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
1、中英《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侵略的本质意图是( )
A、割香港岛 B、赔款
C、开五口通商 D、协定关税
2、英国《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 )
A、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
B、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
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D、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政府的事情
3、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目的是( )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削弱清朝今年队的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下列几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其中起根本作用的是( )
A、革命性质 B、革命任务 C、社会性质 D、主要矛盾
6、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不包括( )
A、社会性质的转变 B、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C、国内主要阶级地位的变化 D、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7、鸦片战争中,在孤危形势下决心拼死报国的定海总兵是( )
A、陈化成 B、葛云飞 C、关天培 D、海龄
8、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 B、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
C、参战将领贪生怕死 D、英国军事力量强大
9、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为《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所共有的( )
A、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B、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C、割让领土
D、开放通商口岸
10、英法联军洗劫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是在( )
A、1856年 B、1858年 C、1859年 D、1860年
1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方面与英国不同之处在于
A、是为了满足商品输出的需要 B、是为了满足领土扩张的需要
C、是为了称霸世界的需要 D、是为了资本输出的需要
12、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识之处是( )
A、都开始于侵略者对东南沿海的进攻
B、都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C、清政府的反抗都以失败而告终
D、都有助于侵略者占据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财富
13、《马关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最能反映出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 )
A、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B、答应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辟内河新航线 D、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14、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疯狂屠杀中国和平居民的城市是( )
A、南京 B、大连 C、威海卫 D、旅顺
15、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下列战争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黄海战争 ②平壤战争 ③威海战争 ④辽东战争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16、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 )
①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深 ②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③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定,这主要指( )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C、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8、下列各国在鸦片战争后割占过中国领土的有( )
① 英国 ② 法国 ③ 德国 ④ 俄国 ⑤ 日本
A、①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9、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 )
A、《天津条约》《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20、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准确含义是:( )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C、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丧失
D、我国部分丧失了国家主权并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以下与《马关条约》签订有关的材料:
材料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
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足,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定条款节略……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只管辩证,但不减少。”李:“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之所为。”伊藤:“日限既定,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摘自《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有人说日本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
材料三:张之洞:“速向英、俄、德诸国恳切筹商,伏与利益,亲立条约,恳其实力相助,问其所欲,许以重酬,绝不吝惜。”
──摘自《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请回答:
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由朝鲜东学党人起义而引发
B.朝鲜国王请求中日双方帮助镇压东学党起义而引起
C.中日两国军队冲突而爆发
D.日本统治者借口朝鲜事变蓄意发动
②从材料一看,对话双方态度怎样?
③材料二的说法是否完全正确?为什么?
④据材料一、二说李鸿章“是天生卖国贼”,你对此有何看法?试举例说明。
⑤根据材料一、三分析李鸿章和张之洞在对日本态度上是否有原则性差异?为什么?
三、简答题
22、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回答:
(1)图一签订于哪一年?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变化?
(2)图二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中国社会性质又有何变化?
(3)图三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有何主要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D 4、C 5、C 6、C 7、B 8、A 9、D 10、D
11、B 12、D 13、B 14、D 15、B 16、C 17、C 18、A 19、C 20、D
二、材料题:
21题答案:①D
②日方盛气凌人,蛮横强硬;中方狼狈应酬,俯首听命。
③不完全正确,因为《马关条约》非李鸿章一个人造成,而是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造成的。
④说李鸿章“是天生卖国贼”是不对的,因为李鸿章大兴洋务,兴办军事工业,扩建北洋海军也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一面。
⑤没有。张之洞为反对日本而向英俄德等出让权益的作法与李鸿章的投降主义没有区别
三、问答题:
22题答案
(1)1842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失败。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