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
|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
学校 班级 姓名
第1卷 (36分,每题2分)
一、语基题
1.下列各句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
A.氓(méng)之蚩蚩 否(pǐ)泰如天地
岌芨(jí)可危 脉脉(mài)不语
B.訇(hōng)然 纶(guān)巾 还酹(lèi) 云霓(ní)
C.渐(jiān)车帷裳 于(yú)嗟鸠来
爱而不见(xiàn) 将(qiāng)子无怒
D.渚(zǔ)清 初霁(jì) 凝噎(yē) 天台(tā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石扉 阑干 秋暝 潦倒
B.苍海 暮蔼 故垒 玉箪
C.飘零 苍陌 仓皇 戍角
D.黍离 豆蔻 欸乃 阑珊
3.列加点词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
A.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B.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
C.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 少小去乡邑,扬名沙漠垂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
A.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B.老大嫁作商人妇
C.暮去朝来颜色故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5.下列各句中的“相”字,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 B ( )
①会不相从许 ②及时相遣归 ③好自相扶将 ④黄泉下相见 ⑤嬉戏莫相忘
⑥枝枝相覆盖 ⑦怅然遥相望
A. ③⑤ B. ②⑤ C. ②⑦ D. ②④
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 ( )
例句: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A、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B、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C、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D、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7、中国古诗词讲究“炼字”,“意胜”,下面诗句与“波心荡、冷月无声”所表现的意境相差较大的一项是:
A.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来。 D. 杨柳岸晓风残月。 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唐代诗人辈出,名家众多,世人的评价很高,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王维为“诗佛”,李商隐为“诗豪”,李贺为“诗鬼”
B.“苦吟派”是以唐朝诗人孟郊、贾岛为代表的诗派,因为他们作诗态度认真,着意于文词的锤炼,一字一句苦吟得来而闻名,孟郊“推敲”的典故即反映苦吟的情景。
C.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秦观词属婉约派。
D.唐诗一方面继承汉魏以来的五﹑七言古体诗,并使之更为完善;一方面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体诗,从而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词在唐﹑五代时就广为流行。
二、古诗鉴赏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德,二三其德。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是《诗经》写作手法中典型的“兴”。
B.“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是“比”的手法,将自己与男子的感情比作“汤汤”的“淇水”。
C.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D.最后两句诗指责意味非常明显,表达了女子的愤怒之情。
10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桑之落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 其黄而陨(代词,它)
C. 自我徂尔(助词,相当于“了”)
D. 女也不爽(语气词,起停顿作用)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1、这首诗运用了许多叠音词,对诗中叠音词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迢迢”表星的距离,“皎皎”表星的光辉。
B.“纤纤”表手的秀美,“札札”表织机的声音。
C.“盈盈”表水的形态,“脉脉”表人相对无言。
D.这些叠音词都用得贴切、自然,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和形象性,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财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12、对上面有关刘兰芝的一段语言描写,解释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兰芝满怀悲愤,自责语言全是反语,用以讽刺凶恶的婆婆。
B.兰芝企图以责备自己感化婆婆,以求得破镜重圆的希望。
C.兰芝语气虽然委婉,好像是自责,实际充满对被压迫的怨气。
D.兰芝对婆婆的态度仍不失大度得体,其自责纯是出于礼节。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燕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3、对这首词的词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上片前两句点明事由与季节。“春半”本是春意正浓、春光明媚的时候,词人却“触目柔肠断”。 B、上片后两句承“触目”二字而来,又是“柔肠断”三字的形象补充。从中可以看出落花之多、伫立之久。 C、下片首句写雁来信不来,雁归人不归;次句写词人因为“路遥”而“归梦难成”。 D、下片后两句以远接天涯、绵绵无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恨。 14、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上片先写情,后写景,景中含情;下片紧承“别来”二字写情,“春草”是喻象,又是景象,更是心象。 B、“离恨”两句,在句法上一波三折,在语义上一唱三叹,顿挫有致,情韵俱生。 C、这首词写离情,写词人对故国的眷恋和怀想,感情的流露真挚自然,感情的抒发缱绻婉转。 D、这首词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极为平易,直抒胸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2分)
