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又是各类矛盾的凸显期。这些问题某种程度上不亚于太行山、王屋山一样挡在我们的面前。在这些困难和挑战面前,是退缩还是前进,是消极避让还是迎难而上,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精神面貌。愚公移山精神反映了一种不怕艰难、不畏挑战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我们面对困难要弘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既要正视困难和挑战的艰巨性,又要看到我们现代化事业的前途和光明未来,充满信心,迎难而上。
李君如说,我们事业的得失成败和前途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全党同志的信仰、信念和信心问题解决得如何。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信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为这样的科学信仰和坚定信念而奋斗的理智和情感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心。因此,纪念《愚公移山》发表60周年,就是要像当年宣传七大路线那样,宣传好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全国进一步确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成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定会实现的坚定信念和信心。
李捷说,能不能感动“上帝”,党和党员是关键。如果党半途而废,或者党员不愿跟随党去艰苦奋斗,而只知个人享乐,搞权钱交易,追求自己个人利益的最大化,那不仅不能感动“上帝”,而且还要被“上帝”所唾弃。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苏联共产党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那就是愚公变为“智叟”的典型。所以,党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党员也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这样才能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才能真正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央党校科研部主任张伯里说,愚公移山精神,不仅要继承传统,还要与时俱进。正如60年前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党的“七大”的闭幕词中,毛泽东对古老的《列子·汤问》中愚公移山的故事赋予了新的内涵一样,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和未来,我们同样要对愚公移山精神赋予新的内涵,使之发挥新的作用。惟其如此,才是对毛泽东《愚公移山》的最好纪念。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章维从领导科学的角度解读了《愚公移山》。他认为,从《愚公移山》中可以得到三点启示:一是领导制定目标和任务既要明确,又要有说服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代表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是一个既明确又有说服力的目标。二是要解决如何动员领导者和如何坚持下去的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要完成革命和建设的目标必须作长期打算。三要辩证地看待困难,科学地应对困难。对于革命和建设中的困难,既要重视又要自己想办法,独立自主地解决。这三点启示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各级领导的精神状态,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李君如说,联系我们今天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工作任务,来重新学习《愚公移山》,一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政治氛围;二可以促使我们进一步树立永不自满、居安思危、迎接困难、克服困难的自觉意识;三可以提醒我们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来改善党群关系;四可以推动我们进一步改进文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愚公移山》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常学常新的科学内容,是经久不衰的思想魅力。
河南省济源市委书记周春艳说,愚公移山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济源的一大政治优势,几十年来,它激励着济源人民艰苦创业、改天换地,书写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篇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济源的发展在河南乃至全国都是令人瞩目的,这种成就的取得,归根结底在于济源人民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并不断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赋予了愚公移山精神的时代价值。
河南省济源市市长段喜中结合济源的具体情况说,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南临黄河,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几年来,在愚公移山精神的激励下,济源经济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随着黄河小浪底水力发电站、华能沁北电厂、国电豫源等一批全国大型企业先后落户于此,济源已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 << 上一页 [11] [12] [13]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