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欣赏词句,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 法:创设情境 调动情感经验 自由表达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具准备:
1、相关影音、图片资料;
2、课件;
3、要求学生自己阅读《上下五千年》中的相关故事,了解历史。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理请层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及时代背景
1、出示林则徐画像,提问:他是谁?他曾经作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2、板书课题。
3、解题:⑴出示地图,介绍虎门的位置。
⑵圈点“烟”指什么?“销烟”又是什么意思?
⑶你知道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
(教师相机介绍鸦片的危害,及十八世纪中国深受此毒害的境况。尽量让学生介绍)
⑷你对林则徐还有什么了解?简介人物。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1)在预习中,你了解到什么?给大家汇报一下。
(2)在预习中,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
2、教师整理问题归类,并且板书。
3、学生带着问题小声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4、读后讨论:帮助理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大致经过。
5、再自读课文,要求学生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字词,指名领读齐读。
⑵正音,重点强调“寨、渣”读准翘舌音;“分、担、缴、侮”读准声调。
⑶这些字中,有哪些容易写错的地方?你怎样记住他?
(提示“讯、泄、侮”的笔顺写正确,“抛”字结构要匀称。)
⑷尝试听写,并检查反馈。
⑸在这些词语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⑹齐读生字词。
7、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读准。
8、易错之处,集体纠正。
三、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要求有一定的速度,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在迅速浏览课文,思考:哪几自然段具体写了“销烟”的经过?其他小节又讲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
3、小结分段方法:(一)1(二)2(三)3—5(四)6或(一)1(二)2—5(三)6
(学生说清理由,两种方法都可以)
四、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布置作业:①听写生词;
②熟读课文;
③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词。
2、集体反馈。
3、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
1、谈话:那一天,虎门寨是怎样一个情景?带着问题小声读第2小节,思考: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2、再读课文,思考: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在那里?把你认为描写得不同寻常的语句勾画下来,并批注体会。
3、讨论:
①体会人多:“水泄不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侧……另一侧……”相机理解“水泄不通”的意思。
②体会场面庄重:“彩旗林立,文武官员,外国商人都来了。”相机理解“林立”的意思。
③提问:人们都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的呢?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朗读课文,展现这壮观场面。
5、讲读3—5自然段
⑴默读,思考:这几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哪一段最具体?
(使学生明白全文紧扣题目,重点写了“销烟”的经过。)
⑵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节讲了哪几个意思?练习分层。
⑶小结:第一层:下令硝烟。第二层“销烟”经过。
① 学习第一层(1—3句)
a、自读体会哪些词句最能体现出中国人的气势,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健步、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一声令下、震惊中外)
b、朗读,读出气势。
② 学习第二层(4—5句)
a、边读边归纳:林则徐是怎样硝烟的?尝试用词语列出小标题。
b、思考:从“撒盐抛烟、到石灰”描写细致,不但毫不凌乱,而且使人一看就知道,为什么?标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引导学生理清层次,体会“先……再……然后……”这一具有顺序的描写)
c、你能试着用这样的词介绍一件步骤比较复杂的事情吗?
d、指导朗读第二层,读中感受这些词的好处。
⑷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像当时的场景。
①提问: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②默读课文第四小节,思考:人们的心情怎样?由此可见,老百姓对销烟的态度是什么?你知道是为什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