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诗词五首

查询教学资料和反思的详细结果

宋丽梅  
教学目的 
1.借诵读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景致和所抒发的感情。
2.了解各篇写作的背景,深切体会诗词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诵读感悟诗词。
2.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多层次诵读法以读为主要手段,读前做好指导与要求。按下列顺序操作:一读识字通词,正确停顿断句;二读体味句子;三读感受意境,晓悟作者心声,与作者共鸣。
2.词语替换法用一些意义相近的词替换原字,比较表达效果,体会作者遣词用字的高妙。
3.讨论释疑法多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浅层意义,挖掘其深层内涵。 
4比较阅读法适当引入相关诗歌,作比较分析,开拓视野,深化理解。
5.改写法将诗歌改写成现代散文,从根本上把握诗词语言的合蓄凝练性与跳跃性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感悟作品的境界。
媒体设计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用投影方式介绍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现在我们就组织一次古诗接力背诵,一名同学背出上句,其他同学以抢答形式背出下旬或全首诗,要求准确无误,看谁背得最多,接得最快。占5分钟 
(初二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以接力背诵的形式导入新课,唤起他们对所学篇目的回忆,并激发其“温故而求新”的渴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竞争气氛。)

二、解题
1.《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介绍:常建,唐代田园诗人。其作品往往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意,浑然一体。本诗是常建的代表作。
2.《别云间》。
  作者介绍:夏完淳(1631一1647),明末爱国作家、抗清将领。明代末年,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期,出现了一爱国作家,他们组织了既是文学团体又是政治团体的文社,如“复社”“几社’等。他们积极参加抗清斗争,并写出了一些内容充实、慷慨激昂,闪烁着强烈民族精神的光辉诗文。夏完淳即其中代表人物之一。14岁参加抗清活动,随“几社”领袖陈子龙在太湖起兵,后事政被俘,英勇就义,死时年仅17岁。他的诗文充满了浓烈的战斗生活气息,表现了抗清的决心和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风格悲壮激越。其代表作除《别云间》外,还有哀悼陈子龙的长诗《细林夜哭》和散文《狱中上母书》。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读课文,消灭文字、词语等障碍。
(2)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停顿,流畅朗读。如: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先查工具书或参照注释弄清字词的读音、意义,扫清朗读障碍,再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的意义划分节奏,总结五律、七律的停顿规律。)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1)《题破山寺后禅院》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你读后有怎样的感受?试着将其改写成一段写景散文。 景物有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可谓步步有景。这些景物都幽雅、宁静、安闲,即使有鸟儿的欢腾、钟筹的声响,也只是以动村静,更增添了一份肃穆与淡然之气。使人读后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净地,心中杂念、浮躁消失殆尽,不禁沉醉于这样的幽林清潭、山光花色之中。
(引导学生想像与联想,实现从文字信息到面信息的转化,从而进入意境,实现阅读价值。改写并不等于古诗今译,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这一点。)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唐宪宗崇尚佛学,迎凤翔法门寺佛骨人宫供奉,致使文武百官不务正业,为瞻仰佛骨,大肆施舍而奔波,形成时弊。昏庸的统治者不辨贤佞,对敢于直言阻谏的韩愈几欲定为死罪。本诗即反映了当朝者面后腐败、荒废朝政、误国殃民的黑暗现实
(贯彻读思结合的教学原则,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3)《别云间》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以表达抗清的斗志为主要基调,同时也含有对江山为外族侵略的悲愤,面对死亡的无惧无悔,对故土的眷恋,人虽死而抗清精神永存的坚定信念。
(问题的回答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扣住诗歌语言做出自己的分析即可,对学生的解答应多加肯定、鼓励。) 
3.欣赏品味及课堂训练。
(1)《题破山寺后排院》中的“曲径通幽处,排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所称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山光悦马性,潭影空人心”一句,“悦”“空”该如何理解? 
“曲径”一句,写出了禅房的位置及环境,弯弯曲曲的小路将人们引向一个幽静的去处,那就是在繁花簇拥中,高木掩映下的禅房。诗句的妙处在于“曲”“幽”“深”三字的程度都是不确定的,它们只是点出了景物的主要特点,而小路究竟是弯曲成什么样子,后禅院幽静到何种程度,深僻成何种境界,则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答案了。诗句留给读者无限暇想的空间,读者会身不由己地进人这个加入了自己想像成分的境地,使原来的“无我之境”成为“有我之境”,读者的心灵也受到这种清灵幽深环境的吸引与净化,“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也如是”,人与自然成为和谐的一体。因为一个心存杂念的人是不配进入这种面的。诗句既给人美妙的想像、愉悦的感受,又给人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而且这一切全在不动声色之中进行,这便是其超人之处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悦”与“空”都是使动用法, 应理解为“使……欢 悦”“使……消除”否则整句诗歌的意义将无法把握。
(学习诗歌不能只以读懂意思为终极目标,要能够欣赏品味其语言的精妙之处,做到既可意会,又能言传,通过口头训练切实提高学生感受语言,驾驭语言的能力。) 
(2)往迁至蓝关承任孙湘》一诗的颔联与尾联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的“横”与“拥”能不能用其他词语替换一下,看效果有何不同?
颔联“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直抒胸臆,抒发自己为革除弊事,不惜年过体衰,而反遭贬迁的愤慨之情。而尾联“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则向侄孙倾吐凄楚难言的苦衷和愤激之情。 可以将“横”试着改为“阻”‘浮”“‘飘”“堆’等词,但它们都不能表达出“横”字所体现的“突兀、厚重、僵硬”之感。“‘拥”字也可以改为“积”“压”‘“盖”等词,也同样表达不出“拥”字所赋予的‘“雪厚,阻住道路”的意义。正是这两个词语的恰当运用,使这两句话写出了作者因远离家乡、路途艰险而无限的沉痛与怅惆。
(在同一首诗中各句话侧重表达的感情是有区别的,要指导学生把握体会。用词语替换的方法体会诗歌遣字用词的技巧。) 
(3)《别云间》中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为抗清而死的决心和意志?
有“泉路”“毅魄”“灵旗”几个词语。其意义都与‘死后”有关,不过没有丝毫的畏惧,更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抗清事业的悔恨,而是充满了战斗的豪情、英雄的气概。
四、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诗歌,掌握了朗读技巧,完成了背诵,并感受了作者的情感,对重点词句做了研读品味,有很大的收获。课下希望同学们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1.搜集唐代田园派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的作品各一首。
2、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将其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作比较阅读,看它是从什么角度来抨击时政的? 
3、比较阅读《别云间》和《梅岭三章》(其一),及抗日将领吉鸿昌的绝笔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看三者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

