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我的空中楼阁

查询课程资源设计的详细结果

           我的空中楼阁       作者 李乐薇
                 杭州余杭     退休老师     葛 杰  编写
 备课日期    2002/11/23
一、教学目标:
1、在指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圈点出感情真挚、寓意深刻的句子和词语,圈点评注比喻、排比拟人句,圈点和评注两两对立、长短句交错的句子,领会本文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圈点评注作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的七个方面,理解本文多角度多方面描写的特色。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4、本文多角度多方面描写的特色。
三、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1课时(指导阅读全文,理解本文的结构)
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本文的作者李东薇,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抒情散文。写景物的文章,多是借景抒情。如《雨中登泰山》;另外,也有以物喻人的,如《白杨礼赞》;还有托物言志的散文,如本文的《我的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原来的意思是海市蜃楼。常常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或虚构的事物。本文的“我们的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文中的小屋,又指云雾中的,星星点点之下的,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这是因为作者立于山下,远观山脊上的小屋,仿佛凌空而起,极似空中的楼阁;而小屋的轻灵自由的姿态,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容易让人联想到楼阁。从中寄托了作者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抒发了作者热爱和追求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指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找到作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把文章的层次划分层次。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文章的层次作如下的指点和分析:
1、第一部分(1至8):写小屋与山,与树的关系。立足于小屋之外的所见
它又可分三个层次:
A、(1至3)立足于山外,写小屋与山的关系。
B、(4至7)立足于山上,写小屋与树的关系。
C、(8)    立足于山下,继续写小屋与树的关系。(远望所见
2、第二部分(9至18节);写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立足于小屋所见
它又可分四层:
A、(9至10)小屋的花园与山上的云霞。
B、(11至12)小屋的空气和光线。
C、(13至14)小屋与外界的交通。
D、(15至18)夜晚的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
三、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用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方法从哪7个方面把小屋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的。

