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的统治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本章时间范围由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北洋军阀的矛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辛亥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趁中国政局不稳,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尤以俄国、英国、日本为甚。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再加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的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为以后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提供了阶级基础。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原因和异同点的分析、比较,理清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而进行斗争的线索,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析比较历史事件、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综合归纳的能力。
2.引导学生对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社会根源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理清北洋军阀统治这条线索,培养学生从根本点出发考虑问题,从中国社会的大国情出发考虑问题,把历史问题和历史环境紧紧联系起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有关史实这一条线索,理解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和当时中国政局之关系,进而理解中国民主革命反对封建统治和反帝斗争任务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特点,熟悉中国无产阶级进一步壮大的意义,把握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条线索,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归纳概括事物发展的过程,注重事物间的联系,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
5.通过分析复辟帝制的失败、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史实,提高学习历史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辩证的思想方法。
【知识网络】
【学法指导】
1.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主要是为了
A.弥补财政赤字 B.支付外债 C.镇压国民党 D.复辟帝制
【答案】C
【解析】本题从“目的”的角度考查。1913年袁世凯善后借款主要是为了筹措武力镇压国民党的军费。
2.袁世凯实行独裁的下列史实,其先后顺序是
①修改总统选举法,使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②废除们《临时约法》③强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④下令解散国民党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
【答案】C
【解析】本题是1993年全国高考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当上了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并不以此为满足,他要实行专制独裁并进而复辟帝制。为此,他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步骤。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②下令解散国民党,使国会不够法定人数,无法召开并接着解散国会;③废除孙中山在南京主持制订的《临时约法》,颁布他主持制订的《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④修改总统选举法,使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可以当终身总统。这四步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从理性分析中就可以判定出先后顺序。也可以强化中心词简化记忆为:强迫选举;解散解散;废除颁布;改制改法。
3.袁世凯得以复辟帝制是因为
①他拥有最高地位和独裁权力②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
③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泛滥④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力量涣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是1994年全国高考多选题,此处改为单选题。本题考查考生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尤对其复辟的原因和条件的把握。考生较易选对①②两项,④项就有不少考生未能选出,而③项内容漏选的更多。因为此项内容,教材是在下一章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中以及文化专题中叙述的,考生未能综合考虑。
4.“府院之争” 的激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国会内各派政客之间的权力之争 B.南方、北方军阀之间的地盘之争 C.是否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争 D.美国、日本抢夺对华控制权之争
【答案】D
【解析】本题是1996年全国高考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以提供贷款为条件,鼓动段祺瑞政府出兵参战,企图加强对中国的控制。美国为防止日本在中国取得独霸地位,就支持总统黎元洪,反对中国参战。所以,在参战问题上的“府院之争”,从根本上反映了美国、日本抢夺对华控制权的斗争。此题的AB两个干扰项,很轻易排除,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既不是南北军阀的矛盾,也不是国会派系的斗争。他们之间斗争的激化,是因参战而起,所以,干扰项C有迷惑性。但对参战之争是表面现象,实质是反映了美日之间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段祺瑞重掌北京政权,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继续走专制独裁的道路,公布参加对德作战。
5.1917年,段祺瑞竭力主张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目的是
A.换取美国对他的支持 B.从日本手中收回山东主权 C.乘机扩大皖系势力 D.取代冯国璋的副总统职位
【答案】C
【解析】本题是1992年全国高考题。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失去了统治中国的共同代理人。为了维持和扩大在华的利益,他们各自寻找新的工具,扶植各派军阀。北洋军阀分裂,整个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英、美支持北洋军阀的直系和地方军阀滇系、桂系;日本扶植皖系和奉系。一战爆发后,日本企图加强对中国的控制,以提供贷款为条件,鼓动段祺瑞政府出兵参战。段祺瑞当时担任国务总理,把握北洋军阀政府的实权。他也想以参战为名,利用日本贷款,扩充皖系势力。因此他主张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故答案应该是C。段的后台是日本,不可能以 A为目的:“府院之争”是指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和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之间的争斗,D项不符和史实;B项干扰性亦不强,此题不难选对。
