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物,说说喜欢的理由,并把它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选择一两个自然段指导学生美读,初步达到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四)练习生字生词。
同桌合作,互相听写,检查纠正。
第三站:秦兵马俑
带着登长城和游览颐和园的美好心情,我们前往西安,那里有令世界震撼的秦兵马俑。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的过程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2.概括秦兵马俑的特点。
(二)再读课文,品味语句。
根据学习前两课的经验,自己把表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与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语句和段落画下来。
(三)以读为主,读中体会。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品读,用心体会,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朗读,评价。
总结回顾: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模块三 品味语言,领悟表达
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并且也对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讨论,今天,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深入体会文章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把这些“世界遗产”描述的如此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一、整体回顾,概括介绍你印象最深的一篇课文或是一个片断。
二、赏析词句,品味语言。(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浏览全组课文,把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几遍,并与同学交流读书的感受。
2.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说出理由,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1)抓重点段落赏析:
在《长城》这一课中抓住这两句话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在学生充分朗读、勾画、批注的基础上再全班交流。
(2)迁移运用:
在《颐和园》、《秦兵马俑》这两篇课文中,让学生继续运用抓重点段落和句子的方法,通过指名读、赛读、评价读、想象画面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读出欣赏、赞美、自豪的情调。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颐和园的美,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个性鲜明。
(3)咬文嚼字: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真好,我们来体会体会。幻灯片出示句子: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