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高中 >> 高考 >> 语文高二月考 >> 正文

 

纯阳中学高二语文(上)第三次月考抽测试题卷

纯阳中学高二语文(上)第三次月考抽测试题卷

本试卷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命题人:陈强 陈艳 胡德海 王玉山 张华林 肖 晶

一、本大题共4小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桑葚(rèn)    殒身不恤(yǔn)    踯躅(zhú)     机杼(zhù)

    B. 呕哑(yà)      长歌当哭(dāng)    桀骜(ào)   踟蹰(zhí)

    C. 牡蛎(lì)     风云变幻(huàn)   暮霭(ǎi)    菲薄(fēi)

    D. 仇雠(chóu)  羽扇纶巾(guān)    修葺(qì)   编纂(zu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真缔    荻花   烽火    羽扇伦巾 
B.徇情    舞榭   深隧    陨身不恤
C.飘缈    菲薄   霓裳    千里迢迢
D.回溯    歆羡   嘲哳    夙兴夜寐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远千里地从杭州赶上青岛来,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就是想饱尝这故都的秋味。
 B. 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C.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是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D.雨果认为,巴尔扎克不仅才华卓著,而且人格高尚,完全达到了尽善尽美的人生境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人们普遍担心,克隆人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数百万年的两性生殖方式,使人类在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遭遇巨大挑战。
B.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
C.权威人士强调: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D.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也是成败的关键

二、本大题3小题(9分,每小题3分)

四川民谣里的“扯倒叶叶藤藤动”,和成语“一叶知秋”相似,当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的一种生动概括来理解,当作对于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一种比喻来理解,不能否认这些用语有模糊性。

那么为什么它能普遍流行,为人们所乐于应用而富于概括作用?这是因为社会经验有个性的主体,拥有特殊的主观条件,在接触这些带一般性的语言时,结合着自己的特殊感受,经过或迟或速的思索,领悟其中的深刻意蕴。因为它的意蕴可能普遍作用于广大的语言接触者的领悟,所以说它的意蕴有广泛的社会作用。

习惯语中的“不假思索”,其实有片面性。不论接受者多么聪明,当他掌握对象的内在意义时,也不能没有即使短暂得不曾自觉的思索。所谓审美的敏感,也是以有所思索引起来的。

大家都承认,白居易的语言形式通俗。通俗得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但是老妪所能听懂到的诗意,对诗意的深度的掌握,是否可能和更有理解能力的读者的理解深度相等同?

当然不能。即使同样熟悉诗词的知识分子,对白居易的名作《草》的意蕴的理解也有矛盾。例如其中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人把这些原上当作卑鄙小人的象征来理解,有人却认为这是对战斗者的顽强意志的比喻。为什么同一客体可能引起这种对立的理解?这种理解的审美个性的差别,主要是以不同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感受个性为条件的。          王朝闻《月与指月》(节选)

5.以下不能作为“它(艺术客体)对观赏主体来说就带有模糊性”的依据的一项是(    )

A.观赏主体是有个性的、有社会经验的,且拥有特殊的主观条件。

B.观赏主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感受个性常常是千差万别的。

C.观赏主体掌握艺术客体的内在意义时,会有哪怕是短暂的思考。

D.观赏主体在接触艺术客体的时候,结合着自己的特殊的感受。

6.第五、六段中引用白居易诗句的例子想要说明的一项是 (    )

A.熟悉诗词的知识分子,比不识字的老妪对诗歌的理解要深刻得多。

B.不同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感受个性,决定了审美个性的差别。

C.白居易诗歌语言通俗,内容贴近生活,就连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

D.对同一艺术客体的理解可能是完全对立的,而这正是其魅力之所在。

7.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全文是讲审美主体对同一客体理解的模糊性及消除模糊性的方法。

B.“扯倒叶叶藤藤动”这类艺术语言生动,富有概括性,能够普遍地流行。

C.造成艺术语言的模糊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未能直接说出客体自身的特殊内容。

D.有所思索才能引起审美的敏感,“不假思索”的说法有片面性。

三  本大题共3小题(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武技

蒲松龄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           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轻视

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到……去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己仰跌丈余   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⑤僧笑,命李试其技    

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局限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趣,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四、本大题3小题,共22分

11、把前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3分)

(2)从相顾,迄无应者。(3分)

(3)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4分)

1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⑴诗的题目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的特点的?

