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历史 >> 高中一年级 >> 历史高中一年级复习试卷 >> 正文

 

[组图]伟大的历史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双基金题

查询历高一上复习的详细结果

伟大的历史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双基金题一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

A、改革开放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思想目的是

A、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B、纠正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C、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两个凡是”观点的提出突出反映了

A、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维护   B、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高速度

  C、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盛行   D、党内始终存在两条路线的斗争

4、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于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意义有①纠正了“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④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已成功地实现了党的

A、工作重心的转移   B、思想路线的转移

  C、基本路线的转移   D、指导思想的转移

7、中共八大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A、强调民主集中制   B、纠正历史的冤假错案

  C、实事求是的精神   D、正确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其根本原因是

A、确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决定纠正重大冤假错案

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中,得到平反的有①恢复邓小平的职务②撤销了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③1957年错划的右派分子④天安门事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10、对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②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③邓小平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④决定恢复高考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在尚未恢复职务的情况下,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给中共中心写信说:“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

材料二 1978年5月10日中心党校《理论动态》第60期刊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光明日报》以头版地位,署名“本报特约评论员”,发表该文。文章先引用了华国锋的一段话:“正如华主席所指出:‘毛主席从来对思想理论问题采取极其严厉和慎重的态度,他总是让他的著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以后再来编写他的选集。’”接着文章列举了毛泽东是如何让他的著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考验的:毛主席一贯严格要求不断用革命实践检验自己提出的理论路线。一九五五年毛主席在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时候,写了一百零四篇按语。当时没有料到一九五六年以后国际国内所发生的阶级斗争的情况。因此,一九五八年在重印一部分按语的时候,毛主席非凡写了一个说明,其中说:一九五五年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决战取得基本胜利的一年,这样说不妥当。应当说:“一九五五年是生产关系的所有制方面取得基本胜利的一年。在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以及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即思想战线方面和政治战线方面,则或者还没有基本胜利,或者还没有完全胜利,还有待于尔后的努力。”联系到当时思想政治领域内的斗争情况,文章强调:“现在,‘四人帮’及其资产阶级帮派体系已被摧毁,但是,‘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没有完全粉碎。……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四人帮’都设置了不少禁锢人们思想的‘禁区’,对于这些‘禁区’,我们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科学无禁区。”

材料三 1978年6月24日,《解放军报》发表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一文。文中说:“华主席在去年中心党校开学典礼上讲话,曾着重地指出:毛主席教导我们:‘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毛主席同夸夸其谈、理论脱离实际的坏作风作了一辈子的斗争……林彪陈伯达、‘四人帮’这一伙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骗子,搞乱了很多基本的理论问题,也把党的优良传统给破坏了。我们必须用大力气把它纠正过来。”

材料四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心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说:“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这个争论很必要,意义很大。……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假如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气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以上材料摘自刘文和、李艳《口号与中国》

回答:

(1)根据材料一,邓小平提出“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其“准确、完整”这四个字的作用是什么?这一提法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列举了史实,说明毛主席让他的著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才编入选集,作者的真正用意何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两篇文章都是为了批判“两个凡是”,但两篇文章从头至尾都没有提到“两个凡是”。简要指出这两则材料在批判“两个凡是”上的技巧和策略。

12、邓小平指出:“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13、70年代末,我国思想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其主要内容是关于

A、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   B、“两个凡是”的问题

  C、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    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14、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指的是

A、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B、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使全党熟悉到“文革”是错误的   D、使全党熟悉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15、1977年~1978年,中国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其中的“徘徊”主要指

A、打倒了“四人帮”,但邓小平没有重新复出B、纠正了“左”倾错误,但工作重心没有转移

  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但坚持“两个凡是” D、结束了“文革”,但指导思想未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6年9月,中共八大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二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断言:“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

材料三 1979年9月,叶剑英代表党中心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还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经济和文化还不发达,搞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请回答:

(1)材料二的论断对材料一的论述有何修改?导致修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联系1958年~1976年的重要史实,说明这种修改造成的严重后果。

(2)材料一和材料三的论述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其不同点说明了什么?

