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说说课文第二、三、五部分的主要内容。
2、联系课文内容,抓住人物表现,理解课文最后一节的含义。体会五壮士痛歼日寇,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教学准备
课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教师:同学们,8月15日是抗战胜利的纪念日。我们今天要讲的课文就是一个悲壮的故事,发生在河北保定的狼牙山区。
2、板书课题:《13、狼牙山五壮士》。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大意。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检查指导。
(1)指名带读,读准下列词语。
日寇 晋察冀 崎岖 坠落 满腔怒火 横七竖八 屹立
斩钉截铁 居高临下 昂首挺胸 粉身碎骨 壮烈豪迈
(2)指名分节读课文。(板书学生读错的字,纠正。)
(3)说说课文大意。
4、照样子,写出课文第二、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即“阅读芳草地”2。]
第一部分(第1节):1941年秋,日寇进犯狼牙山,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节):
第三部分(第3节):
第四部分(第4——5节):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第6——9节):
5、教师板书:接受任务——痛击敌人——诱敌上山——峰顶歼敌——英勇跳崖
6、哪些事例最能表现五壮士的壮士行为?
三、研读课文,领会中心。
1、教师:默读课文第3——9节,思考:壮士们的哪些举动最令你感动?划出有关句子。
2、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一:第3节——从语言文字中探寻壮士们上狼牙山原因。
预设二:第4、5节——透过文字“目睹”五位壮士在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的情景。
预设三:第7、8、9节——在朗读声中为英雄“送行”。
3、教师: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节的意思的。
四、课文小结。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福才和胡德林,为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拖住敌人,勇猛歼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自己英勇跳崖的故事。故事真实感人,英雄们不怕牺牲的民族气节震撼心灵。
板书设计 13、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
痛击敌人
接受任务
作业:
1、抄写部分词语。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14古文二则
教学要求:
1、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菊花不畏严寒的品格,懂得做一个有用的人。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懂古文。
3、知识与技能:理解生字新词与重点词语的意思,背诵两则古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文《菊》、《莲》的内容,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什么花?为什么?
2、指名交流。
3、当学生说到菊花时,顺势导入课文。
4、板书课题 13古文二则 菊
5、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有关工具,自己朗读课文。(读准,读通)
2、齐读全文,你读懂了什么?
三、逐句学习,理解句意。
1、再读课文,了解句意。
<< 上一页 [11] [12] [1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