻风树研究计划。“然而,这是系统研究麻风树以及它作为能源供应者的潜力的第一次大规模尝试。”贝克尔说。研究人员已证明,这种植物可以提供优质的生物燃料。现在的问题是对这种植物及其种植条件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
7.下列对麻风树“可能会成为大规模生产生物燃料的基础”的依据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种有近乎黑色的果实的麻风树易于种植,果实大、含油量高。
B.从麻风树籽中提取的生物柴油,得到广泛使用将会改善空气质量。
C.在实验室中用麻风树籽提取生物柴油,先用机械方法处理,且已经较为简单。
D.绿色的麻风树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希望,这种植物可以提供优质的生物燃料,这种生物柴油得到广泛使用将减少柴油进口。
8.根据文意,不属于“把麻风树籽油转化成为生物柴油”实验过程的一项是 ( )
A.在实验室用生产设备的样机,经物理方法压榨、过滤分离,得到待处理的油,还得到副产品——渣饼。
B.印度盐和海洋化工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把榨出来的油用化学方法处理,产生甘油。
C.这种植物“柴油”燃料的硫含量非常低,燃烧时完全没有气味,并且几乎不产生碳黑。
D.最后程序是高希及其同事在实验室里对“酯化处理”后的麻风树籽油分离纯化。
9.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这种可以提供优质的生物燃料的麻风树只能种在其它植物不能生长的贫瘠土地上。
B.印度农民和其他国家已经在贫瘠的土地上大量种植作为具有巨大潜力的能源供应
者的麻风树。
C.经过压榨得到第一副产品的渣饼,然后对其进行“酯化处理”和提纯,得到的最终产品是一种几乎无味的清澈的金黄色液体。
D.贝克尔教授及相关研究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对有生物柴油之称的麻风树这种植物及
其种植条件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麻风树籽油转化成环保的符合严格的欧洲燃料标准的燃油已经成为现实,但整个生产流程需要优化。
B.麻风树很容易生长,不会受害虫及其它动物侵害,有很强的适应性。
C.长期种植麻风树这种绿色植物能改善生态环境,尤其能改良贫瘠的土壤。
D.有近乎黑色的果实的麻风树有毒,种植麻风树将毒死许多害虫和饥饿的动物。
三、古诗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6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醒心亭记 曾 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 直:径直 B.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 滋:滋扰
C.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憾:怨恨 D.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隅:角落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B、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C、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D、今同游之宴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公之乐”的一组是( )
①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③天下学者皆为材且良
④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⑤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14、翻译文章中画线的句子
(1)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2)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15、文中认为取名“醒心亭”的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面的的的问题。(共10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6、本诗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3)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7、①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②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请简述。(2分)
(4)、默写(10分)
18①捐余袂兮江中, 。 ,将以遗兮远者。
②心非木石岂无感? 。
③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
④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乾坤日月浮。
⑤《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明主旨的句子是 , 。
⑥垆边人似月,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⑦小楼昨夜又东风, 。
四、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共17分
干干净净的傅雷
①A 很难想象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是怎样一个古怪的夜晚!也许那夜就像打翻一瓶墨水,整个一张稿纸没有一点洁白的地方;也许那夜狂风大作,雷霆万钧,偌大的上海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也许那夜花好月园,竹影摇窗,与从前的夜未来的夜别无二致。然而就在此晚,午夜已过,凌晨刚至,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馥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
B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 ②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反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皱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傅雷的一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就像一棵笔挺的秀竹,宁折不弯。他的夫人雍容静肃,端庄憨厚,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缠绕秀竹的春藤,温存有余。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丽的光芒。一对恩爱夫妻,如胶似漆,举案齐眉;但真正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恐怕从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 ③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傅雷和夫人临走前的9月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封仅千余字的最后家书。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条分缕析,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至今读来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正像傅雷所言:“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然而作为一介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微茫的。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没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刑。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士可杀而不可辱”,这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 ④傅雷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付朱人秀上缴当月55.29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表,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时间的生活费,并说:“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如果说傅雷临走前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这就是唯一的遗憾,带着深深的同情的遗憾。要送人或该还人的东西,傅雷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共13条。最后剩下的53.30元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他们的丧葬费。至于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一切均有安排,决不乱套,就像夫妻两个要出门远行,或到国外看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疏忽。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声色,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 ⑤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净净不朽的人品,才有干干净净不朽的文章。傅雷凡事一丝不苟,尤其珍惜自己的笔墨。当年翻译法国文豪的名著《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时,宁愿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稿修改得体无完肤,可是一经定稿,就不许编者妄自改动一字一句了。 ⑥傅雷干净了一生,与人无求,与世无争。9月3日凌晨,他和夫人化做两粒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天亮前降临大地,其璀璨的锋芒一直照彻敬佩他的每一个文人。 19、文章开头有两个:A是作者原文B是后来有人改动后的开头。试分别说说两种开头各自的好处。(4分)
