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家长 >> 青少年教育方法 >> 正文

 

开窍的日子

开窍的日子

舒乙

    开窍,对小孩来说,是个大事。
    北京人,形容小孩处于懵懂状态,全然糊里糊涂,叫做“没开窍”。
    小男孩往往有“没开窍”阶段,很明显;小女孩往往没有,或者不明显。
    突然间,到了一定岁数,不知何故,小孩开了窍,简直判若两人,一下子变聪明了。大人们对他的变化有明显的感觉,于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孩子开窍了。
    这是个极有意思的生理发育问题。我小时候,就是个没开窍的小男孩,很典型。
    我上过幼儿园,在今日北京帝王庙的东小跨院里,当时,这儿大概属于香山慈幼院的什么附属机构。妈妈后来说:舒乙小时候上幼儿园完全是走形式,终日一言不发,一动不动,呆若木鸡。最后,毕业时,幼儿园很不好意思地也给他发了一份结业证书,是坐“红椅子的”,意思是排名倒数第一。
    上小学也是如此,当时为了掩盖我们的真实身份,不被日本人注意,我们都改了名随母姓。我改名“胡小逸”。有一天,老师发考卷,按考卷上学生自己填写的名字一一唱点。念到我这儿,一声“胡小兔”,全班顿时哄堂大笑,老师自己也狂笑不止。我竟然在写“逸”时,忘了走之,自称“小兔”。
    抗战后期,我到了重庆北碚,在那儿一共住了六年,从八岁到十四岁,在北碚朝阳小学念了四年,直至小学毕业。
    在北平的时候,我在西城区阜成门福绥境小学读书。三年级刚开学没几天,由日本军官强制执教的日语课刚教了两节,妈妈便带着我们三个孩子突然不辞而别,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北平,开始逃亡,目标是重庆,那是1943年9月。
    经过两个多月的跋涉,才到了重庆北碚,和父亲团聚。父亲刚割完盲肠,身体没有恢复,直不起腰来,便委托同住的两位姓萧的朋友,一位叫萧伯青,一位叫萧亦五,到小学去替我们联系入读的事。我插班三年级,妹妹一年级。
    我入校之后,依然愚钝,每次考试成绩均属下等。父亲昵称我为“傻小子”,以为一切正常,不必担忧。他经常仔细地观察我,在我的各种日常行为中找出许多有趣而可爱的细节,还详细地讲给他的朋友听。妈妈则不然,常常在课余费劲地辅导我,练习用注音符号拼音,一遍一遍地“播”,  “播伯跛簸”,我却一会儿“不”,或者一会儿“铺”,而且全然不知四音为何物。妈妈一脸苦笑,频频摇头,以为此子不可救药。
    这样,熬到了四年级,我的名次居然一点一点前进,进入了前几名,还当了班长,得来全不费功夫,好像什么特别的事也没发生似的。
    那个时候,学校里已经有学生会,实行学生自治,即使是小学也要实行。一来二去,我竟然当上了全校的学生会主席,是选上的。
    父亲认为这一切都极有趣。他买了一只鸭子,让我送给老师,郑重地写了一张条子,说“奉上肥鸭一只”,还签了自己的名。他可能觉得这个学校的气氛不错,又自然,又活泼,傻小子竟然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好玩好玩。  我们学生会自己制定一些规矩:上课不准迟到,每天轮流打扫教室,定期实行大扫除,等等。对违规者要实行惩罚。
   有一次,我自己违了规,倒了霉。北碚有一座远近闻名的自然博物馆,尤以生物学科的标本丰富多彩而著称。里面有一位科学家,叫施白南,是鱼类科学家。他是北师大的毕业生,是妈妈的老同学。他当时因是单身,常来我家走动,很爱孩子。有一天,他盛情邀请我们几个孩子去他家做客,说要做好吃的给我们吃,还要给我们看他的各种标本。这一吃、一看,就费了工夫,中午返校时便迟到了。按我们自己定下的规矩,迟到要罚跪。没办法,下了课,跪在黑板前示众,时间不长,三五分钟而已,丢了大脸,这叫自食其果吧,害得差不多整个学校的学生都跑来“参观”。
    轻松愉快,各种爱好完全顺其自然得以发展,让孩子有如鱼得水的感觉,这便是我的小学生活环境。
    顺其自然,这大概是父亲的儿童教育观的最核心的东西。其实,不管多笨多傻的孩子,自有他自己的爱好和专长,这几乎是天生的。顺其自然就是要顺这些与生俱来的专长和爱好,不逆着它,让它自然发展,走到哪儿算哪儿。这样做因为饶有兴趣,小孩会自己专心地做下去,成绩得来全不费功夫。
    不是戏称我是傻小子吗,不是觉得好玩吗,父亲索性不过问我的功课如何,也不要求考一百分,更不要求门门都得一百分。相反,他一旦发现我对什么有了点兴趣,便马上跑来帮助我,辅导我,鼓励我。
    比如说画画,有一段时间,我突然对齐白石的画有了兴趣,原因是妈妈从北平带了两张齐老的画到重庆北碚。一张画的是小雏鸡,顶上面是一只鸡笼,一群小鸡,足有十几二十只,由笼中飞奔而下,非常活泼。它是父亲在济南的时候托许地山先生求来的,当然是付款的,是一张齐白石的精品。父亲极喜爱,挂在屋中,常常一个人对着它默默地欣赏,一看就是很长时间。来了客人,他会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这张画的好处。还有一张是由两小幅斗方裱在一起的,一方蟹,一方虾,也是齐白石的拿手。妈妈在北平的时候做过家教,辅导过齐家第一代孩子的语文,这是得来的答谢礼,自然也属精品。这么两张佳作在屋里一挂,满壁生辉,立刻在重庆引来一串谣言,说老舍夫人由北平带来一箱子齐白石画作,说老舍发了大财。父亲很幽默地发表一篇短文,题目叫《假若我有一箱齐白石》,把那些发国难财的贪官污吏挖苦了一顿。中共南方局也在《新华日报》上帮着父亲辟谣。这场闹剧很快就平息了。但是,在旁听父亲对朋友们的讲解中,我不知不觉爱上了画小鸡画虾蟹,完全是模仿,居然还有点像。父亲大为得意。来了客人,他会大叫:“傻小子,把你的小鸡拿来看看!”他本来十分反对来了客人让小孩子当众背唐诗的那些庸俗做法,认为是一种摩登父母拿小孩当玩具,培养“出窝佬”的恶习。可是,傻小子自己小鸡,在他看来,这是孩子自己的兴趣,是天性的流露,非常可贵,值得鼓励。