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3分)

     ⑵本诗颈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3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 、 陆游曾用“              ,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诗句来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陆游《书愤

2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 思厥先祖父,              ,           。以有尺寸之地。苏洵《六国论

4、忧劳可以兴国,                ,自然之理也。(《伶官传序》)

5 、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将。他在1918年发表的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6、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创作的                 被誉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五、本大题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至17题

古城的遐思

拂晓来临,古城开州慢慢睁开了眼睛,露出了她那已经皱纹密布的脸。

家家户户的窗里渐渐亮起了灯光,黑黝黝的街面又响起了熟悉的叫卖声,忙碌的脚步声,开起铺面的哗哗声……

千百年来,世世代代开州儿女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开始的。

谁能说得清楚人类最早来此聚居的情形呢?也许那时真实弹丸之地,历经了先祖们的世代繁衍生息才得以逐渐扩大,才有了“城墙土筑,周二里许”的城池。也许是为了     自我保护,也许是城池的进一步膨胀,然后又才有了护城河,有了石砌、砖砌的城墙、门楼……

翻开相关历史资料,我们得知:唐置开州。改曰盛山郡,后复故。宋曰开州盛山郡。元曰开州。明降为县。

由此看来,我们的家乡有过鼎盛,有过衰落,历尽了艰辛。只有东河、南河那不眠 的眼睛完整地见证了这一切。

公元2007年即将来临,那仅存的、珍稀的石板路面,那顽强坚守下来的、零星古城墙断垣,那孤傲任性的木板式铺面,那大大咧咧的百年古树…都将离开我们。虽然我们可以记忆,可以传承。然而不管怎样,公元2007年以后,古开州的一切将会成为历史,随光阴的流逝会成为子孙后代疑窦众生的传奇神话,甚至会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几多叹息、几多哀惋!

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近些年来我们的家园正在迅速的老化,在现代文明面前越来越显露出了尴尬,那古城的脊背一弯再弯,她脸上的皱纹生了一圈又一圈。往昔祖先们悠然骑马、行车徜徉的环城路如今只能勉强容庞大繁多的车辆单行,祖辈丗居的老屋被一再改建,任性的板壁式铺面经风雨浸蚀几乎全部倾斜,挑在门面的招旗早已因没精打采而被主人摘下,地面的石板多数已被踩断,昔日清澈的护城河一再被腐臭的淤泥塞满……

家园开州在张口喘息,在超负荷承载。看着这一切我们的心情就像看到了自己儿时健康快乐的母亲如今已经变得干瘪、憔悴。

家园开州在思考、在忧虑,她不知将膝下子女托付给何方。

公元2007年即将来临,新的乐土就在中吉,安康,平,就在我们昔日世代家园的旁边。这是三峡工程带给开州儿女的宏福,是历史给予古开州最大的安慰。新的开州是唐朝皇帝无法想象的,新的家园是古开州无法比拟的,纵然我们对世世代代的家园有无尽的眷恋,但我们必须理智地安慰她:

公元2007年后就安心地在湖面的水下静养吧。

那清清的,柔柔的湖面是昔日生我养我的家园的眼睛,那湖面平静的时候,就是她卸下重荷后在深深的酣睡,湖面生起涟漪的时候,就是她在看到了昔日膝下子女二露出的微笑,那明亮的眼睛辉永远照看着我们及子孙后代。

公元2007年后,我会常到湖边,为昔日的家园,为她那饱含深情的眼睛擦拭泪水,告慰她:

我们一切都好,不要挂念!

14、 历史上,开州经历了怎样的兴衰过程?(4分)

15、 本文遐思了哪些内容?请从三方面回答。(6分)

第一方面:                       。

第二方面:                        。

第三方面:                        。

16、语句品析(6分)

⑴下面加点的文字比喻的是什么?用文中文字回答。

看着这一切我们的心情就像看到了自己儿时健康、快乐的母亲如今已经变得干瘪、憔悴。

⑵“那湖面平静的时候,就是她卸下重荷后在深深的酣睡”一句中,“卸下”和“酣睡”具有怎样的意味?

17、从全文看,本文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六、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8、在下面这则语句的末尾的横线处补写一句有一定幽默感的话。

(20个字以内)(4分)

从前,有一个卖草帽的人,每一天,他都很努力地卖着草帽。有一天,他叫卖得十分疲累,刚好路边有棵大树,他就把草帽放下,坐在大树下打起盹来。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身边的草帽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每只猴子的头上都有一顶草帽。他想到,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于是他赶紧把头上的草帽拿下来,丢在地上。猴子也学着他,将草帽纷纷扔在地上。卖草帽的高高兴兴地捡起帽回家去了。

回家之后,他将这件奇特的事,告诉了他的儿子和孙子。

很多很多年后,他的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在他卖草帽的时候,也跟爷爷一 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而草帽也同样被拿走了。孙子想到爷爷曾告诉他的方法,他脱下草帽丢在地上,可奇怪的是,猴子竟然没有跟着他做,还直瞪着他个不停。不久之后,猴王出现了,捡起地上的帽,说:“                      ”

答 :                              

19.将下面的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人道主义”下定义。(4分)

①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②当时的思想家为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提出了这么一种思想体系

③它是当时反封建和反宗教的武器

④它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

答:人道主义是                                         

20.为下面一则新闻报道拟一个能概括其主要内容的标题。

(不超过12个字)(4分)

