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本章的时间范围是20世纪20年代,国共合作推动着中国革命迅速出现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人民革命高潮,革命的失败促使中国共产党吸取教训,继续探索着革命的道路。
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共产国际最先提出建议并起了指导作用。随着“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共产党逐渐熟悉到: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孙中山起了要害作用。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统一了党内的熟悉,确定了合作的方针。这次合作的形式是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三大”的不足在于没有提出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由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出现了革命形势的高涨。黄埔军校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革命形势的高涨,使军阀内部发生分化,1924年10月,受革命思想影响的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结束了直系军阀在中心的统治。以此为契机,孙中山北上并得到中共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为民主革命作出了最后的贡献。全国开展了国民会议运动和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是国民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北伐战争预备了群众基础。随着两次东征的胜利和国民政府的成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为北伐战争奠定了军事基础。
1926年上半年,直奉军阀在帝国主义操纵下达成妥协,共同进攻革命势力。与此同时,革命阵营内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通过“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篡夺了军事领导权,致使国民革命潜伏着危机。北伐能够取得迅速胜利,从根本上说是革命力量的联合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决定的。
国民革命的迅速发展,直接威胁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帝国主义一方面通过制造一系列惨案直接干涉中国革命,另一方面积极扶植新的代理人。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认为政变时机已经成熟,他们与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势力相勾结,于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不久,汪精卫又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仍然坚持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路线,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这是导致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分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提高学生比较熟悉历史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对孙中山发生转变、坚持国共合作发表北上宣言并为中国民主革命作了最后努力等事迹的学习,得出“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的结论,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引导学生对各阶级在五卅运动中的表现进行分析,使学生分析出各阶级不同表现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5.分析北伐战争开始的原因和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迅速取胜的原因,培养学生观察和熟悉历史问题的能力。
6.引导学生对大革命的兴起、高潮、转折和失败的过程进行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7.通过对国民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的讨论、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8.引用教材提供的史料、图片和地图,培养学生运用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知识网络】
【学法指导】
1.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
①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②中国国民党在当时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③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是1998年高考第15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背景的理解和把历史事件放到非凡历史条件下分析的能力。提示考生要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题干中所列①是国共合作的必要性,②是国共合作的可能性,③是国共合作的外部条件,④是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社会基础。因此备选项①②③④都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
2.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的准确表述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C.1923年的《中国国民党宣言》D.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
【答案】D
【解析】本题是1994年高考第7题。旨在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与再现能力。对于政治基础的表述,考生往往轻易记成“三大政策”,在学习时要注重相关概念不能混淆。
3.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
A.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强调反对国内民族压迫 D.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答案】D
【解析】本题是2000年春季高考(北京、安徽卷)第17题。旨在考查考生比较问题的能力。审清题于中的内容,要害词是“新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的政治主张”,实质是进行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新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民族方面提出反帝要求,民权方面提出凡真正反帝的个人及团体,享有自由及权利。解题时应该采用排除法: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A选项是新旧三民主义都不可能提出的主张;C选项是旧三民主义的内容,B选项迷惑性极强,考生出错的原因在于对“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的理解不准确。
4.“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表明
①蒋介石逐步独揽大权②蒋介石发动政变的时机成熟③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④中共中心的妥协退让政策是错误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是根据1997年全国高考第34题改编的一道单项选择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的性质和影响的理解。1926年3月的“中山舰事件”是国共关系发展中的重要转折,蒋介石不仅打击了中国共产党,还打击了国民党左派,事件后蒋介石进一步把握了军权。1926年5月的“整理党务案”,为他以后发动反革命政变预备了条件。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①③④三个选项是正确的。而蒋介石要发动政变,还需与帝国主义以及各种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这种勾结到1927年4月才完成。
5.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答案】A
【解析】本题是1996年全国高考题第15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国民大革命”这一概念的理解,其实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B、C两个选项分别是国民革命失败的客观和主观原因;D选项大革命失败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