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历史 >> 高中一年级 >> 历史高中一年级复习试卷 >> 正文

 

[组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同步训练

查询历高一上复习的详细结果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00年广东历史卷·18)1.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皆有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

(2000年上海历史卷·25)2.位于中国西部的抗日根据地是

A.晋察冀 B.陕甘宁 C.冀鲁豫 D.晋冀豫

(2003年广东历史卷·12)3.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内容是

A.政府与军队共同努力作战

B.在一切日军占领区都进行反抗

C.海外华侨也要参加抗战

D.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人民战争

(2004年广西历史卷·12)4.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

A.晋绥根据地 B.冀鲁豫根据地 C.苏南根据地 D.晋察冀根据地

5.对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哪些是正确的 = 1 \* GB3 ①国共双方分别指挥抗日军队、形成两个战场 = 2 \* GB3 ②敌后战场一直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 3 \* GB3 ③敌后战场作战方式与正面战场作战方式截然不同 = 4 \* GB3 ④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有对立,但互为依存

A. = 1 \* GB3 ①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B. = 1 \* GB3 ① = 4 \* GB3 ④    C.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D.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6.抗战初期体现国共合作抗日最好的一次战争是:

A.太原会战   B.淞沪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7.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A.中国军队开始反抗 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

C.日本旨在侵占全中国 D.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抗战

8.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质上是

A.协助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 B.收复失地

C.壮大人民革命力量 D.开辟新的战场

9.下列关于《论持久战》一文表述正确的是具体分析了战争双方的基本特点②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③阐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指导方针④是中共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 B.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巨大胜利 D.把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权

二、非选择题

(2001年春季历史卷·35)11.试述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的努力。(13分)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马上自动的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预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

——摘自《中共中心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1932年2月5日)

材料二 (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面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心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坑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中共中心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材料三 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实为国家民民族之福,当此日寇猖狂,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三中全会果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表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年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心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四)……果断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摘自《中共中心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1937年2月10日)

回答:

①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对日采取的方针及其原因。(4分)

②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井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5分)

③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什么新的方针。这一新方针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3分)


二、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03年江苏历史卷·12)1.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战略方针,这是因为

A.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 B.英美等国政府支援中国抗战

C.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 D.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

(2005年广东历史卷·12)2.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进行经济掠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推行“统制事业”。“统制事业”的主要范围包括

A.火柴和造纸业 B.纺织、烟和水泥制造业

C.面粉和制糖业 D.矿产、钢铁和交通运输业

3.日本侵略者实行奴化教育的主要对象是

A.城市平民,伪政府职员     B.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

C.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      D.接受初等教育的学生

4.汪为政权与伪满洲国政权的相同之处有①日本控制的卖国政权②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产物③主要成员是国民党内的亲日派④帮助日本侵略者奴役中国同胞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5.日本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欺骗舆论,缓和民族矛盾 B.宣扬法西斯主义

C.宣扬封建道德,号召反共 D.实行愚民同化政策

6.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目的是

A.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   B.实现中日经济的提携

C.转嫁30年代经济大危机    D.满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

7.抗战相持阶段,英美力图与日妥协,并极力对国民政府进行劝降,其目的是

A.维护其在远东的利益 B.变中国为他们的共有殖民地

C.推动日本进攻苏联 D.腾出手来对付德国

8.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大量焚毁汉文书籍,说明的问题是

A.企图扶植傀儡政权 B.强制推行教育制度改革

C.用以加强法西斯统治 D.妄图消灭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

二、非选择题

(2001年全国历史卷·3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周宪义:《台湾经济史》

材料二 台湾对日本的输出品绝大部分是农产品与原材料,其中米、糖两项合占77%,其余为香蕉、凤梨、茶叶、樟脑、煤炭等。输入台湾的日本产品中,绝大部分是纺织品、机械、化肥、药品和日用百货等轻工业品。

——据陈碧笙:《台湾地方史》

材料三 据统计,1909年至1944年,中国台湾的对外贸易输出额远远大于输入额,其对外输出总值约为90亿元,输入总额约为67亿元,出超总额约为23亿元。此外,自1903年至1945年,台湾人民在生活消费品中的对外依靠性呈增长趋势,其中对日本产品的依靠性由13%提高到36.8%。

——据陆仰渊、方庆秋:《民国社会经济史》

回答:

1895年至1945年间,日本殖民统治者在中国台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实现“日台经济一体化”。根据以上材料,试分析日本统治台湾经济措施的性质,(3分)并分析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9分)

10.由“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 主持编写的2002年度初中历史教科书写到“日本想在中国大陆建立第一个现代化的法制国家,由此满洲国有的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提高”.还说;“日本政府进行大东亚战争的目的是自存自卫和把亚洲从欧美统治下解放出来,而且公布 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回答:

①日本在东北建立的“满洲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吗?为什么?(3分)

②日本侵华期间,“满洲国有的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的得到了提高”,真正情况是否如此?试以其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加以说明。(9分)

③你认为日本进行大东亚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包括那些国家和地区?(至少写出四个)(6分)


三、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和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00年春季历史卷·18)1.下列有关皖南事变的表述,正确的是(1)它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行为 (2)英美支持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3)中国共产党果断回击顽固派的进攻(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完全破裂

A.(1)(2)(3)   B.(2)(3)   C.(1)(3)   D.(1)(3)(4)

(2001年春季历史卷·13)2.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特征是

A.防共限共、特务统治、经济垄断 B.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

C.一党专政、经济垄断、保甲制度 D.防共限共、经济垄断、新闻检查

(2002年上海历史卷·19)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蒋介石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其中,最为险恶、影响最大、反共面目也暴露最彻底的一次事件发生在

A.1939年底 B.1940年秋 C.1941年初 D.1943年夏

(2004年江苏历史卷·11)4.下列城市曾作为国民政府所在地,其先后顺序是

A.武汉—广州—南京—重庆 B.南京—武汉—广州—重庆

C.广州—武汉—南京—重庆 D.重庆—武汉—广州—南京

(2005年江苏文综卷·19)5.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罪行,采取了果断回击的方针,其主要举措是

A.发动南昌起义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重建新四军军部 D.举行战略大反攻

6.1940年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壮烈殉国,但宜昌失守;1944年豫湘桂战争中方先觉在衡阳孤军奋战47天,但日军还是打通了大陆交通线。对国民党抗战这一现象的全面,准确的评价应当是

A.国民党军队指挥失误,导致正面战场形势恶化
B.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是抗战失利的主因
C.国民党大部分官兵贪生怕死,只有少数将领英勇善战
D.爱国将士的浴血奋战无法扭转国民党反动政策造成的颓势
7.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蒋介石集团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的矛盾心理的主要原因

A.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的迅速强大

B.日本诱降的同时不放弃灭亡中国的目的

C.英美对华政策影响着国民政府 D.沦陷区人民盼望国民政府收复国土

8.相持阶段,中共果断回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其根本用意是

A.不预备与国民党继续合作 B.以斗争求团结

C.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显示人民军队的力量

9.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发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题词表明中共

A.认为国共合作实际上已破裂 B.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C.要独立自主地担负起反抗日本侵略的责任

D.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国民党豫湘桂战争大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美军的有力援助 B.蒋介石的奉行不反抗政策

C.蒋介石消极抗日结果 D.日本改变侵华方针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

11.中国共产党在处理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的策略方针上有何区别?(2分) 原因各是什么? (10分)分别起到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4分)


四、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00年春季历史卷·19)1.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主要意义在于(1)提高农民的抗日积极性(2)促进经济发展(3)实行精兵简政(4)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A.(1)(2)   B.(1)(3)(4)   C.(1)(2)(3)   D.(1)(4)

(2003年全国文综卷·21)2.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实行“三三制”原则

C.开展整风运动 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2003年江苏历史卷·13)3.下列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在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B.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2005年全国文综卷Ⅲ·23)4.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在政权建设上采取的重要措施

A.建立政治协商制度 B.实行“三三制”

C.实行减租减息 D.开展整风运动

(2005年广东综合卷·6)5.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005年上海历史卷·16)6.“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嗄”是哪个时期的象征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十年内战

(2005年江苏文综卷·20)7.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 B.甲午中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8.“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突化暮鸦啼。”诗句表述的历史内容是①美军中途岛海战胜利②中国抗日战争胜利③日本公布无条件投降 ④苏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