本报北京2月4日电,据北京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处负责人介绍,今年北京计划把密云水库湿地、平谷金海湖湿地、顺义汉石湿地、门头沟三家店湿地这4处建成市级自然保护区,把全市90%以上的主要湿地建成自然保护区。到2005年,北京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将达到10个;到2010年,北京的湿地将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8万公顷的面积。除了增加上游水源供应、退农耕变滩涂外,还将在湿地恢复1万多亩的芦苇植被,恢复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此外,北京今年将尽可能抢救恢复一批重要湿地。

答 :标题是                                              

21.以“课堂”为陈述对象,依照下面的例句,续写一组结构、修辞手法相同,思想内容一致的句子。(4分)

例句:我爱这里,飘扬起一片片琅琅的书声,像山间欢奔的小溪,弹奏出活泼的旋律。续写:我爱这里,                          

答:                                     

七、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旅途上,没有一帆风顺的航程,亦无绝对平坦的大道。前进路上必定有风浪,有坎坷。这就需要人们具有顽强的意志去把握方向。而意志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有意识去培养。诸如晨跑这类看似平凡的小事,就是我们培养意志的最佳起点。

生活中事无巨细,惟有意志顽强的人,才能寻求到完美的结局。严格要求自己,刻意培养意志,我们才可以成为意志坚强的人,去跋山涉水,去搏击风浪,去追求真正的人生……

请以“晨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12.(1)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来点明季节(2分);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2分)。(2)①(2分)思乡之情: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不仅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想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②(2分)对前途的迷茫:“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注:情感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高二语文(上)第三次抽测试题参考答案

1  D(A.桑葚 shèn. B.呕哑yā. 长歌当哭dàng. 踟蹰chiíC菲薄 fěi.)

2  D(A真谛.羽扇纶巾. B殉情 深邃 殒身不恤. C飘渺)

3  B(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4  A(B:成分残缺,在人员后加“现象”;C:否定不当,把“不再”改为“再次”;D:两面与一面不一致,把“成败”改为“成功”。)

5.C  

   6.B 

   7.A 

8、A

  9、D

  10、C

11、(1)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

(2)大家互相看着,最终没有应战的人。

(3)李超开始不说,尼僧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

12.(1)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来点明季节;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2)①思乡之情: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不仅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想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对前途的迷茫:“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13 (1)出师一表真名世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3)暴霜露 斩荆棘

(4)逸豫可以亡身

(5)《狂人日记》

(6)《人间喜剧》

14.经历了置州---改郡---复州---再改郡---再复州---降县的兴衰过程。(4分)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高二月考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纯阳中学高二语文(上)第三次月考抽测试题卷,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高级中学下学期高二语文月考
    高二第一学期月考语文测试题卷
    高二年级九月月考语文试题
    宜川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高二年级月考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长郡中学2010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月考分析
    南京市秣陵中学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月…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2010年10月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名句集锦
    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月考一考…
    苏埠中学高二语文月考二试卷
    中学高二语文月考二试卷
    高二语文月考测试题
    江苏范水高级中学下学期高二语文月考
    高二语文月考 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文学常识复习资料
    高中议论文训练指导
    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
    高中语文第四册文学常识复习资料
    江苏范水高级中学下学期高二语文月考
    江苏启东汇龙中学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
    山东烟台高二下册语文阶段考试
    高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背诵内容
    高二语文上册诗歌单元测试
    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江苏范水高级中学09…
    广东省揭阳市高中二年级学年会考语文…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考卷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月考卷
    江苏省扬州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
    浠水一中高二年级2010年12月月考语文…
    广水二中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第…
    岳阳市八中2010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试卷
    安居育才中学高2010级第三册第三学月…
    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月考语…
    北大附中高二上第一单元提高卷
    08-0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
    高二语文文学常识总结
    福建省浮宫中学08-0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
    安溪一中2009-2010学年下学期高二年语…
    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考试语文试卷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10月份月考质量分析
    珠江源中学高二语文第三次月考测试题
    2009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月考测试题
    下学期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东北希望国际学校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
    高二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四川省南充高中08-09学年高二语文第二…
    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安溪八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及答…
    明镜中学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答卷
    鹿泉一中高二四月月考语文试卷
    海安高级中学苏教版必修五高二年级月…
    高二下语文第一二三单元月考卷
    海安县立发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洪都中学高二(上)语文第二次月考
    高二(下)语文第一次月考
    2009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二第二学期…
    上海市闸北八中08年高二年级月考语文…
    高二上(一二四单元)语文月考
    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四川大学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
    2010年秋季学期高二语文段考试题
    高二级第二次月考试卷
    08-0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
    高中语文第四册月考试卷
    高一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迎…
    湖南省永州市四中高二第9次月考语文试…
    衡水中学08-09学年度第二学期一调考试…
    08-0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
    高二下语文第1-3单元月考检测题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