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高中三年级 >> 教案课堂实录 >> 正文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

查询教案课堂实录的详细结果
nbsp;                       (陶渊明)
9. 选出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的内容,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A. 词的上阕写对月饮酒,幻想飞入月宫,超然物外;下阕写月下思人,祝愿人间和美幸福,万户团圆。
B. 词的上阕写对月发问,思想苦闷而情绪愤激;词的下阕写月下怀念亲人,感情真挚而语意深沉。
C. 词的上阕表达了自己游仙月宫而言担心“高处不胜寒”心情是矛盾的。词的下阕寄予人间现实生活以热爱,心境是平静的。
D. 词的上阕以叙事为主,兼以抒情、议论;词的下阕以描写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
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的主旨是:
A. 表达作者在政治上的处境既不得意,和亲人又 多年不能团聚(与其弟苏辙已七年没有见面)的抑郁心情。
B. 通过作者由超尘思想转化为热爱人间生活的矛盾心情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
C. 通过月下饮酒,对月怀人的描写,表达作者郁郁不得志,幻想逃避现实生活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D. 通过想游仙月宫,逃避现实,而又割舍不下亲情的矛盾思想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苦恼而愤激的思想感情。
11. 下面对《念奴娇·中秋》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词的综合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词内容均有中秋时节亲人不能团聚,只得孤单饮酒自乐之意。
B,两词均有游仙月宫之意,《念奴娇·中秋》去意甚决,已然离开人间,并找到了快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去犹未去,依然留在人间,也觉人间生活的可爱。
C.两词均写到了月亮、月宫、月光和月影,“玉宇琼楼”“水晶宫”即指月宫,“照无眠”“桂魄”是写月光,“对影成三人”“ 起舞弄清影”写到了月影。 
D.两词上下阕内容的安排明显不同。《念奴娇·中秋》上阕写现实的眼前实景,下阕写仙游幻想;《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阕写仙游幻想,下阕现实的生活和愿望。
四. 阅读下面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完成12-14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①。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②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③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④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⑤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①“玉簪螺髻”本美人插戴的头饰,此喻指远处山形;②“吴钩”,宝刀名,这里泛指刀剑;③“季鹰”:晋代张翰字季鹰,见西风起而思乡,于是弃官而归; ④“刘郎”指刘备。据《三国志》载刘备曾鄙视许汜置田买房之事;⑤倩:通请。
12. 对这首词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断鸿”指快要断气的孤雁。
   B.“江南游子”系作者自称。因作者早年在北方起义抗金,失败后南归,故以游子自称。
   C.“无人会,登临意”指没有 人能理解作者登楼览胜的良苦用心。
   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指时光飞逝,国势仍风雨飘摇,不胜忧愁。
13. 对这首词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由景及情。登楼远眺,山河美好,却沦陷于敌人之手,深感苦      
             闷和悲愤。
      B.下阕直抒胸臆,抨击那些对国事漠不关心的人,并表达自己忧国忧       
             民的情怀。
      C.从全词来看,作者有愁有恨有忧有泪,心情低沉抑郁未免过于悲 
            观。
   D.最后一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作者抒发了英雄失  
      意,知音难觅的感叹。
14.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辛词作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词均为登高怀古之作,且均借古伤今,忧愁国势,感叹身世。
B.两词均运用了不少典故,且用意颇有相同之处。《水》词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感叹自己 怀才不遇;《永》词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明自己 年事虽高仍能为国出力。
C.两词均苍凉沉郁而又雄奇豪壮,均属典型的豪放派词风。
D.两首词均由景及情,均是上阕以写景起兴,下阕以抒情作结。
【创新试题】
五. 阅读下面一首王安石的词,回答15、16两题 :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图难足①。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不出。
        ②“门外楼头”,用典:隋军已兵临城下,陈后主陈叔宝和宠妃张丽华仍在结绮楼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15. 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不超过100字)







