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教学方法独特, 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读懂课文所叙述的故事,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并准备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
教学方法:
1、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自由读、默读等多种方式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文本,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提高效率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3、积极引导,联系生活
通过有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与平时生活实际相联系,从中感受做人所需的可贵品质。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活思维
(一)、板书课题,说一说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畅所欲言,为导入新课作好铺垫。)
(二)、每个人心目中的好老师标准都不同,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作者去认识一位他心目中最好的老师。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根据要求,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阅读提示能给学生很大帮助,让学生的自学更有目的性。)
二、初读指导,明确要求
(一)、指名说说自己的自学计划
(二)、出示自学提示,指导自学
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 “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这个问题是教学的切入口,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了它,对整篇课文理解上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三、围绕提示,读议结合
(一)、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交流自学情况
1、检查读书情况
(1)、识读下列词语:
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
(读准词语是读好句子的基础,而往往许多学生在自由读时碰到难读字都会跳过,因此,对词语朗读的检查是必需的。)
(2)、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点评
(阅读需要反馈,教师选择偏难段落进行朗读指导,既不会占用过多教学时间又可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困难。)
2、小组交流
学生朗读自己找到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老师。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探究,教师在其中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讨论。)
(三)教师引导,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1、出示句子: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齐读句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如果你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面对这种种出人意料的举动,你会怎么想?
(学生由文本得到感悟,再重新深入文本。这是一个吸收转化然后释放的过程。)
2、仔细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怀特森老师有个性,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除了给我们带来惊讶,带来不可思议之外,对学生会有什么好处呢?
教师有机引导:
3.关注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变化,抓住“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学生只有融入文本,与作者的感情发生碰撞,才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以及说话的欲望。)
4.关注对怀特森先生的认识。感受先生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及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是他“最好的老师?”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一)、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课外拓展和课文相呼应,帮助学生对文本更全面的感悟,唤起学生对文本更深层次的探究。)
(二)、小练笔:选下面的一个题目联系生活写一写
《由<我最好的老师>所想到的》
(学生通过想象练说、练写,将所有的体会予以表达,将课本知识与自身发展紧密结合。)
板书: 21、我最好的老师
零分 气愤 目瞪口呆
挑战 刺激 不迷信书本 不迷信权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