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家长 >> 青少年教育方法 >> 正文

 

将“陪读”改为“培养”

家有高考生,如何沟通更有效?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极盛

 父母怎样与孩子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一直是一个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叫苦连天,怨声载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把与孩子沟通看成是无师自通的事情,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因此遭遇了挫折。如果您的家里正好有一位马上要参加高考的孩子,和孩子的沟通就更为重要了。因为孩子进入高三以后,复习压力越来越大,情绪也会随之波动,父母这时候更需要了解一些与孩子沟通的知识,这样才能及早地发现问题,并有效地帮他们排忧解难。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越长大越不听话,总是家长问一句,他/她才不情愿地答一句,一句也不愿多说,就像挤牙膏似的。家长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得了解下面几个与孩子沟通的原则:

    一、平等原则

    父母是子女的监护者,培养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有义务教育孩子成长,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与子女不平等。父母与子女在人权、道德、人格、价值观等方面和孩子都是平等的。在这些问题上,谁都没有特权。

    有些父母总是强行要求孩子按照家长的意志做事,否则的话,就会说些“你不听我的,我就不要你,你就不是我儿子,你以后别见我”等等威胁的话。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三纲五常的传统思想在我们很多人头脑里根深蒂固。子女是应该听从父母的教导,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要对父母百依百顺,他们也可以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但不能粗暴干涉。

    曾经有一个考生跟我讲他当初填志愿的事。有一天,他对他父母说,他想报考省里的重点,因为他估计自己的分数有可能达到前一年那所学校的提档线。哪知他父亲听完就说:“你真没志气,要上咱就上北京的重点!”他说:“我也想上啊,但是我没有那个实力啊!”但他父亲坚持让他填报北京的重点高校。他只好跟父亲耐心地分析自己当时的实力,跟他解释高考是择优录取,是从高往低划分的,不是说想上什么学校就能上什么学校的。他父亲这才“妥协”。

    二、换位思考的原则

    父母要想和子女沟通顺畅,就要理解、体贴子女,更需要进行换位思考。因为大家站的角度不一样,看问题往往会有差异,如果学会了换位思考,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有一位家长看到儿子每天放学回来总听半小时的音乐,然后才开始复习功课,心里就很不高兴。有时候就会唠叨几句:都什么时候了,还不抓紧复习,还听歌,听歌能听出分来吗?她儿子就说:“妈,您不知道,听音乐可以调节心态,心态好才能复习好,心态好才能考好。”刚开始这位家长并不以为然,以为儿子是在狡辩。后来有一次她到学校开家长会,开了很长时间,然后又找班主任老师了解情况,回来以后非常疲惫,不想说话,打开电视一看正好在演小品,边看边笑,感觉心情放松很多,疲劳也解除了。然后她就跟孩子爸爸说老师在家长会上说的事情,说的时候思维很清晰,有条不紊,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把3个多小时家长会的内容概括出来,非常有条理,而且对儿子下一步怎么复习功课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她儿子趁机说:“妈,您回来之后也没有马上给我和爸爸传达家长会的内容,您也是看了一会儿电视才给我们传达的,看您说得多有层次啊。我说听音乐、看小品能调节心态,您还不信,现在信了吧!”这位家长觉得儿子说得对,以后就让他先听会儿音乐或干点别的,放松—下,把状态调整好了再复习功课。

    换个角度看问题,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很容易消除,大家站在同一个立场上,就能心平气和地交流,心平气和地发表看法。

    现在的问题是,不少家长在孩子高三这一年,往往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办事,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要求孩子抓紧时间,分秒必争,搞题海战术,造成孩子心身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复习效率下降,考试成绩当然不理想。这些家长如果能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从实际出发,和孩子沟通好,孩子的心理压力就会减轻很多。

    三、真诚原则

父母与子女沟通的效果好坏,与父母如何听孩子讲话很有关系。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无所谓,有时听孩子说话,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一边听一边还想着别的事。孩子看父母这样,以后有什么事就不想讲了。所以,父母也别抱怨孩子是“闷葫芦”,责怪他们不愿和家长交流,家长得先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下面讲一个例子,还是关于填志愿的事。有个孩子跟我讲,那天下午放学回来之后,她想把老师讲的报志愿的情况跟父母谈谈,商量商量怎么报志愿。可是她谈了一会儿,她爸爸就不断地发手机短信,她妈一边听她说话,一边看电视新闻。她想,“这填报志愿是大事,你们都不拿它当回事”,她就不愿意谈了。她妈妈看女儿生气了,就说:“宝贝,继续说啊,我们都听着呢。”她就说:“你们都不愿意听我讲,我还讲什么啊。”

我们做父母的想一想,孩子在说话的时候,自己是在专心听吗?有没有对孩子的谈话作出积极的回应?恐怕很多时候答案都是否定的。这样的谈话态度怎能不让孩子失望呢?