6.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 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成果 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最终都未取得成功
【答案】A
【解析】本题是1997年全国高考题。该题系否定式选择题,通过比较民国初年三次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异同点,考查对三次斗争的熟悉能力。命题者把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纳入题干之中,要求考生确认四个选项中对三者共性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旨在考查考生把握有关知识的准确性和比较异同的能力。B、C两项正确表述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性质和目的。D项的干扰性很强,要害在于正确熟悉护国运动的结果。审阅D项关于三者的结果的表述时,要注重“最终”二字。护国运动虽粉碎了洪宪复辟,但未能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实现民主共和,中国革命的任务仍未完成,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最终”来看还是失败了,故D项也应排除。1913年袁世凯镇压了二次革命后,就解散了国民党,所以1915年爆发的护国运动,1917年爆发的护法运动都不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故A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7.辛亥革命前后,社会上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不包括
A.以俄为师 B.民主共和 C.收回利权 D.实业救国
【答案】A
【解析】本题是1996年全国高考多选题,此处改为否定式单选题。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作出正确判定的能力。此题不难,但有两个限制条件。一是时间限制,辛亥革命前后,似可以1911年前、后10年内为宜,大致在20世纪初的二十年间。二是阶级性质限制,即必须是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A项不难选出,因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1917年,在辛亥革命高潮阶段还根本不可能提出。以俄为师的主张是1922年孙中山进行国共合作时期提出的口号。B、D是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掀起的两大思潮。部分考生对C项感到生疏、拿不准而错选。收回利权是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经济方面的主张,有广大人民参加。因为这一内容是在前章保路运动中讲到,没有和“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一起出现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叙述中,给考生的作答带来了一定困难。考生在学习中,应注重综合各章节的相关内容,加强专题练习,以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全面把握。
8.试以武昌起义至“二次革命”的重要史实,说明帝国主义对待中国革命的态度。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基本的道理?
【答案】1911年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被迫声明“严守中立”,但又扣留汉口、长沙、上海等地的海关税收,送给清政府,企图从经济上扼杀革命。帝国主义选中袁世凯作为新工具,迫使清政府任袁为内阁总理;帮袁策划南北“和谈”,诱使革命派妥协,1912年袁当上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帝国主义积极扶植袁世凯,1913年五国银行团借款给袁作为镇压革命势力的军费;在反动势力的镇压下,“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当上了正式大总统。
历史告诉我们:帝国主义为了侵略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殖民地,总是要勾结和扶植中国的反动统治集团,来破坏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所以,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不但要推翻本国反动统治阶级,而且必须同时打倒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解析】本题是1993年全国高考题。是一道分析论述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史实熟练把握的程度和运用基本史实分析说明问题和总结历史规律的能力。本题考查帝国主义对待中国革命的态度,以武昌起义与“二次革命”为例。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为他们的半殖民地、殖民地,并不是要把中国变为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他们对待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除了直接干涉、破坏和镇压外,总是要勾结和扶植中国的封建反动势力一起破坏和镇压。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此熟悉不足,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承认和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希望以此来换取列强各国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承认。但是,事与愿违。列强不但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反而支持袁世凯破坏中国革命。
袁世凯上台后,排挤革命派力量,建立独裁统治。他于1913年春,派人刺杀了国会第一大党的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为了用武力镇压国民党,他向帝国主义举借善后大借款。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借给他巨款2500万英镑,作为镇压革命势力的军费。在反动势力的镇压下,“二次革命”很快失败,袁世凯当上了正式大总统。
本题既能考查基本史实,又能考查熟悉能力。第一问实际是从列强侵华史中截取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一段,因而必须明确侵华不仅包括经济、军事侵略,还包括政治侵略。第二问思维力度大,要求从必然规律中归纳和概括出历史过程的基本原因和经验,要从多角度分析。考生回答此题,失于空泛议论,不能结合具体的史实。还有不少考生审题不细,把史实下限延长至袁凯复辟帝制时,或是不写破坏辛亥革命的史实,只答帝国主义此时对中国的加紧侵略,耗费时间却不能得分。考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审题的练习,才能做到使每一分付出得到相应的收获,避免出现事倍功半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