20、文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傅雷“干净了一生”?作者对傅雷作出怎样的评价?(4分)
2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的结尾有何作用?(4分)
22、傅雷身上体现出中国千百年来受推崇的“士可杀不可辱”的品格,你怎样评价这种品格?请结合文本和现实分析说明。(5分)
五、作文(共65分)
23、应用写作(5分)
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请你参照以上的颁奖词,根据你所掌握的文学常识,以文化名人评选委员会的名义为获选者之一写一段颁奖词。(获奖名单:李白 杜甫 苏轼 陆游 白居易……)
24、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荀子亦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自我反省的作用可谓大矣。
请以“省(xǐng)”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60分)
岳阳市八中2008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试卷
答 案
选择题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B
|
D
|
A
|
C
|
D
|
B
|
C
|
C
|
D
|
D
|
B
|
C
|
B
| 【参考译文】 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事。 只要欧阳公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待而忘了回去。所以根据这样的事形成的原因为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虽然如此,欧阳公的快乐,我能形容。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的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地区鸟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而只是在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 像欧阳公的贤德,韩愈死后的数百年才有。现在与他同游的宾客都还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以后的百千年,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来参观他的遗迹,想要见他一面,却有没办法再见到的感叹(或说有比不上他的感叹),然后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所以凡是与他在这里同游的人,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而我又可以借着文章寄托名声在他的文章之后,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 宋仁宗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参考简析】 曾巩是欧阳修的得意门生和积极追随者。本文作于庆历七年(1047)八月十五日,是曾巩应欧阳修之请而作的。此前,欧阳修因支持“庆历新政”而遭保守派的打击,于庆历五年被贬知滁州。他在滁州先后兴建了丰乐亭和醒心亭,命名了醉翁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作《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表达了自己“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曾巩此文深明欧阳修以“醒心”名亭的含意,并与欧阳修的文章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予以论述。 本文围绕着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指出欧公的“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他的乐并不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而在于国泰民安,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达士之乐。正如韩愈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欧公筑亭题名的含意就是为了使人能在太平盛世中 “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13题解析:B(①“则其心洒然而醒”是“乐”的实质;②由“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可知这不是“公之乐”;③④由“天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可知均是“公之乐”;⑤写同游者的“喜”与“幸”。)
14、(1)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译文: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翻译关键词“或”“即”,语句通顺得。)
(2)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译文:边远地区的人、鸟和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翻译关键词“夷狄”“宜”。“夷狄”译成“少数民族”也对。)
15题:①人们在喝醉了酒且劳累时到这个亭远望,心会因惊奇而清醒。
②欧阳修希望人们在太平盛世中“洒然而醒”。
16、描写夏天暴雨的景象:狂风无情地摧残着水中的芙蓉,大雨斜打着爬满墙头的薜荔。抒发了诗人慨叹仕途风波险恶的忧惧烦乱与悲愤之情。
17、① 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落,百姓 涂炭,朝廷腐败,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巧妙地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扫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
②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闻鹧鸪声在后,愁上加愁。
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
18(略)
19、文章开头有两个:A是作者原文B是后来有人改动后的开头。试分别说说两种开头各自的好处。(4分)
答: A为傅雷之死渲染悲凄惨烈的背景气氛;衬托傅雷高洁的形象;借以含蓄地表达作者的同情与悲愤。(2分)
B开头突兀,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震惊,引人下读。(2分)
20、文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傅雷“干净了一生”?作者对傅雷作出怎样的评价?(4分)
答: ①在政治上,傅雷是清白的,没有变天思想;②在经济上,傅雷是清白的,仔细处理好大小财产问题;③在事业上,傅雷的文章是干净的,翻译的作品精益求精。作者对傅雷干净的一生进行高度的赞扬并表达了敬佩之情,认为傅雷是具有崇高人格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4分)
2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的结尾有何作用?(4分)
答:答: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傅雷夫妇比作露珠,形象生动地突出了他们纯洁、崇高的人格,与文题“干干净净”的傅雷呼应;突出傅雷夫妇的崇高人格对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升华主题,结束全文。(4分)
22、傅雷身上体现出中国千百年来受推崇的“士可杀不可辱”的品格,你怎样评价这种品格?请结合文本和现实分析说明。(5分)
答:此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求统一,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评分:①有没有探究味道;②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评价人物,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解;③是否言之有理;④有没有分析与适当拓展;⑤语言是否通畅。(5分)
(1)可以赞成,从坚持正义,保持人格的纯洁、高尚,对非正义作决绝的抗争这一角度,来表达对傅雷的敬意。
(2)可以反对。虽然令人敬佩,将自身名声看得甚至超过生命,因而当声誉和生命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不愿苟且偷生。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当我们面对挫折时,不应逃避,要能屈能伸,因为生命不会再生,机会可以再来。正如霍金所说:无论命运有多坏,有生命就有希望。
教师举例
一个中国文人——台湾的李敖。几次坐牢,忍受的痛苦也许不比傅雷少,然而,在监狱中他研究蒋介石的著作,出狱后马上就有了对蒋更猛烈的批判,锋芒依然如初。我想引用余秋雨先生在他的《为自己减刑》中的话:“人类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环顾四周,多少匆忙的行人,眉眼带着一座座监狱在奔走。老友长谈,苦叹一声,依稀有银铛之音在叹息声中盘旋。舒一舒眉,为自己减刑吧。除了自己,还有谁能让你恢复自由?”
与其干净地走,给世界一个孤高的背影。倒不如暂且低俗地生存,期待生命最激昂的乐章。你不相信这个世界,但你一定要相信时间。时间是比眼前的世界更伟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