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月考由吴雅莉老师出卷,满分150。因为已进入选修课的教学,所以,考试的题型力求和近几年的高考保持一致。难易度由高二学段的学情决定,不宜太难。只有默写部分,我们备课组一致商定背诵的篇目是:高中(《劝学》《阿房宫赋》《虞美人》);初中(《孔子语录十则》《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把高考必背篇目分解到每一次的考试中,让学生能循序渐进的复习巩固,也使学生更好积累文言知识和写作素材。
本次试卷批改采用流水作业。我批改古文翻译和古诗鉴赏;毛老师批改默写;吴老师批改现代文阅读;陈老师批改语言知识运用;方老师批改作文。这样的流水批改,使我们的考试成绩更客观。
本次考试各班的均分如下:
高二(1)108.5 高二(2)108.2 高二(3)106.7
高二(4)103 高二(5)93.4 高二(6)91.2
高二(7)92.4 高二(8)93 高二(9)94.3
高二(10)96.6 高二(11)106.7 高二(12)105.1
从本次的成绩来看,有六个班的学生成绩达到了105分左右,另外六个班在93分左右。应该说能把学生近阶段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反映了出来。当然从老师批改的角度说有些题的得分松了点。整体上使学生的成绩比平时的成绩高。我们的初衷是通过考试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
下面请各位老师就自己批改的题型和自己对本次语文试卷的批改谈点自己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分析: 首先是教师选择的语段较好,文中的人物文天祥学生比较熟悉,对人物的品质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阅读起来学生有一定的兴趣。 从批改的情况来看,4—7选择题做得好,准确率较高。抽样高二(12)班,满分的学生有12个,占百分之二十五,全年级应在百分之13左右。问题较大的在虚词的掌握上,理解不正确,似是而非。 翻译方面,第一句问题出在后半句“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部分学生把过去的事理解为将来的事,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完全变了。得分自然低。第二句问题出在“安事二姓?”翻译这句的关键在“二姓”的理解,这涉及到古代文化常识和儒家文化。有的学生译为:怎么能跟两个皇帝姓呢?或为怎么有两个姓呢? 古诗鉴赏分析 全年级的均分应在4分左右。出现的问题是: 1、关注注释不够。如作者被贬的经历。 2、字的理解不能放在句中,有断章取义之嫌。如诗中的“复”的含义,学生理解为终于到了春天,表达了作者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完全背离了诗句的本来含义,甚至理解反了。 对“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理解只大擦边球,语言上不能很好的表达,有的学生只有结论,缺乏有理有据的表述。 通过这次考试,今后在文言文和古诗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一下几点: 1、文言不仅重视实词,虚词也要加强, 2、古代文化常识不可忽略,虽然没有明考,但也会出现在文言阅读中涉及的一些问题中。 3、古诗教学除了要灌输一次常用术语外,还应指导具体的鉴赏过程。也就是怎样结合全诗来炼字、理解作者的情感 文言文阅读分析: 教师选择的语段较好,文中的人物文天祥学生比较熟悉,对人物的品质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阅读起来学生有一定的兴趣。 从批改的情况来看,4—7选择题做得好,准确率较高。抽样高二(12)班,满分的学生有12个,占百分之二十五,全年级应在百分之13左右。问题较大的在虚词的掌握上,理解不正确,似是而非。 翻译方面,第一句问题出在后半句“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部分学生把过去的事理解为将来的事,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完全变了。得分自然低。第二句问题出在“安事二姓?”翻译这句的关键在“二姓”的理解,这涉及到古代文化常识和儒家文化。有的学生译为:怎么能跟两个皇帝姓呢?或为怎么有两个姓呢? 古诗鉴赏: 全年级的均分应在4分左右。出现的问题是: 1、关注注释不够。如作者被贬的经历。 2、字的理解不能放在句中,有断章取义之嫌。如诗中的“复”的含义,学生理解为终于到了春天,表达了作者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完全背离了诗句的本来含义,甚至理解反了。 对“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理解只大擦边球,语言上不能很好的表达,有的学生只有结论,缺乏有理有据的表述。 通过这次考试,今后在文言文和古诗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一下几点: 1、文言不仅重视实词,虚词也要加强, 2、古代文化常识不可忽略,虽然没有明考,但也会出现在文言阅读中涉及的一些问题中。 3、古诗教学除了要灌输一次常用术语外,还应指导具体的鉴赏过程。也就是怎样结合全诗来炼字、理解作者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