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进,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钟声来自半山上的庆云寺。寺院依山而造,嵌于千峰碧翠之中。由补山亭登四百余阶,即可达,庆云寺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寺内现存一口“千人锅”,直径近2米,可容1,100升,颇为引人注目的古刹当年的盛况,于此可见一斑。
绕寺前庭园漫步。园中繁花似锦,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穆肃气氛迥然相异。花丛中两棵高大的古树,枝繁叶茂,绿荫如盖。根部护以石栏,显得与众不同。原来,这是二百多年前,引自锡兰国(今名斯里兰卡)的两棵菩提树。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得道于菩提树下,因而,佛门视菩提为圣树,自然受到特殊的礼遇。”
一路登至鼎湖,又一路下到山脚。鼎湖山的热带雨林,与北方的山林完全不同,密密匝匝,横缠竖绕,落地生根,垂须挂蔓。树冠避日遮天,林中黑黢黢;树根盘虬绊脚,山路滑溜溜。浓雾在山谷弥漫,鸟鸣在林间回响。北回归带的雨林令人迷恋,令人兴奋。
从鼎湖山下来,才更加深入地了解她:鼎湖山是中国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也是岭南第一名山,位于肇庆市区东北18公里,地处北回归线地带,因其完整地保存了具有四百多年 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而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北回归线地带多是荒沙红土,而这里却保留着完好的一片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一千多万平方米,其中原始森林就占一百多万平方米。这里生长着高等植物和珍稀植物近两千种,有粗壮挺拔的锥树、枸橼、榄树、榕树,有被称为 活化石的孑遗植物桫椤、黑桫椤、苏铁,有鼎湖山特有的珍贵树种鼎湖钩樟、鼎湖冬青、鼎湖格木,有已鉴定的各种昆虫近千种,动物两百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穿山甲、小灵 猫等珍稀动物十多种……。
1956年,中国将鼎湖山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1980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鼎湖山划归潮湿雨带林保护网,并在山上设立国际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 鼎湖山的得名,众说纷纭,有说是山顶有湖,四时不涸,故名顶湖;有说是中峰圆秀,山麓诸峰三歧,远望有如鼎峙,故名鼎湖;又有民间传说黄帝曾赐鼎于此,故习惯称作鼎湖山。
鼎湖山自唐朝起已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内有云溪景区、天湖景区和天溪景区。云溪景区以白云寺、水帘洞天、古树名木为主,最大的特点是观赏原始森林。天湖景区以天鹅潭、天湖以及奔涌的山溪为主,最大的特点是登山涉溪、回归大自然。天溪景区以庆云寺、飞水潭,荣睿碑亭为主,最大的特点是参禅拜佛。
天溪景区目前游客最多,以庆云寺为中心。满山青翠簇拥的庆云寺,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寺中瑰宝颇多,如《碛砂藏经》、舍利子、千人镬、白茶花树、平南王座、百梅诗碑以及慈禧太后的“敕赐万寿庆云寺”牌匾等。
庆云寺附近还有纪念中日文化交流先行者 日本荣睿大和尚的荣睿碑、荣睿纪念亭和荣睿纪念堂。庆云寺下的飞水潭,上有观瀑亭,下有天然泳池。这里百尺瀑布,飞流直下,泻玉喷雪,蔚为奇观。辛亥革命后,孙 中山先生曾在潭中游泳,今潭壁上镌刻有 孙中山夫人,国家名誉主席 宋庆龄题书的“孙中山游泳处”六个大字。 素有“天然氧吧”之誉的鼎湖山 四季层峦叠翠、古木参天、飞瀑流泉、鸟语花香。走进这片原生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中的板根、藤本、绞杀、附生和茎花等现象无不给人以生命的启示,而且每一种珍稀动植物都在向人们讲述一段久远而沧桑的生命历程。
我所亲历的鼎湖山,竟与谢大光的著名散文《鼎湖山听泉》所描绘的那声那景完全一样,故此借用他的两段美文,倾泻出我的真切感受。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