双基金题二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初环节是

A、强调在治理上的宏观调控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D、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其目的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改革计划经济的治理方式

  C、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C、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D、解放生产力

4、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农村   B、城市   C、沿海地区   D、国营企业

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所有制比新民主主义时期增加多了几种,其产生的根源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城市全面推行经济体制改革

  C、我国迈开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D、我国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已全面建立公有制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①专门化②商品化③集体化④社会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是

A、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C、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D、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

8、新时期以来,农村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是

A、大包干的实行 B、乡镇企业的兴起 C、生产力的提高  D、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开展劳务合作,发展国际经济   B、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科学治理方法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外资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1年春,安徽在一些地区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农业责任制。此后,湖南、广西、广东等省农村也作了试点工作。实行生产责任制要求做到“五统一”,即生产计划、大农活安排、抗灾、用水和分配方面的统一。

材料二 1962年,中心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在《关于农村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和经营治理中的混乱,是造成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克服平均主义,必须有严格的生产责任制。

材料三 1979年1月,安徽凤阳县犁园公社小岗队18个农民搞起了大包干,率先敲响了农村改革的鼓点。从此以后,农村生产责任制在全国普遍实行。当时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一类是包工包产,联产计酬(可包干到户)。后来全国主要采用把土地包干到户经营,不定额,不计酬,不统一分配,有人形象地称为“自负盈亏”。

请回答:

(1)综合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初实行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原因。

(2)20世纪60年代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与1979年以后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有何异同?

(3)20世纪60年代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刚刚实行即被批判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尖锐斗争的

表现”。1979年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实行后,有人说中国农村又回复到农业合作化以前的状况,

中国农村必将两极分化,地主阶级将再次出现,剥削制度将在农村复辟。请结合材料简要述

上述观点。

11、观察下列三幅图反映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经济建设成就的地图:

文本框:

图 一

图三

图二

请回答:

(1)图一反映出的经济建设成就有何特点?取得这些成就的条件有哪些?

(2)图二与图一相比,经济建设成就有何新特点?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能取得这些成就?

(3)图三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建设格局,形成这一格局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4)通过上述三幅图的时代特征,概括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中国产业变化统计表

年 代

农业

制造业

第三产业

1952年~1957年

53、6%

18、5%

27、9%

l972年~1977年

33、0%

39、0%

28、0%

──根据G·罗兹曼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八大根据综合平衡的原则,明确指出,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必须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根据原料、资金的可能和市场的需要,积极发展轻工业;并且大力发展农业,相协地及展运输业和商业…… ──摘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1975年发达国家中产业结构统计表

国 别

农业

制造业

第三产业

联邦德国

3、0%

48、0%

49、0%

英 国

2、0%

36、0%

62、0%

日 本

5、0%

44、0%

51、0%

──根据B·纲耶夫主编《今日西欧》

请回答:

(1)分析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2)分析我国产业结构上述变化的原因并加以评价。

(3)对照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情况。

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①集体经济②个体经济③私营经济④外资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不同点是

A、相互影响和推动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同时改革计划经济体制   D、改革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

1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C、是长期农村改革经验的总结   D、适应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6、我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非凡是在安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在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也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摘自《剑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二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化,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化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假如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以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60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要害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结合有关的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又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改革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为什么?

(3)结合有关材料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改革有什么必要性?

(4)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观点分析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实质。你对今天的改革有什么熟悉?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双基金题一

1、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是①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奋斗目标③制定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④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任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道路中,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思想有①正确处理十大关系②中共八大的战线政策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④1958年社会主义总路线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3、下列不是中共十三大的主要内容的是

A、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明确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中共十三大,明确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A、 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5、邓小平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的内容有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实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政治路线,邓小平概括为

A、走自己的路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   D、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

7、不是导致1989年政治风波的原因的一项是

A、当时党的领导人贯彻四项基本原则不力 B、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国际形势的影响

  D、由于极少数人的煽动,出现了摆脱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潮

8、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②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④海南全省成为经济特区

A、②④①③  B、②④③①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倾向。

──摘自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二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摘自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

请回答:

(1)结合你的熟悉,指出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的主要历史依据。

(2)结合你所学知识,归纳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根据材料,结合你的理解,扼要指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

10、中共十三大和中共八大对中国国情的分析最重要的相似之处是

A、国内的主要矛盾是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

  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  C、人民内部矛盾已开始处于突出地位

  D、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做法符合

A、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能并存   D、计划经济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2、曾作出决定把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作为党的主要任务的会议有①七届二中全会②中共八大③十一届三中全会④八届十一中全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3、1980年1月,邓小平说:“现在,非凡是青年当中,有人怀疑社会主义制度,说什么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这种思想一定要大力纠正。”他说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A、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B、重申四项基本原则

  C、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D、要求清除“左”倾思想的流毒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全国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年 份