               第二课时

一、导语
  李白有一首《静夜思》,大家可能都背得出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一首思乡诗,古诗词中有很多是用来表达思念之情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写对家人思念的宋词:苏武的《水调歌头》和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学资料和反思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诗词五首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韩愈短文两篇
    陈涉世家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梵高传(节选)
    邓稼先
    核舟记
    诗歌五首
    《木兰诗》教案
    《春》第一课时
    勾践灭吴
    诗歌五首
    齐桓晋文之事(第1课时)
    花未眠
    勾践灭吴
    语言的演变
    短文两篇——《荔枝图序》《山市》
    故都的秋[站长推荐]
    一堂室外作文课记实
    钱梦龙示范教学简录——《雁》
    《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简案
    毛泽东词二首
    实物类话题作文的构思——兼“墙”的…
    鲁迅自传
    毛泽东词二首——采桑子·重阳
    米洛斯的维纳斯
    大傻教《我与地坛》
    《范进中举》实验课教案
    钱梦龙示范教学简录——《雁》
    《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简案
    毛泽东词二首
    实物类话题作文的构思——兼“墙”的…
    《世说新语》两则
    《就是那一只蟋蟀》
    故都的秋[站长推荐]
    语言的演变
    《生命 生命》
    《醉人的春夜》
    引抒己见,论而存异——《米洛斯的维…
    《新解质疑》教学片断实录
    17奇妙的克隆(方案A)
    初中语文三册二单元综合检测题
    中国现代诗三首(《再别康桥》《死水…
    《劝学》教学实录
    《劝学》教学实录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春》第一课时
    食物从何处来
    初中语文第二册1--4单元测试卷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中考作文
    第一学期期末初三语文试题
    初三语文试题
    练习测试之五
    初中语文二册一单元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
    《阿长与》教案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中考作文2
    中考作文3
    中考作文4
    中考作文5
    气候的威力
    初中语文第二册作文指导
    日本平家蟹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9.海燕  高尔基
    第一单元总结课
    陋室铭
    蜘蛛
    《化石吟》教学设计
    25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
    《散步》教案设计
    向沙漠进军
    看云识天气
    死海不死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范进中举》实验课教案
    苏州园林
    湖心亭看雪
    《诗两首》教案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
    说木叶
    谏太宗十思疏
    《你一定会听见的》说课教案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
    记实作文教学谈
    引抒己见,论而存异——《米洛斯的维…
    《生物入侵者》
    《月球奥秘知多少》教案
    《将进酒》教案
    《蜀道难》教案
    繁星(苏教版)
    冰心诗三首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山居秋暝》、《登高》
    《祝福》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
    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
    30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
    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
    《登上地球之颠》
    《生命 生命》探究学习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二册一单元教案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泪珠与珍珠
    《真正的英雄》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27短文两篇(>>)
    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
    《醉人的春夜》
    《呐喊》自序
    梅岭三章
    《呐喊》自序
    《木兰诗》教案
    《生命 生命》
    中考作文6
    “诺曼底”号遇难记
    《孙权劝学》教案
    琐谈“豁然开朗”
    抓住特点 表达具体——写人记实作文教…
    高考作文(记实抒情类)
    较场东泡泡中心“走名高、幼儿”专场…
    【教学设计】高考作文写作步骤
    让“记实作文”返真归实——初中阶段…
    《生命 生命》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