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之高一历史上册中国近代80年宏观讲解 历 史 复 习 一、侵华史 1、军事侵略 •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实现其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目的,借口“虎门销烟”,悍然发动了罪恶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856年,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为了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开始争夺中国,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以及中法战争。 •1894年,日本借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日本的侵略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得到了列强的纵容。《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9世纪末,由于义和团的反洋教斗争,引起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格局正式形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2、政治侵略 •列强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许多政治特权,控制中国的经济、政治。这是他们侵略中国的政治保障。 •利用中国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及各种反动势力,扶植其为侵略中国的代理人------“以华治华”。 3、经济侵略 •《马关条约》签订以前,以商品输出为主。主要形式有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等。开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等做法的直接目的都在于此。 •列强的商品输出严重打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有刺激作用。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列强开始资本输出,主要有强迫政治贷款、投资开设工厂、抢夺修铁路、开矿权等。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阶段经济侵略的重要特点。 •列强通过政治借款,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政治经济命脉。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 中国社会的变化 •1、经济上: 1)、封建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但在很长的时间内仍占统治地位。 2)、新的经济因素开始出现并发展,中国开始了经济近代化历程。 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在列强的侵略搜刮下,中国经济凋敝。但是客观上促进近代经济发展。 4)、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东南沿海、长江等各通商口岸附近,自然经济解体最为严重,新的经济因素产生也最早,发展最快;且以轻工业为主。 2、政治上 •清政府的变化:为了维护其腐朽统治,清政府越来越走向反动,把威胁其统治的人民运动作为死敌,而对外来侵略则屈服、顺从,成为其代理人 •随着新的经济因素的出现,中国出现了新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的革命出现了新的转机。 敌视对抗 勾结 抗击 屈服 •鸦片战争之前,清朝自诩为天朝上国,蔑视、敌视“外夷”。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试图维护其闭关自守的统治,组织抵抗。呈现对抗的特征。但结果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受太平天国的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在共同镇压人民起义的基础上勾结。1861年,辛酉政变,总理衙门设立,慈禧太后和洋务派得到列强的支持,中外和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争夺。清政府利用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但清政府很快又与帝国主义勾结,共同镇压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签定以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确立。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地主阶级抵抗----林则徐等 •早期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三元里 •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地主阶级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没有使中国富强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史新思想的萌发 •鸦片战争以前,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思想界死气沉沉。鸦片战争的刺激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惊醒,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早期爱国思想。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使洋务思想在中国盛行一时。洋务派提倡新式教育,使更多人有机会从封建思想中解脱出来。 •资产阶级产生壮大之后,提出了维护自己利益的资产阶级思想。 1、地主阶级思想早期地主阶级爱国思想 •内容:学习西方技术,抵抗侵略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设立译馆 《各国律例》《四洲志》 仿造西方舰船,提出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 •目的:学习西方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比较:对待西方态度 2、资产阶级思想•农民的《资政新篇》 内容:政治;经济;文教;外交 意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没有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根本不可能实行。 •早期维新派:发展民族工商业,商战;学习西方文化技术;改革,实行君主立宪。 •维新派思想:托古改制 •革命派思想:民主革命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原因:1、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 3、外商企业的刺激 4、洋务运动的诱导 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房 特点:产生、分布、工业结构、力量 影响: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产生 新经济因素和新阶级力量 •随着外国的经济侵略,中国开始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伴随着新经济因素的出现,中国出现了新的阶级力量。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 •19世纪40、50年代,在通商口岸附近,中国出现了外国人投资兴办的近代企业,在这些外国企业中,产生了中国无产阶级。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无产阶级的特点 民族资产阶级 •早期代表:王韬、郑观应、冯桂芬等 •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 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传统的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托古改制) 论战:核心 --兴民权,君主立宪 思想交锋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革命派:孙中山等 把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核心—民权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 民族资产阶级发展 •初步发展 时间:十九世纪末(甲午战争后) 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影响: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先后领导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进一步发展 时间:二十世纪初(一战期间) 原因:内、外 特点:轻——弱——小——短 影响:无产阶级壮大,为旧革命向新革命的转变,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