①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隆,惟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常念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我忽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雪与酒。酒固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
②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才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慢慢给醺了出来。对于饮酒,我徒拥虚名,谈不上酒量,平时喜欢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一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
③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可是这样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如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魉皆伏首。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浇了。
④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调儿。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李白当年奉诏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重。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
⑤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向太太索酒。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倒掉,并且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须戒掉。”刘伶说:“好吧,不过要我自己戒是戒不掉的,只有祝告神灵后再戒。”他太太信以为真,便遵嘱为他准备了酒肉。于是刘伶跪下来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祝祷既毕,便大口喝酒,大块进肉,醉得人事不知。在这方面,苏东坡的太太就显得贤慧得多了。《后赤壁赋》中有一段关于饮酒的对话,非常精彩。话说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某夜,苏东坡从雪堂步行回临皋,有两位朋友陪他散步而去,这时月色皎洁,情绪颇佳,走着走着,他忽然叹息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宵何?”一位朋友接道:“今者薄暮,举纲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有鱼就好办,于是苏东坡匆匆赶回去跟老妻商量。苏夫人果然是一位贤德之妇,她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
⑥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叙、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难怪某些批评家认为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
15.下面对“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白写了很多酒味很浓的诗文。
B.强调李白作诗必得饮酒。
C.是对李白饮酒为诗的夸张调侃。
D.酒味与酒诗成就了李白的清新飘逸。
16.从全文看,不属于诗人喜酒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可以浇去心中的郁闷和不平。
B.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
C.酒可以使人唤起联想,产生创作的灵感。
D.对文人而言,诗文是酒的伴生物,无酒不成诗。
17.下列对文章的评析,恰当的一项是 ( )
A.文章写出了古代诗人与酒的深厚关系,也表明了作者对酒的态度。
B.作者认为中国古典诗歌充满伤感,所以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文学。
C.“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这是夸奖苏轼的妻子会持家。
D.作者认为,饮酒须有雪,否则就缺乏情趣。
18.下列对文章的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者说的“能饮一杯无”句的味道实际是指欲醉而未醉的境界。
B.“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意谓二人对酌,可以在散文般的意兴中驰骋。
C.三人以上群酌在作者看来带有戏剧诡异多变的味道,少了清幽的情趣。
D.“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形象写出了部分古典诗的题材特点
学校 班级 姓名
客观题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
|
|
|
|
|
|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
|
|
|
|
|
|
|
| 第2卷 主观题(54分)
四、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1. 何谓“人情”?就是人的七情六欲。孩提时,随父母去看《白毛女》,看到“杨白劳之死”一场,哭得十分伤心,逼得父母不得不早早退场,这是__________之心;看电影或读小说,见到恶人做坏事,愤恨难平,这是_________之心;走在路上,看见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许多人为之驻足片刻,这是__________流露;一个失去双亲的孤儿,企盼着关怀,这是_________之需……凡此种种,均是人之常情。(a) 2. 欲话说“人非草木,焉能无情?”所以,我们对每个人都要有点人情味。 3.即使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也会有一瞬间爱意的表露;即使一个志趣高尚的人,也会有徘徊摇摆于自己与他人利益之间的时刻。这便是人,活生生的人。一个雷锋,首先是个充满人情味和善心的好人,然后才是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在雨夜里,热情地扩送素昧平生的老人与孩子回家,并不因为先考虑到发扬共产主义道德,否则的话,待他想得明白,做好事的机会早已错过了,他的举动完全自发于他那真诚而热忱的心灵。(b) 4.为政者需要人情味。以往某些领导往往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于是,在中国曾经发生了一场盲目的崇拜,就像崇拜神一样。然而,人终究不是神。