A.①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谓“坚实的基础”是指 = 1 \* GB3 ①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 = 2 \* GB3 ②国民政府的性质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 3 \* GB3 ③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 = 4 \* GB3 ④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 5 \* GB3 ⑤国共两党在建国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A.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B. = 2 \* GB3 ② = 4 \* GB3 ④ = 5 \* GB3 ⑤   C. = 1 \* GB3 ①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D.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 5 \* GB3 ⑤

10.大生产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的相同点有①有利于巩固建设抗日根据地②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③有利于干部素质提高和良好工作作风的建立④是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各项措施和政策的中心环节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000年上海历史卷·42)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春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俄国等。”

(1)请你联系上述材料,指出1940-1941年前后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4分)

(2)请从中国两个战场(各举两例)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形势,说明其变化的原因。(8分)

(2004年全国文综卷Ⅰ·40)12.(30分)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是长期艰巨的任务。

材料一 中共中心1942年通过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农民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党的政策是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保证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地主的大多数是有抗日要求的,一部分开明绅士并赞成民主改革的。故党的政策仅是扶助农民减轻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封建剥削,故于减租减息之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政策,于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之后,又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解放日报》1942年2月6日

(1)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种土地政策的基本内容;(5分)说明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改变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5分)

材料二 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后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238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内容是什么,(6分)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

(2005年天津文综卷·39)13.(40分)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主题性旅游形式,近年来在神州大地逐渐兴起。

图12 毛泽东的题词和边区军民开荒图片

材料一 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选出的9名常驻议员中,共产党员占3人;18名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占6人。

材料二 美国记者怀特写道,“共产党……让他决定自己应缴纳多少赋税,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他必然会拥护这个政党”。

材料三 抗战爆发后,来自国内外的捐款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延安。在许多国家的街道上,经常能看到华人为抗战募捐的场面。

(4)1941~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依据图12和材料一、二、三概括陕甘宁边区能够战胜困难、坚持抗战的条件。(4分)

(5)结合遵义会议与材料一、二信息的内在联系,分析当时广大人民“必然会拥护这个政党”的原因,(8分)由此得出什么结论?(2分)

(2005年江苏文综卷·41)14.阅读下列材料: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马上给进攻的日军以果断的反攻,并马上预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马上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通电》(1937年7月8日)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①“卢沟事变“发生在哪一年?(2分)

②卢沟事变后,为实现全民族抗战,中共与国民党达成协议,实现了红军的改编。当时的红军被改编为哪两支军队?(4分)

③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我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作战,史称什么战争?(2分)

④抗战相持阶段,为克服经济困难,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什么运动?当时,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成为这场运动的模范。


参考答案

DBDDA ADDAB

11.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果断主张抗日,反对国民党的不反抗政策。(2分)

②在东北组织抗日活动,与福建人民政府签订《抗日停战协定》。(2分)

③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在瓦窖堡会议上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3分)

④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表明团结抗日的诚意,成为扭转时局的要害。(3分)

⑤“卢沟事变”爆发后发表抗日通电,所领导的武装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分)

12. ①反蒋抗日。原因:日本发动九-八事变.民族危机加深;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推行;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占据统治地位。

②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原因:日本对华侵略进一步扩大,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得到纠正;全国救亡高潮掀起;国民党中心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③拥(联)蒋抗日。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或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ADDAD DCD

9.属殖民地性质。(3分)中国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包括:日本掠夺了台湾大量的财富;(2分)台湾经济畸形发展,成为日本原材料基地;(3分)日本垄断了台湾的对外贸易;(2分)台湾对日本产品的依靠程度不断加深。(2分)

10. (1)不是。(1分)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2分)

(2)不是。(1分)①将沦陷区变为日本工业原料基地,大肆掠夺沦陷区的工矿业,以满足战争的需要;②抢占沦陷区的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③在沦陷区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滥发伪币,攫取中国资财。还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加紧对中国人民的搜刮。④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以实现其同化政策。(8分)

(3)建立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然后争夺世界霸权。(2分)包括中国、朝鲜、印度支那、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属印度、阿富汗及太平洋所有岛屿。(4分)

CBCCC DBCDC

11. 区别: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皖南事变采取果断回击。(2分)

原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分)日本的侵略不仅损害了英美的利益也损害了蒋介石的利益,蒋介石有转向抗日的可能性;(1分)张、杨主张和平解决,逼蒋抗日;(1分)亲日派何应钦主张扩大内战,不利于民族利益。(1分)皖南事变时果断回击的原因: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集团的政治态度具有两面性;(2分)事变后,蒋介石反诬新四军是叛军,面临被解散的危险;(1分)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气焰,维护统一战线;(1分)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1分)