年末总人口数(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1956

62828

31、9

11、40

20、50

1957

61693

34、03

10、80

23、23

1958

65994

29、22

11、98

17、24

1959

67270

24、78

14、59

10、19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全国人口自然变动情况表

年 份

年末总人口数(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1961

66859

18、02

14、24

3、78

1963

69172

43、37

10、04

33、33

1965

72538

37、88

9、50

28、38

l967

76368

33、96

8、43

25、53

1969

80671

34、11

8、03

26、08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全国人口自然变动情况表

年 份

年末总人口数(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1971

85299

30、65

7、32

23、33

1973

89211

27、93

7、04

20、89

1975

92420

23、01

9、32

15、69

1977

94974

18、93

6、87

12、06

1979

97542

17、82

6、21

11、61

材料四 随着人口的增长,世界自然环境承受的压力正在日益增长。据统计,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地沙漠化的面积正在逐步扩大,像淮河这样的重要河流已严重污染,给治理工作带来巨大的难度,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化。世界其他国家环境状况也不容乐观,环境污染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事件屡有发生,如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污染事件、印度博帕尔农药工厂毒物污染事件等等。 ──以上均引自《中国统计年鉴》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根据说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我国人口变动的动态情况。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至70年代人口出现这种动态的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人口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我国领导人曾提出“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左”倾思想也曾错误批判马寅初的“节制人口论”新学说。可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却不遗余力地提倡计划生育,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这一观念变化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15、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中国工业建设突飞猛进,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了经济特区

  C、坚持把工人放在经济建设首位   D、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中共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其中第二步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A、人民生活摆脱贫困   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人民生活实现温饱   D、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17、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18、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C、坚持民主集中制   D、坚持继续革命的思想

19、阅读下列材料:

江泽民在报告中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认真总结改革开放近二十年非凡是十四大以来的丰富经验,第一次系统地、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内容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请回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由哪些方面组成,并指出每一方面的前提条件和中心内容。

双基金题二

1、通过“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会议是

A、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二大      D、党的十三大

2、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在

A、《中英联合声明》   B、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

  C、《告台湾同胞书》   D、《联合声明》

3、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非农产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重大意义是

A、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稳   B、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和现代化

  C、使农村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D、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4、邓小平关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解决了我国建设与发展中长期没有解决的全局性的问题是

A、把工业化与现代化结合起来  B、把传统产业革命与迎头赶上的新科技革命结合起来

  C、把工业化、现代化与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结合起来

  D、把现代化与人民生活改善结合起来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多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一声乳名:“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925年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

材料二 澳门位于我国南部珠江口西岸的一个半岛上,旧称“香山澳”、“濠镜澳”。早在2200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澳门地区就属中国的版图,她先后被划归广东省的番禺县、东芜县、香山县等地。此外,这里出土的5000多年前的文物(彩陶、石斧等)经专家鉴定,与广东省珠海一带出土的文物同属于一个文化体系,南宋末年,50万南宋军民曾在这里抗击进攻的元军,民族英雄文天祥就在澳门四周的零丁洋上,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佳句。

材料三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舟触风涛,请求借地晾晒渍水贡物,通过贿赂明朝地方官员,获准在澳门上岸,并逐渐强盖房屋,但直到鸦片战争前,明、清政府仍对澳门有效地行使主权和治权。

1845年,葡擅自公布澳门为自由港,继而关闭清政府设在澳门的海关,驱逐驻澳门的海关官员,占领了澳门半岛。1851年和1864年,分别占领氹仔岛和路环岛。

1887年,清政府被迫与葡萄牙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规定中国允准葡国永驻治理澳门,但该条约仍然明确了中国对澳门的主权,澳门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而只是葡萄牙管治下的中国领土,1928年,该条约期满失效,但葡仍占领澳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政府公布不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同时对港澳实行“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暂时不急于收回香港、澳门,但声明港澳都是中国领土。

材料四 1999年12月19日午夜,世人瞩目的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一座临时场馆内举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于澳门冉冉升起的同时,解放军驻澳部队开进澳门,中国外交部驻澳特派员公署启用。

请回答:

(1)闻一多《七子之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七子”指列强在近代割占的我国哪七块领土?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指出澳门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主要依据。(不得摘抄原句)

(3)中国能够对澳门行使主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现在我党对澳门行使主权后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6、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实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

7、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C、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8、“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提出时针对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港澳问题

9、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预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摘自《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摘自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 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人处于今日恶劣环境之中,不得不以忍辱负心,来处理许多难以忍受的事。吾人知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光复大陆。

材料四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合作,而不提中国共产党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放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摘自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五 鉴于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之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只要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摘自台湾《中国导报》

材料六 行政院长萧万长今天在立法院表示,以第二次辜汪会谈为起点,只要有助于两岸和平发展及国家民主统一的议题,都可以开展沟通对话,期能双方合力耕耘,使两岸关系拨云见日,迎接春暖花开时节。──摘自中国社台北1998年2月20日电

请回答:

(1)材料二和材料一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材料三和材料一相比,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发展?

(3)材料四与材料五在祖国统一上有何异同点?

(4)结合材料六、材料七,你对“两岸关系拨云见日,迎接春暖花开时节”怎样熟悉?