当人们看见邓小平同志抱着自己的孙子的照片——笑容可掬,就像一个普通的爷爷对一个普通的孙子那样——无不大乇大悟:原来他也是平凡的人,有平凡人的感情与生活。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啊!一位泱泱大国的领袖与平民百姓的感情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融合了。(c) 5.澳大利亚的首脑霍克,政坛上是一位运筹帷幄的政治家,生活中却为其爱女吸毒一事大伤脑筋,一次在电视采访中竟为此流下了无奈的眼泪,但人们并未因此而嘲笑他,相反却更加敬仰他了,因为人们知道了他不仅是政坛上的风云人物,更是一位慈父。 6.日常生活中更需要人情味。岁末知道辞旧迎新,为朋友送去自制 的小礼品或卡片,或是收到来自朋友人的贺卡,怀着各自的一份诚意,说一声“恭贺新禧”,心中充溢的是阵阵人情的暖意。 7. (d)世人总是说人与人之间都仿佛有些冷漠。然而我却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坦诚相待,尽可能顾全一下别人的利益,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怀有一份爱人之心,寒冰会为春风所替代爱师长与父母,并不单因他们是长辈,而是因为他们比我们经历过更多的世事,有着更丰富的人生阅历,给我们以爱,指点提携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难道我们不该顺报以加倍的尊敬吗?爱朋友,绝不是出于相互利用的目的,而是从友谊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启示。 8.工作中又何尝不需要一些人情味呢?评价一名医师的好坏,其标准有两个:医德与医术。而人们又往往将“医德”置于首位。一个对病家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的人,即便对病人一视同仁,也不受病家欢迎。而受病家欢迎的医生应对病家无微不至的关怀,说到底,例是要有人情味,急病家所急,想病家所想。做医生是如此,作为服务员,乃至工厂中的厂长、经理、保全工、炊事员又何尝不是如此? 9.让我们做一个爱心盈怀的人吧,爱师长、爱父母、爱朋友乃至陌生人,在爱的同时获得满足。 10.让我们做一个有人情味的人吧。它是人承关系的润滑剂,是人心的纽带,它会使社会充满着和谐与快乐。 19、 第一段空格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应为_________项。(1分) A.爱心 愤怒 同情 柔情 B.同情 义愤 爱心 柔情 C.柔情 义愤 同情 爱心 D.爱心 义愤 柔情 同情 20、文章分别从三个方面提出理由论证中心论点,这三个分论点依次是:A. ;B .;C. . 。3 21、文章采用了__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法。请分别各举一例,简单概述并阐述它们的表达作用:2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语段中本有这样一句话:“这就是人情,而世界需要更多的这样的人情味。”仔细阅读语段,判断应放入(a)(b)(c)(d)处的哪一处? (1分) ( ) 23、本文分别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2分) 24、请试着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五、诗歌鉴赏(18分)
25、结合柳永的《雨霖铃》,完成下面的题目。
(1)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意象特点,并写出这些意象所构筑的意境蕴涵了什么样的情感。(2分)
(2)这首词的“诗眼”是哪两句?(1分)
2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题红叶 唐·韩氏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行 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韩氏诗运用了 手法写宫女心事,显得委婉、含蓄。元稹诗则采用了 手法写宫女命运,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分) (2)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相同呢? 请简要分析。(3分)
2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定 风 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2分)
(2)“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 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28、(2005年福建高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做此诗。
(1)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愁心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的分析。
(2分)
六、填空与默写(18分)
29. 填空(13分)
(1)下列诗(词)句都是写景的,其中全是实写的有 (不止一个答案):(1分) ① 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 一片神鸦社鼓 ③ 樯橹灰飞烟灭 ④ 枫叶获花秋瑟瑟 ⑤ 青冥浩荡不见底 ⑥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结尾感叹“人生如梦, ”,抒发了
。在历代诗人中,也有写对人生看法的诗句,试写出两句,并点明
作者以及题目:
(3分)
(3)诗人李华在《春行即兴》中写到“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请写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与此句写法相类似的诗句 ,都用了
艺术手法。(2分)
(4)《鹊桥仙·纤云弄巧》这首词中“ , ” 一句把对爱情的描写上升到了哲理的高度。(1分) (5)《琵琶行》《扬州慢》《一剪梅》《梦游天姥吟留别》里都有描写月色的句子,请分别默写出一句。(2分) ⑦《琵琶行》(白居易)
⑧《扬州慢》(姜夔)
⑨《一剪梅》 (李清照)
⑩《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6) 《孔雀东南飞》中兰芝的誓言“君当做磐石, ”
(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 。
(8)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中正面描写赤壁险要之景的句子是: , ,
。
(9)李煜《虞美人》中的词眼是
(10)写出《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忆刘裕出征北伐的壮阔气势的词句
30、默写(任选5题,共5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 (2)羁鸟恋旧林, 。《归园田居》 (3)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 ,长使英雄泪满襟。 (5)总角之宴, , ,不思其反. , !
