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知识总结及单元达纲检测
【本章总结】
知识网络
【单元达纲检测】
一、选择题
1.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对上海发动军事进攻的目的是 ( )
A.威逼南京,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B.占领上海,威胁英美
C.占领上海,建立伪政权
D.占领上海,进攻武汉
2.表明日本侵华战争的战略意图失败的战争是 (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争
C.太原会战 D.平型关战争
3.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直接原因是 ( )
A.《论持久战》的发表
B.日本改变侵华方式
C.日本提出“近卫三原则”
D.日本基本上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
4.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 )
A.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本
B.实行中日经济提携
C.转嫁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
D.解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
5.为灌输奴化思想,实现其同化政策,日伪政权在沦陷区加大了对下列哪一层次的教育在整个学制的学习年限中的比重? ( )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6.蒋介石集团与汪伪政权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 ( )
A.抗战派与投降派之间的矛盾
B.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
C.英美与日本争夺中国的矛盾
D.爱国者与汉奸之间的矛盾
7.抗战进入相持阶段,英美极力对国民政府进行劝降议和的主要目的是 ( )
A.避免日本向太平洋扩张,推动日本进攻苏联
B.借助日本消灭中共
C.保护英美在中国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利益
D.鼓动蒋介石国民政府消灭中共势力
8.抗战进入相持阶段,蒋介石集团不敢与中共彻底破裂的主要原因是 ( )
A.日本改变对国民政府的政策
B.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C.人民抗日要求高涨
D.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
9.1940年,重庆的米价在1—9月份短短的8个月里竟涨了21倍。导致米价暴涨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四川地区的自然灾难
B.四大家族无限制发行法币
C.中日战争破坏
D.日本对农业资源的掠夺
10.百团大战前,八路军总部的战争预备令中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国内困难的增加,投降危险亦随之严重……”其中,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动”主要是指 ( )
A.日本改变侵华方针,加紧诱降国民政府
B.法西斯德国在欧洲发动西线攻势,取得重大胜利
C.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D.德意日三国正式结成三国轴心军事同盟
11.使得日本惊呼“对华北应有再熟悉”的战争是 ( )
A.平型关战争 B.台儿庄战争
C.武汉保卫战 D.百团大战
12.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这是因为它 ( )
A.沉重打击了日伪军
B.提高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威望
C.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D.扭转战局
13.抗战相持阶段,日本集中侵华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是为了 ( )
A.占领所有的敌后失地 B.解除后顾之忧
C.建立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 D.镇压中国革命
14.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反“扫荡”中,执行的作战方针是 ( )
A.以运动战为主,配合游击战
B.以游击战为主,配合地道战、地雷战
C.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
D.化整为零,各自为战,歼灭敌人
15.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 )
A.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B.整风运动
C.《论持久战》 D.中共七大
16.下列哪项政策是属于调整生产关系的? ( )
A.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B.抗日根据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C.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原则
17.日军在沦陷区掠夺工矿业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有 ( )
①殖民机构直接控制 ②委托经营 ③中日合办 ④军事治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实行独裁统治,其特征为 ( )
①一党专政 ②控制人民 ③特务统治 ④保甲制度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中国共产党在1941年至1942年,为坚持抗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其中两个中心环节是 ( )
①整风运动 ②反“扫荡” ③大生产运动 ④精兵简政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始终存在的原因在于 ( )
①日本始终坚持灭亡中国的方针 ②中共与妥协投降行径果断斗争 ③蒋
介石反共但又不敢彻底破裂 ④英美等反对统一战线破裂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虽然美国海军主力集中于太平洋,但陆军主力的使用始终受到欧洲战场的限制。法国二战史学者亨利·米歇尔写道:“事实上,由于英军和美军兵力不够,惟一对日军作战的陆军就是中国的陆军了。”
材料三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假如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四 二战期间,中、美、英三国伤亡损失情况统计表
①依据材料一、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②材料三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为何未能出现?
③材料四反映了哪一种现象?