11、香港回到伟大祖国的怀抱,标志着①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②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③香港人民从此过上了社会主义幸福生活④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贡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1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①在台湾岛内外逐渐引起强烈反响②促进了两岸的缓和和交流③得到全体台湾人的一致拥护④使台湾人到祖国大陆经商、旅游的人不断进多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13、“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指的是

A、两种治理制度  B、两种军事制度   C、两种法律制度  D、两种社会制度

14、下列涉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文件有①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治工作报告》②《告台湾同胞书》③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害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既嗣后世袭王位者,长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1860年10月24日《中英北京条约》:“将粤东九龙司一区……付予大英君主并历后嗣,并归英属香港界内。”

1898年6月9日《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规定英国租借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四周200多个大小岛屿(即所谓“新界”,约占香港地区总面积的91%),租借期为99年。

材料二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开始了3年零8个月的日占期。1942年10月中英谈判中,国民政府要求终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收回新界,遭到英方拒绝。在1943年11月开罗会议上,丘吉尔公开反对在亚洲及中国实行大西洋宪章,并声称要让英国国旗在香港上空高高飘扬,他说:“我们也有我们的传统,只要我在白厅的一天,我就要坚持这些传统和维护大英帝国。”

材料三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指出:“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假如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周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假如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香港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2)材料二反映出什么问题?丘吉尔所谓的“传统”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邓小平的原则立场是什么?此后中英两国就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办法谈判的结果是什么?

(4)从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不同结果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或结论?

16、 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心和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这段话的含义是①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②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③国民党不作为地方性代表参加会谈④统一后台湾与中心地位平等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关于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①公布一定要实现解放台湾的战略方针②公布采用和平统一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③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通航、通商、旅游④建议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邓小平指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就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②香港、台湾也要进入共产主义社会③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台湾行使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9、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条件有①中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②社会主义建设的极大发展③切实可行的“一国两制”构想④人民的共同愿望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一上复习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伟大的历史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双基金题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太平天国运动练习题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自测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练习题
    太平天国运动测试题
    太平天国、新思潮萌发练习题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北洋军阀的统治测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第一、二章练习题
    人权宣言测试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练习题
    古代中心集权制度综合检测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验
    人民解放战争选择题专项练习
    人民解放战争单元知识总结及单元达纲…
    人民解放战争测试题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测试
    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题 社会主义建设阶…
    第三单元(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测试题
    《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单…
    人民解放战争高考汇编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测试
    历史习题设计与范式提示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测试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测试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高考真题演练
    民族团结和外交成就 基础金题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发展 双…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祖国的统…
    民族团结和外交成就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练习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能力练习题
    清朝晚期文化(一)★第二节 清朝晚…
    高 一 历 史 同 步 测 试
    高一历史上册专题复习
    中国近代现代史能力测试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
    历高一期中综合测试题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能力…
    高一上历史(人教版)复习提纲
    高一上学期历史科复习线索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练习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测试题
    高一地理 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复习
    期末综合测试题
    高一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纲要(专题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题
    中国近代史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历史提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测试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高考汇编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测试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测试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测试
    中国近代史练习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测试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测试题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测试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测试
    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练…
    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测试
    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测试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练习题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综合能…
    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
    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高考汇编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
    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测试题
    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测…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综合测试题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
    民主与专专制的反复较量测试
    人民解放战争同步训练
    中国近现代史第一章练习题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测试题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题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测试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打开外交新局面测试
    北洋军阀的统治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检测试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复习题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及联合国复习题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复习…
    “国共的十年对峙”单元检测题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测试题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测…
    中国近现代史(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练习题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能力…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能力练习…
    历高一期末综合测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上)试卷(第一章至第…
    会考练习·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二章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综合测试题及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1——5章测试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高考真题演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选择题专题练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测试题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测试题
    高一实验班历史学科月考(10月)试卷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单元测试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知识总结及单…
    江苏省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测试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测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和国防高考汇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和国防测试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测试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同步训练
    北洋军阀的统治【能力练习与测试】
    高一历史年终考试
    【复习资料】高一历史科会考知识点
    上学期高一历史第4、5单元单元试卷
    两极世界的形成测试题
    下学期金州区历史联考模拟试题
    年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五检测卷
    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历史试卷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测试题
    《国共十年对峙》过关练习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练习题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选择题
    高考历史复习之高一历史上册中国近代…
    高一历史必修Ⅱ经济史复习纲要(岳麓版…
    新课标历史知识体系归纳
    全面理解英国议会出台威斯敏斯特法的…
    中学历史知识巧记速记法
    高考文综(山东卷)
    打开外交新局面
    第一学期历史试题月考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