(6)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7)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七、语言表达题(6分)
31.根据语意,为空缺处选填合适的语句。(2分)
“安身”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下》第五章,“安身立命”实际上讲的是人应如何安排自己的生命和在社会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它研究的是 ,它探讨的是
,它触及的是 ,它揭示的是 。
①人的生命中最深的层次——“心灵”和“心性”的根本问题 ②人类的真生命、真性情、真智慧 ③“生命的学问” ④“人生的方向”
32、(2004年全国高考题)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
第一题
扫千年旧习
祖国江山好
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1(A mò, C xú, D渚zhǔ)2、B (沧海、玉簟) 3、 C 距离,ABD 离开 4、A (B 老大:指年纪大,今指排行中最大的 C 颜色 :指脸色,今指色彩 D 因:于是;为,写。) 5、B(指对象我,其他的都可解释为互相) 6.BD (都是偏义副词)7、C(意境阔大,其他的则是较凄冷荒凉的意境)8、D(词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到宋代才广为流行)9、B【解析】比兴的手法,以“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起兴,使人由淇水联想到女主人公心情的悲伤与伤感。10、C【解析】尔,是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11、C【解析】考查对字词表达效果的理解。“脉脉”指人的神情,即含情相视。12、C【解析】A“用以讽刺”不当;B感化婆婆,以求得“破镜重圆”不当;D“纯是出于礼节”不当 13、C 14、D 三、15.A 16.D 17.A 18.C(误解“戏剧”的特点为“诡异”)
四、1.B 2.A.为政者需要人情味 B.日常生活中更需要人情味 C.工作中也需要人情味 3.引证:引俗语“人非草木,焉能无情?”加强说服力 例证:以澳大利亚首相霍克为例具体论证为政者需要人情味 4.(b)处 5.设问、反问、引用、比喻、对比 6.要有点人情味
五、25 、杨柳、晓风、残月都是中国古诗词中最富能触动离愁的意象,作者借这三种景物描绘了一幅凄清惨淡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心中哀伤凄婉的离愁别绪。2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3(1)韩氏诗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 手法写宫女心事,显得 委婉、含蓄 与韩愈诗中“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的写法相近;元稹诗则采用了乐景写哀(反衬)手法写宫女命运,和陆游诗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写法相似。24 (2)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相同呢? 不完全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宫女寂寞、哀怨的感情。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而元诗流露出无可奈何,怀旧度日以了残生的情绪。 32.(2分) ④⑥
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豁达的人生观。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1.③④①②;
27、(1)写出其轻松、闲适、自在的心情;(2)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了作者豁达、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28、(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出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愁心去”能言之成理也可以。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既可)
六、29、(1)④⑥(2)一尊还酹江月,壮志难酬之慨以及豁达的人生观;如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动衬静、
(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5)①东般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②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③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④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6)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0.(1)虽九死其犹未悔(2)池鱼思故渊
(3)同是天涯沦落人(4)出师未捷身先死
(5)言笑晏晏。偏誓旦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6)不尽长江滚滚来
(7)千载谁堪伯仲间
七、31.③④①②
32.树一代新风 大地新气象
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高二月考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2009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 |
下一篇文章: 下学期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