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记实作文”返真归实——初中阶段“记实作文”教学实践与思考
|
查询教学资料和反思的详细结果
|
“触媒”,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以课文为触媒,通过问题的激发,加之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唤醒学生以往的记忆。如可利用《风筝》课后的一道“研讨和练习”:“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侯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件有趣或难忘的事说给同学听听。”以情境为触媒,打开学生记忆的心门,如在一堂作文课上,让学生将家庭相册中的一张照片带到课上,讲讲老照片的故事,在趣味盎然中,让学生将往事记录成文。 (2)在生活互动中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互动中把丰富的生活引进作文教学,积累源于生活、富有真情实感的素材。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利用作文的交际功能,又可以促进人际的互动,从而使生活体验与写作相联相融,获得双重的收获。 形成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子女交往的良性互动。师生互动如何协调、高效,关键是教师。教师必须实施愉快教学,做到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真正与生同“乐”。在相互传递信息时,教师要真心诚意地当好“听众”,当好“导师”,拉家常般与孩子进行交流,尽量缩短心理距离。教师可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师生同台演出,接受采访,讲讲自己的学生生活。这样形象“光辉”的“老天真”又将会出现在“小天真”的作品里。现在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很少与子女沟通。教师可利用作文的交际功能,在二(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者之间搭一座桥梁。如可在写作前,可先安排学生采访家长,在和谐的交流中酝酿写作的真情实感。另外也可请家长参与到写作教学中来,设计“ 眼中的我(你)”系列作文,让学生和家长共同作文,在双方的作文交流中,增进了解。 提供便于生生“情感沟通”的机会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环境,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如组织各类合作小组,教师应指导他们活动前有计划,活动过程 有记录,活动后有总结,通过指导记载,让学生更用心地去体验活动的过程,另外,这份活动的记录本身就是极好的作文素材。通过互动认识同学,了解同学,相互包容,打开了那扇 “以我为中心” 封闭的心灵大门,引导学生融进了集体,结交了伙伴,促进了友谊,自然写文章时无需“遮遮掩掩”、笔头“留言”,大胆率直地写出想说的话,充分自然地抒发这份“同窗”之情。 创设学生与陌生人群交流的机会 学校教育要引导孩子走出家门、班门、校门去了解社会中的人与事,实感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曾鼓励班中学生参与学校开展的 “跳蚤书市”,扩大了生生之间交往范围,在“公平买卖”中,他们跨年段地交往,结识了不少新伙伴。有亲身经历、真切体验的文章显得生动、有趣。因为这是他们从实践中获得的真情实感。又如在重阳节邀请“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老爷爷来到班中,学生放飞歌声,送上自制的礼物,用爱心向老人送上节日的祝福。孩子们的深情,感动着老人,老人们关爱下一代的言语感化了学子,唤起两代人情感上的共鸣。这种”超亲情”的感情在学生的心田中油然而生,也自然流淌于他们的笔下。 (二)开放“记实作文”的写作形式 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习作也不只是作文课的事,要把练笔贯穿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只有因需而写,形式灵活,才能有效地提高习作能力,有效地提高通过练笔服务于生活的能力。 (1)鼓励写观察日记 源于以苏霍姆林斯基为代表的写作观察指导模式,这种模式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作文教学应注重训练观察作文,指导进行“实物写生”。他为学生提供的233个作文题中“写生”性质的观察作文题共有116个。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三、四学段”的“阶段目标”分别作了这样的表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借鉴这种模式,我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不加任何限制,给学生充分自由,只在一定的阶段,让学生自愿挑选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日记,与大家交流、分享。观察日记的记载,既及时积累了习作素材,又训练了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对此如能长期坚持,不仅对作文、对学习语文,而且对学好其他课程,乃至终生学习、一生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指导生活交际类应用作文的写作 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作家和小文人,所以应该使中学生从纯作文中解脱出来,面向现实生活,多进行生活交际类应用作文写作,以适应现代社会多方面的需要。在日本,早在“二战”之前,就规定要写传达社会信息的文章(包括记录、通讯、报告、评论等,这类文章以沟通思想、交流信息为目的)“二战”后,更重视此类作文的写作,“日常作文指导模式”后期代表人物山村俊太郎在著作中指出:“儿童的生活作文必须是使学生科学地认识生活现象,因而应重视观察、调查、分析、比较等方法。在此基础上,应根据时代特点,把学生语言的能力扩展到课题研究的能力的培养上。”在美国,也十分重视作文的交际功能,美国的《提高写作技能》一书开宗明义就表明,“写,是为了有效地交流”。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第四学段”的“阶段目标”指出“……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写日常应用文。”可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生活交际类应用作文的写作能力是符合国内和国际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的。 结合现实,在教学中可通过真实的或模拟的交际环境,指导学生写书信、调查报告、建议书、写公益广告语等,开拓了别具一格的实用作文训练形式。利用真实的交际环境方面的范例:在校“艺术节”来临前,鼓励学生将自己对艺术节的设想以书信的形式向校长提出建议;在指导学生寒假社会调查时,特别引导他们关注家乡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关于湖笔文化对我市初中生影响的调查分析报告》一文获市一等奖。 结合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模拟各类交际情境,指导实用作文的写作。如在“黄河,母亲河”的活动中,提供四种写作训练方式供学生选择:以导游的身份为“黄河风光图片”写解说词;以水利专家的身份写《黄河水污染的调查报告》;以文化学者的身份搜集、整理一份《黄河文化发展史》;以一广告人的身份,策划一份图文兼备的“保护黄河”的公益广告。在这中间,不仅锻炼了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而且增强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习作能力真有用,不提高习作能力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三)开放“记实作文”的评改途径 作文的批阅、讲评,以前是老师的专利,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作文能力不利。作为初中生,因为有了小学阶段的写作积累,教师在稍作点拨的基础上,完全可将作文权利下放,建立一种开放的评改形式。 (1)互评互改 学生主要归属两个群体:父母、老师构成的垂直群体; 同伴、同学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学资料和反思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让“记实作文”返真归实——初中阶段“记实作文”教学实践与思考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教学设计】高考作文写作步骤 |
下一篇文章: 记实作文教学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