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孩子们在花园中玩耍的情景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1、师: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各位评委再读课文,用“—”下有关句子,并能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
   3、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
   4、讨论、比较住宅特点。
    生: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向阳)
      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丛中(隐蔽)
    师: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但是我的住宅里有电灯、电话、有线电视、电脑等等,它有吗?谁的住宅好?(当然老师的好)
  二、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房的
   1、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读后再比。
    生:蟋蟀建房子是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
    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
    师: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请你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投影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三、换角色,指导说话。
   1、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1、看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
   2、谈体会: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那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五、看文章,做练习。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2、以下两题任选一道做:
    (1)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短文范例:
                     《小花

  我家有一只小花,它浑身长满了长长的毛,黑一块,白一块,真可爱。它有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像玻璃球一样。白天,它的眼睛眯成一条线。晚上,瞳孔放大,像绿宝石一样发出绿莹莹的光。小花猫的耳朵很灵,只要有一点声音,它就把耳朵竖起来。它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尾巴,高兴的时候,就左右摆动,像耍花棒一样。它的脚上有5个小小的肉垫,走起路来一点声音也没有。它白天蜷起来,呼呼睡觉,晚上,它警惕地注视着鼠洞,只要老鼠一出来,它就马上扑去,把老鼠咬死后就大口大口的吃起来。我非常喜欢这只小花

教学小结:

在教学本课时始终围绕“蟋蟀的住宅为什么说是伟大的工程”?让学生结合内部结构,外部结构,建造过程来谈。让学生了解本课拟人的写作手法。

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在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从而领悟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本课要求学生学会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但有个别学生对搜索的搜、骤雨的骤和隐蔽的蔽写错的较多,今后多加强对这几个字的指导。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2词句解析。
  (1)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这句话引出了下文:由于病房生活的无聊,魏格纳无意识地用食指在地图上大陆海岸线,借以消磨时光,引出了故事发生的起因。
  (2)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不可思议”是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这句话是说,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陆地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几内亚湾的形状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继续发展。
  (3)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边读书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自学后,可以通过检查朗读和提出疑难问题的方式进行反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同学间相互解决,有的可以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接着,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学生充分读书后,同桌之间或小组内相互交流。
  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把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3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四年级语文单元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孩子们在花园中玩耍的情景,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秦王他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普罗米修斯看到人间的变化
    中国人民进行了八年抗日战争
    渔歌子
    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
    颐和园的美,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语文教学计划(四年级第一学期)
    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测试卷
    我爱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测试题
    2006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单元练习…
    备课组工作计划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跨越时空的对话
    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
    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
    四年级第七册语文三四单元试卷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学案导学使用说明
    比一比,再组词
    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合作探究
    第七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学案导学使用说明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10年10月12日 评郭丽华四年级语文《…
    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复习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复习计划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4单元)期…
    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
    生字字形上的特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说明及…
    2007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
    触摸春天
    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九月二十一至十月八日四年级语文自学…
    四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材分析
    徐悲鸿励志学画
    语文四年级下册复习内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备课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
    语文出版社A版小语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评…
    四 年 级 语 文 第 五 单 元 测 试 题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罗曼。罗兰
    读《语文课程标准》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