第2、3课时(指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
一、复习课文的结构。
二、品味课文的写作和语言特色:
1、作者是如何用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方法从哪7个方面把小屋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的。
①小屋与山和树
②领土与领空
③有形的围墙与无形的围墙
④空气与光线
⑤出外与归来
⑥白天与夜晚
⑦设计与装饰
2、文章的前后两部分的景物描写不同。
第一部分写了山、树。描写了小屋的建筑,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方法。细读课文,说说第一部分侧重什么描写。
(侧重于小屋周围的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
第二部分,虽然写了花园,云霞、空气、光线、山路等等。但是更多地渗入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染。说说课文运用哪些手法写了哪些作者的感受。
(例如下:
①12节,明明是小屋于“山的环抱中”,晨晓的光线有自然的规律,但是“我”却以为犹如在花的蕊中一般,是“花蕊”的“绽开”与“花瓣”的“收拢”。
②14节,明明是“高高的山坡”不便于行走的“山路”,“我却”管叫它是“幸福的阶梯”和“空中的走廊”。
③15节,夜幕灯影的小屋,明明仍是小屋,但“我”觉得是“烟雾之中、星星点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3、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把现实的自然景物融入了诗一般的朦胧境界,开拓出深邃的意境,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先实后虚,由虚而实,虚实结合。)
4、小屋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找出文中的句作出概括回答。
(9节,是“足于举目千里,足于俯仰天地”,“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的空中楼阁。——1节,“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8节,“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翅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但是作者却觉得是“足于举目千里,足于俯仰天地”,“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的空中楼阁。)
5、作者为什么这么欣赏小屋?
(因为作者向往“独立的、安静的”生活境界。——13节,“山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的幸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用一天一个美梦。”由此看来,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向往的是远离人境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独立的、安静的超然的物外生活。)
三、学生继续阅读课文,体会品味的问题。并思考课文的写作特色。
第4课时(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特色)
一、复习上一节的内容要点。
二、写作方法分析指导。
1、笔调清醒,语言优美。
A、句子两两相对应,长短句交错,使文章结构紧凑,节奏和谐,表现力强。这些句子有:
①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②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
③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④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
⑤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⑥虽然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快马加鞭耳。无颀挂画,门外有幅巨——名叫自然。
B、多种修辞手法并用,生动形象,蕴涵丰富,把描写对象刻划得惟妙惟肖。(例子)
⑦比喻和句子有:
山如眉黛,小屋恰如眉梢上痣一点。
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孤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
    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当花瓣微微地收拢……
⑧排比:
5节,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8节,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线条,一角活泼的翅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
屋瓦。
    9节,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比花园小。
    12节,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素静,一片宁静。
⑨拟人:
7节,这棵树使小屋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8节,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2、感情真挚,寓意深刻。(例)
①12节,小屋在山的环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
②13节,小山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每天一个美梦。
③14节,151页,我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那些山坡……幸福的走廊……空中的走廊……
④15节,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之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以上这些句子,都是作者寓对小屋的喜爱,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环境的向往的
流露。
三、小结:
1、主题——通过对立于山脊的小屋及周围环境的多侧面多角度的描写,寄托了作者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抒发了热爱自然、追求感情。
2、结构——全文产足于小屋之外和小自身的不同角度,前一部分重在真实描写小屋及周围的自然景物;后一部分重在写作者自己的感受,由实而虚,虚实结合,结构严谨。
3、写作特色(略)。
四、练习:
1、回答下列句子中的问题:
①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说“科学的时间性”是因为——光线准确无误地按照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说“富于浪漫的文学性”是因为——光线明暗色彩富于变化,是比喻的说法。
②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回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说“快乐的起点”是因为——出外时,满怀希望,正要开始一天新的生活。所以说它是快乐的起点。
说“幸福的终点”是因为——回来时,满载成功的收获,所以说是幸福的终点。
“山路”是指什么?这什么说是“往返于幸福和快乐之间”?——指的是作者生活之路,在山路上往返,往返于幸福和快乐之间。
⑤“虽然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快马加鞭耳。无颀挂画,门外有幅巨——名叫自然。”这句子话有什么深刻的意思?——表现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2、解释和注音。(见补充资料)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课程资源设计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我的空中楼阁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雷雨
    石缝间的生命
    《〈家〉的序和跋》教案
    23公输(语文版)
    方山子传
    滕王阁序
    《后赤壁赋》教案
    《雨霖铃》教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高三作文复习指导之精彩结尾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7课…
    《雪》教学案例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6课…
    我的老师
    黔之驴
    黛玉之死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高三议论文写作
    《闺塾》
    《闺塾》
    白马篇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15课…
    《樵夫,别砍那棵树》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
    《你是你的船长》教案
    《细柳营》教学设计
    永久的悔
    《永远新生》
    再塑生命
    化石吟
    赵普
    繁星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三单…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5课…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性…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17课…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18课…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19课…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0课…
    为你打开一扇门
    晨昏诺日朗
    《家》的序和跋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作《…
    《有的人》教学设计方案
    5、古代寓言二则
    四、“诺曼底”号遇难记
    寓言四则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放下你的鞭子
    《海燕》教案
    核舟记
    四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作文指导:“台…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教学反思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1课…
    21.细柳营(语文版)
    另辟蹊径以读代讲——《有的人》教学…
    《陆文学自传》教案
    实施新课标初一作文辅导教学案例之一…
    《小巷深处》教学设计
    《犟龟》
    《骆驼寻宝记》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
    《愚公移山》
    高三作文复习指导之精彩开头:“比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走进纽约》说课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列夫·托尔斯泰
    《赤壁赋》第一段教学实录
    《美猴王》教学设计
    山市
    咏雪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寻找时传祥》教案
    《沁园春·雪》

    外国诗两首
    鲁迅故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读《堂吉诃德》
    幽径悲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2课…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1课…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3课…
    《祭十二郎文》教案
    《渔家傲》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16课  化石吟
    22. 古代神话三则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8课…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五单…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五单…
    美丽的西双版纳
    烛之武退秦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四课…
    周庄水韵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三课…
    茶馆
    过秦论之武林秘史版
    笑(高士其)
    动物游戏之谜
    高三作文复习指导之排比造势
    《赤壁赋》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第一课…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16课…
    阿里山纪行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五课…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写作《…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性…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六课…
    樵夫,别砍那棵树
    1、背影
    你是你的船长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14课…
    羚羊木雕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七课…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二课…
    《社戏》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案
    《泰坦尼克号》教学设计
    <<一个都不能少》公开课教案
    木兰诗
    《口技》教学设计
    《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巴东三峡
    《花季·雨季》(节选)教学设计
    《迢迢牵牛星》
    《天上的街市》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细柳营(教案二则)
    《项链》(教案)
    插上想象翅膀,体验生活之美——“激…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海燕(第2课时)
    林黛玉进贾府
    一段最古的长城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童趣》教学设计
    泥哨
    七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音乐就在你心中
    城市的文化与文物
    十首足矣
    伟人细胞
    沁园春雪
    《马说》教学设计
    赵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背影
    永久的悔
    铁骑兵
    18、桥梁远景图
    《雷电颂》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珍珠鸟》教案设计
    伟大的悲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创)
    洛阳诗韵
    《论美》
    舞蹈?悟道!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八课…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九课…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十课…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口语交…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11课…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第12课…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13课…
    藤野先生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