参考答案:
   1.C(散曲是元曲之一种,不是词)       2.C      3.C(都是仄声韵)     4.D
5.①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⑤又岂在朝朝暮暮
   ②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⑥红杏枝头春意闹
   ③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⑦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案课堂实录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父子情
    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六…
    阅读课教案
    皇帝的新装
    海滨仲夏夜
    羚羊木雕
    济南的冬天
    背影
    十三岁的际遇
    我儿子一家
    我与地坛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作文训练——…
    高效背诵——《口技》教例评析
    胡同文化
    我的老师(海伦。凯勒)
    寓言三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的老师
    为学
    花的话
    邹忌讽齐王纳谏
    改造我们的学习
    木兰诗(已制成课件)
    写出景物的特征
    风景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论坛精华…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为了忘却的记念
    读《伊索寓言》
    米洛斯的维纳斯
    写出事件的波澜
    高一新教材第二单元学习目标和学法指…
    高一新教材第三单元
    黄鹂
    初一第一单元教学目标(短文两篇、散步…
    空间和时间的旅行
    我上《祝福》之“雪”
    神奇的极光
    滕王阁序
    师说
    阿房宫赋
    褒禅山记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与朱元思书(论坛精华帖)
    风景谈(论坛精华帖)
    风景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论坛精华…
    咬文嚼字
    高中说课材料《绿》(论坛精华帖)
    《再别康桥》
    过万重山漫想
    在庆祝北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病梅馆记
    空间和时间旅行
    为了忘却的记念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师中心谢)
    故都的秋
    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七…
    《物种起源》导言
    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五…
    最后一课
    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三…
    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二…

    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一…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教案(教…
    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高二、高三作文训…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教案(教…
    《论求知》说课稿
    《海滨仲夏夜》说课稿(论坛精华帖)
    《记忆》《门槛》教学设计 (论坛精华…
    2001年高考语文备考复习指导
    田忌赛马
    诗五首
    寓言三则
    《内蒙访古》(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论坛精…
    伐檀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宽容》序言
    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四…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最后一课
    《背影》说课教案(论坛精华帖)
    《一剪梅》优质课教案
    现代诗二首——《乡愁》
    《冬天之美》创新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

    卖油翁
    宋定伯捉鬼(用课件上课)
    最后一课
    《论语》(已制成课件)
    《拿来主义》说课稿(论坛精华帖)
    《马踏飞燕》教学设计
    查蘑菇的小男孩,是否说穿了皇帝的新装
    提倡课堂智能练习——《口技》教例评…
    发现——《故乡》教例评析
    层层推进  美读美析——《爱莲说》教…
    边环问 顶针问——《陋室铭》教例评析
    课堂活动的深层含义——《人民解放军…
    谈谈孔乙已的偷——《孔乙已》教例评…
    妙在这一“问”——《谁是最可爱的人…
    准确掌握分析的“入射角”——《愚公…
    美妙的“线条”课——《醉翁亭记》教…
    先蓄势,再纵向深入——《竞选州长》…
    故都的秋
    换一个角度分析——《曹刿论战》教例…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突出训练,优化教学——例谈《改造我…
    背影
    我儿子的一家
    金盒子
    散步(第二课时)
    短文两篇
    谏太宗十思疏
    近体诗八首(高中语文新教材)
    黄鹂
    联系  归纳  比较  辨析——《桃花源…
    《读<伊索寓言>》备课指导
    数字杂说
    包身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七根火柴
    再别康桥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初一)
    意在笔先——《我的叔叔于勤》教例评…
    梦游天姥吟留别
    有关拖鞋的问题
    琵琶行
    网上鲤鱼溪
    拓展阅读《我眼中的三国人物》课例实…
    一碗阳春面
    一碗阳春面
    胡同文化(论坛精华帖)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师中稿)
    胡同文化(论坛精华帖)
    语文课应注重人文性
    板块碰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案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狼》教例评…
    守财奴
    装在套子里的人

    《孟子》两章
    祝福
    《论语》两章
    作秀与美化------评电影《生死抉择》…
    体态语(第二课时)
    梦游天姥吟留别
    [般涉调]哨遍
    叶檀:个税改革请脱下皇帝的新装
    高中新二册第四单元唐代散文
    阿房宫赋
    师说
    《诗经》三首
    孔雀东南飞(并序)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离骚(节选)
    滕王阁序
    米洛斯的维纳斯
    倔强的小红军
    整体赏析——《小石潭记》教例评析
    优秀生的心理健康不可忽视
    屈原列传
    太阳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
    屈原(节选)
    雷雨
    故都的秋
    胡同文化
    一线以串珠——《最后一课》教例评析
    唐诗三首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课堂教学的组合美——《岳阳楼记》教…
    环环相扣 化难为易——《雷雨》片断教…
    教学设计要弦外有音——《小橘灯》教…
    《春》教学设计集评——《春》教例评…
    引进一点参读材料——《皇帝的新装》…
    引进一点参读材料——《皇帝的新装》…
    《小橘灯》教案
    《春》教学设计
    白酒涨价潮:不过是在织一件皇帝的新…
    “遮羞墙”与皇帝的新装
    宋词两首——《雨霖铃》《扬州慢》
    谈谈孔乙已的偷——《孔乙已》教例评…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