 

    所以,要想孩子对父母畅所欲言,父母必须学会倾听的技巧:

    第一,父母与子女谈话时注意力要集中。

    父母与子女谈话时,要把注意力放在听孩子说话上,不要干别的事情。不要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看短信,一会儿东张西望,这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容易伤害孩子的感情,孩子自然没有了继续谈下去的欲望。

    第二,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

    谈话过程中,父母要注意听孩子讲话,必要时可以做一点简单的记录。有没听懂的,等孩子讲完之后再问,不要打断他,这样也是对孩子的尊重。

    第三,态度柔和,面带笑容。

    父母与子女谈话时,父母态度要柔和,要面带笑容,给孩子一个宽松舒畅的环境,孩子就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愿意把自己的困难告诉爸爸妈妈,愿意得到爸爸妈妈的开导和帮助。很多家长和孩子谈话时,板着脸,瞪着眼,这些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威慑,对沟通也不会有好处。

    除了掌握上面几个原则,父母在与子女沟通时,在语言的使用上还需要注意一点技巧。中国有句俗话“锣鼓听声,说话听音”,说话的语言、语气、动作、姿态、表情都能表明说话人的态度和感情。有人认为,父母和孩子都是一家人,怎么说都无所谓,话轻话重都可以。特别是有些父母还认为,自己的孩子,又不是外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挖苦就挖苦,想斥责就斥责,这样的沟通不仅会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甚至还会导致他们与父母发生冲突。从严格意义上讲,训斥和指责都算不上沟通。因为沟通的前提是相互平等和尊重。

    那么,与孩子沟通在语言上应该注意什么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避免和尽量少用评论性、挑战性的字眼,千万注意不要威胁孩子。

    有一个考生一模没考好,受到爸爸妈妈的训斥和威胁,爸爸说:“二模考不好就别回家来见我!”孩子整天战战兢兢的,结果二模还是没考好。考不好孩子真不敢回家,东躲西藏,今天到阿姨家,明天到姑姑家,最后还是妈妈找到他,他见到他妈妈后大哭一场,说:“妈妈,我对不起你,我没有考好,我有罪,我不敢回家见我爸爸,他说不定能宰了我。”最后,还是姑姑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孩子后来发挥正常,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父母与孩子沟通时。还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沟通时间和地点,要选择双方心态都很平和的时候。

    有一个女学生说,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她心情不太好,妈妈过来问她,“快要考试了,你复习得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困难,需不需要找人帮助”等等,女孩心里正烦着呢,懒得和她妈妈说话。这位女学生的母亲就没有选对和孩子沟通的时间,所以,她们之间的沟通就不太顺畅。

    相比之下,有一位考生的家长就做得很好。这位考生一模考试不太理想,回家后闷闷不乐,到自己房间把门一插,妈妈叫他吃饭也不出来。这样的僵局持续了好几天,后来还是他爸爸聪明,知道孩子喜欢玩积木,就给他买了一套积木,过去都是爸爸跟儿子一起,边研究边进行操作。这次买回来之后,父亲连忙告诉儿子这是什么什么积木,儿子一听非常高兴,就打开门,两个人开始搭起积木了,搭了很久终于把这个“工程”完成了,父子俩都非常高兴,互相击掌,成功的喜悦使沉重、郁闷的气氛一扫而光。他爸爸并没有马上跟他谈高考的问题,先说了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比如奥运什么的,过了一会儿,儿子就主动说了:“爸爸,我最近太郁闷了,我做一模时作文写跑题了。”他爸爸就说:“一模跑题是一个教训,也是一个警示,你只要好好吸取教训,高考时作文就不会再跑题了。”儿子一想,爸爸说得也对,心情立即明朗起来。

    从上面正反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良好的沟通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所以,家有高考生,我们做父母的除了关注孩子的成绩,平时也要多注意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让孩子保持积极稳定的心态,轻轻松松备战高考。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方法1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将“陪读”改为“培养”,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父母应成为亲子沟通的主动者——访刘…
    顺其自然尊重个性——老舍独特的育子…
    “三亲”孩子
    爸爸,我想对你说……
    海霞:母亲是我播音路上的导师
    孩子喜欢
    女儿,我在听
    父母应学会表达爱
    闹闹上学
    爱不需要条件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灵更需要呵护
    郎平——“铁榔头”为女儿化作绕指柔
    父亲的作品
    孩子面前切莫信口开河
    如何实现和孩子有效交流
    孩子缘何也有『成人心理病』
    别给升学备考的孩子帮倒忙
    妈妈,我也想玩儿
    姜昆粉碎女儿的歌星梦
    母亲三招
    为人师表做父亲
    和孩子“讲条件”
    做家长的五条简单原则
    在美国当“地理陪练”
    惩罚是手段,不是目的——访吴娟
    家长该如何修复亲子关系中的裂痕
    真正读懂我的宝贝
    没有比父母更专业的专家
    爱从“口”出,爱从“心”入
    调查——从零用钱看中学生理财
    巧妙传递爱的情感
    向儿子“撒娇”
    家长太“谦虚”,孩子变落后
    父亲是郎朗的第一个伯乐
    别要求孩子走特别的路
    我比女儿大三十
    父亲在拐角处等我
    我可以帮助你吗
    居里夫人的家教艺术
    一位农民父亲的教育绝招
    换种眼光看孩子
    牙齿仙女给女儿的信
    父爱隔着一道门
    昔日优秀生缘何成为心理“残疾”人
    如果石头能说话
    完美的代价
    让亲子关系远离物质化、金钱化
    与孩子做朋友,从哪里开始
    父亲的拥抱
    家有高考郎
    开窍的日子
    管教孩子不要大喊大叫
    和儿子共同成长
    母爱也“自私”?
    易中天:最好家教是不教
    王海鸰:单亲妈妈二十年
    孩子心里话——合格家长怎么当
    “智慧妈妈”杨澜的育儿经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