作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扭转时局的要害;皖南事变后果断回击,打击了分裂势力,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2分)

说明:中共已走向成熟,能独立运用马列主义原理灵活处理问题;统一战线政策是革命胜利的法宝,但建立和维护应讲求策略;中共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2分)

DBCBC CDBCD

11. (1)以前美国制造“远东慕尼黑”阴谋(2分)(若答不支持之类的意思只给1分),此时美国感到中国的抗战是对日本有力的牵制(1分),因此对中国抗战进行援助(1分)(若答支持中国抗战只给1分)。

(2)中国两个战场的抗战:正面战场(1分):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长沙会战、台儿庄大捷等,(任答其中2个,各1分)。解放区战场(或敌后战场)(1分):百团大战1941~1942年粉碎日军的扫荡、平型关大捷、夜袭阳明堡战斗,沉重打击日军(任答2项,各1分)。太平洋地区形势:日本的南进直接威胁英、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l分,若答“远东慕尼黑”阴谋破产也给分)。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已对日本宣战(1分)。

12. (1)基本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主要依据: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既要改善农民生活,提高他们的抗日和生产积极性,也要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善了农民生活。

13. (4)开展大生产运动;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得到了国内外广泛援助。

(5)原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心的正确领导,党开始独立自主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是此后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抗战爆发后,党从民族大义出发,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实行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博得广泛拥护。 结论:党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4. ①1937年(2分) ②八路军(2分),新四军(2分)

③百团大战(2分) ④大生产运动(2分)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一上复习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同步训练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太平天国运动练习题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自测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练习题
    太平天国运动测试题
    太平天国、新思潮萌发练习题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北洋军阀的统治测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第一、二章练习题
    人权宣言测试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练习题
    古代中心集权制度综合检测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验
    人民解放战争选择题专项练习
    人民解放战争单元知识总结及单元达纲…
    人民解放战争测试题
    历史提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测试
    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题 社会主义建设阶…
    第三单元(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测试题
    《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单…
    人民解放战争高考汇编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测试
    历史习题设计与范式提示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
    民主与专专制的反复较量测试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高考真题演练
    伟大的历史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民族团结和外交成就 基础金题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发展 双…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祖国的统…
    民族团结和外交成就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练习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能力练习题
    高 一 历 史 同 步 测 试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中国近代现代史能力测试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
    历高一期中综合测试题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能力…
    高一历史上册专题复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测试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测试题
    高一上学期历史科复习线索
    高一地理 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复习
    期末综合测试题
    高一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纲要(专题一)
    中国近代史练习
    高一上历史(人教版)复习提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2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练习题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测试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高考汇编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测试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测试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测试
    清朝晚期文化(一)★第二节 清朝晚…
    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测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测试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测试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测试
    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练…
    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测试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测…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综合能…
    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测试题
    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高考汇编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
    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测试题
    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综合测试题及参考…
    打开外交新局面测试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测试题
    打开外交新局面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检测试题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测试题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测试题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题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测试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测…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综合测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练习题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练习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复习题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及联合国复习题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复习…
    人民解放战争同步训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练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下)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
    北洋军阀的统治【能力练习与测试】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能力…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能力练习…
    历高一期末综合测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上)试卷(第一章至第…
    “国共的十年对峙”单元检测题
    上学期高一历史第4、5单元单元试卷
    中国近现代史第一章练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1——5章测试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高考真题演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选择题专题练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测试题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测试题
    高一实验班历史学科月考(10月)试卷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知识总结及单…
    江苏省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测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测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和国防高考汇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和国防测试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测试题
    北洋军阀的统治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单元测试
    【复习资料】高一历史科会考知识点
    高一历史年终考试
    两极世界的形成测试题
    下学期金州区历史联考模拟试题
    年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五检测卷
    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历史试卷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测试题
    《国共十年对峙》过关练习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
    会考练习·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二章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选择题
    高考历史复习之高一历史上册中国近代…
    高一历史必修Ⅱ经济史复习纲要(岳麓版…
    新课标历史知识体系归纳
    全面理解英国议会出台威斯敏斯特法的…
    中学历史知识巧记速记法
    高考文综(山东卷)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
    第一学期历史试题月考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