④材料三、四突出地说明了什么问题?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为了对付长期的作战,当将以前的对华处理办法明确修改……攻占汉口、广东(州)作为行使武力的一个时期。然后,主动地指导新中国的建设,非凡防止急躁。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其内部进行基本工作——恢复治安……
治安地区大体包括从包头连接黄河下游、新黄河、庐州、芜湖、杭州一线以东的地区。……为了迅速达到治安的目的,当固定地配备相当的兵力……
除上述以外的占领地区,则作为作战地区。……根据敌我形势而配备的兵力,要限制在必要的最少限度内。
……亲日政权的扶植,非凡是有关亲日政权的统一,其主要目标是使之逐步稳健地发展。
——摘自1938年12月日本陆军省、参议本部《昭和十三年秋以后对华处理办法》
材料二 日军在当地独立生活的必要物资及属于物资动员范围之物资,非凡是对地下埋藏资源,帝国对华要求数额之全量应如数取得。
在取得上述以外的一般物资时,只要治安情况等当地形势许可,则避免通过压力取得,而尽量尊重中国的习惯和原来的经济组织,通过正常的经济手段,圆满且恰当地取得之。同时应避免过分压迫民需,非凡是食品资源,以资收揽民心,且便于我之长期取得。
——摘自1941年1月日本《对华长期作战策略要领》
材料三 每当学校举行朝会或逢到日本什么纪元节、明治节、天皇诞辰纪念日的时候,全部学生被命令向太阳旗致敬,唱日本的国歌,向天皇所在地方的东方遥拜,并听“日满不可分”、“日满一心一德”、“民族协和”以及“忠君”、“服从”等反动训诫。
……在伪满的修身教科书上,日寇尽量赞美与宣扬中国封建时代一套吃人的旧礼教,如什么“尊孔”、“忠君”、“以服从为伦理的第一要件”……
——摘自1943年9月《解放日报·东北沦陷十二周年纪念特刊》
①分析材料一,概括日本对华作战的方针政策与战争初期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②材料二体现了日本怎样的侵略方针?它强调通过“正常的经济手段”取得一般物资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实际情况如何?
③材料三揭露了日本怎样的侵华政策?日本大力宣扬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④你如何理解上述日本侵华方针政策的内在联系?对此你有何熟悉?
三、问答题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何改变?其改变的原因有哪些?对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试结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史实,说明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主要区别和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D 4.D 5.B 6.C 7.A 8.D 9.B 10.B 11.D
12.C 13.C 14.C 15.B 16.B 17.D 18.A 19.A 20.C
二、材料解析题
1.①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使分布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兵力不足。
②中国假如放弃抗战,日军腾出兵力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该结局未能出现是因为中国战场,尤其是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③中国在抗战中付出了比美英大得多的民族牺牲和损失。
④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①速战速决改为长期作战;集中兵力进攻中共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扶植傀儡政权。
②以战养战。原因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目的是收拢民心。实际上都是通过军事手段强制加以实行的。
③民族同化和文化愚民政策。强迫学生接受封建奴才思想,培养对日本绝对效忠服从的年轻一代,便于进行殖民统治。
④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把中国沦为其殖民地的手段。日本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成性,手段野蛮而又残酷。
三、问答题
1.①改变: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逐渐改变了侵华策略,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②改变原因:日军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着日军后方;相持阶段到来,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产,国民党在抗战开始后仍坚持一党专政和反共反人民的基本立场。③影响: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成为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工具;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正面战场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和蒋介石的联合进攻,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
2.主要区别:①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
②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政府的200万正规军;后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还有民兵。③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政府的统治区域内划分成若干战区,狙击敌人的进攻;后者在日占区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④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大兵团的大会战,打的是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后者是小规模的伏击战,打的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的运动战。⑤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后者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相互关系:①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其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驱逐日寇的总目标是一致的。②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积极反抗,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③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反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而没有敌后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不可能到来。④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两个战场互相配合,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