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含有什么“内在的精神”?“他终于捕捉到了那正在消逝的事物中存在着的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这“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说“在他的笔下,布拉邦特的农民从此获得了不朽的生命?”然后再用一则《梵高评自己的作品》印证他投身艺术的忘我境界与执著精神: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 五,这一课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首先应当是欣赏梵高的美术作品。我是用“Powerpoint”放映下列作品欣赏:《麦田上的乌鸦》《牧羊人和羊群》《收获景象》《四朵向日葵》《雪中的拾柴者》《种土豆》……当然,我不懂美术,我所谓“欣赏”,只是“看”而已。但如果能请美术老师帮助,效果则大不相同,而且将语文课和美术课结合了起来,这可是又一种艺术境界了。 再一项课外活动可以是“网上阅读”。可这样引导:《吃土豆的人》只是梵高的早期作品,本文所写只是他创作初期的情况。他后来怎样了?这样一位大艺术家为什么要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请你看《梵高传》(网上有);有一个网站叫“凡高艺术馆”,不但能找到答案,还使你眼界大开——这里有“梵高的历史”、“梵高的家族”、“梵高的画”、“关于梵高的书”、“关于梵高的音乐和电影”……。如果条件具备,还可以让学生浏览这些内容,欣赏著名的英文MTV《温森特》。 还可以在以上基础上组织一个“梵高艺术讨论会”,让同学们去讨论,去辩论,去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文采——其实是引导他们读书、查资料、学语文。而老师,则坐收“渔翁之利”。如果同学们发言不热烈,可以用下列问题启发引导:
梵高的画果真值那么多钱吗? 老师就看不出梵高的画多么好,你能看出来吗? 梵高身前身后反差为什么那么大? 梵高最可贵品质的是什么? 你对梵高自杀有什么见解? 有人说梵高是“疯子”,你的观点呢?
这样,教学就进入一个高远阔大的境界了。是为“大语文教育”。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