    有一次,重庆开了一次大的纪念集会,为老舍先生庆贺四十五岁生日和纪念他从事文学创作二十周年。他从重庆抱回一个大的纪念册,上面全是他的作家朋友和画家朋友为他作的题词和绘画。他一时兴起突然当众让我也在上面画一页小鸡,让一个八岁的小孩和那些大作家大家并列,这是我和母亲以及全体在座的客人都始料不及的,都大感惊讶和奇怪。
    我坐在东边小山坡上写生,样子大概很认真。父亲立刻走过来看。看了一会儿,他居然也坐下来,拿过我的笔,说“我教你”。他手臂伸直,左手指着握铅笔的右手说:“看,前面的电线杆,反映在笔上是这么长,你把这段长度画在纸上,再把臂伸长,看前面那栋房子的高度在笔上是多长,再画下来,这就叫比例;比例对了,画在纸上,就有了远近。”据我所知,父亲对美术是一笔都不会画的,可是他很懂美术,因为他上过师范,理论上很有一套,可以说得头头是道。我没有想到,我的第一个美术老师竟然是自己的不擅只擅写的父亲。
    同样,父亲教过我集邮,教过我打麻将,是数番的那种,很复杂,动脑筋做牌,只玩不赌。他常带我上那种四川老百姓的茶馆,一坐一下午。他还带我去看他的朋友。丰子恺先生来到北碚,父亲带我去看他,是在一个山坡上特别黑的房间里。夏天的晚上父亲乘凉时,给我们全家讲过美国小说,大概是白天他念英文,晚上用他自己的方式再给我们转述。那时,他对战争体裁的小说特别感兴趣,写完了《火葬》,正在酝酿写《四世同堂》。父亲带我上过公共澡堂子,一口大池,热气腾腾,男人们在里面边泡边聊,非常热闹。那时,母亲怕父亲被跟踪遭绑架,命令我必须在父亲外出时跟在后面,寸步不离。如果看见父亲被不认识的人架走,要立刻跑回来报告。所以,我常常跟在父亲后面走路,看着他的皮鞋后跟,那双磨得歪歪的后跟。我觉得非常安逸,非常充实,可以知道很多很多有趣的事情。我愿意跟着这双磨歪了的鞋后跟走到天涯海角。
    就这样,我在父亲不是教育的教育下,渐渐开了窍。
    在玩耍中成长,多么好的教育理念啊。
    由倒数第一变成正数第一,这就是我的开窍的日子。
    小学毕业,我考上了重庆南开中学。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方法1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开窍的日子,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调查——从零用钱看中学生理财
    顺其自然尊重个性——老舍独特的育子…
    “三亲”孩子
    爸爸,我想对你说……
    海霞:母亲是我播音路上的导师
    孩子喜欢
    女儿,我在听
    父母应学会表达爱
    闹闹上学
    爱不需要条件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灵更需要呵护
    郎平——“铁榔头”为女儿化作绕指柔
    父亲的作品
    孩子面前切莫信口开河
    如何实现和孩子有效交流
    牙齿仙女给女儿的信
    别给升学备考的孩子帮倒忙
    妈妈,我也想玩儿
    姜昆粉碎女儿的歌星梦
    母亲三招
    为人师表做父亲
    和孩子“讲条件”
    做家长的五条简单原则
    在美国当“地理陪练”
    惩罚是手段,不是目的——访吴娟
    家长该如何修复亲子关系中的裂痕
    真正读懂我的宝贝
    没有比父母更专业的专家
    父母应成为亲子沟通的主动者——访刘…
    将“陪读”改为“培养”
    爱从“口”出,爱从“心”入
    巧妙传递爱的情感
    向儿子“撒娇”
    家长太“谦虚”,孩子变落后
    父亲是郎朗的第一个伯乐
    别要求孩子走特别的路
    我比女儿大三十
    父亲在拐角处等我
    我可以帮助你吗
    居里夫人的家教艺术
    一位农民父亲的教育绝招
    换种眼光看孩子
    父爱隔着一道门
    孩子缘何也有『成人心理病』
    昔日优秀生缘何成为心理“残疾”人
    如果石头能说话
    完美的代价
    让亲子关系远离物质化、金钱化
    与孩子做朋友,从哪里开始
    父亲的拥抱
    家有高考郎
    管教孩子不要大喊大叫
    和儿子共同成长
    母爱也“自私”?
    易中天:最好家教是不教
    王海鸰:单亲妈妈二十年
    孩子心里话——合格家长怎么当
    “智慧妈妈”杨澜的育儿经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