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原一个真实的大唐诗人元稹
|
可怜孤松意 不与槐树同 ——还原一个真实的大唐诗人元稹 [作者] 龙 克 [提要]“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留下这两句千古绝唱的大诗人,名字叫元稹。这位与白居易齐名的中唐文坛主将、官至宰相的人,一直“蒙冤”而不申。本文作者通过阅读元稹大量的诗文原作,和对诗人众说纷纭的文章著述,从元稹的人生经历、思想、文学成就、文学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阐释,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大唐诗人形象。 写在前面的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直萦绕、纠缠于我心灵深处的这两句诗,不知是那个年代、什么情况下开始萦绕、纠缠的。大概从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吧,可“少年不识愁滋味”,没有咀嚼出它的意味来,只是囫囵吞枣地写进作文、挂在嘴边,卖弄风骚。青春岁月,迷茫蹉跎,有所体悟,终究是一知半解,不得旨意。进入不惑,总被一个“惑”字所困扰,常常“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方知“曾经沧海”因了梦忆,梦至渺茫而吟;“除却巫山”缘于思念,思到无涯而生。人生的体验如此入骨入髓,情怀之大悟这般知深知痛,千古风流人物,当有第二? 留下这两句千古绝唱的人,名字叫元稹。“元”,乃浩瀚大漠中之姓氏;“稹”,意绿草树木而繁茂。欲将大漠荒原变为郁郁葱葱之人,却一直灰色而不清、“蒙冤”而不申。说他“薄情”者有之,论他“巴结”者有之,甚至以现代术语,道他“政治”不清、“人品”低下、“道德”可恶者亦有之。以至在撰写元稹纪念馆文字介绍时,有人提出对其人品、政治避而不谈,文字介绍里不说,楹联中牵涉“宦海”、“为官”字眼的不用。这样一位与白居易患难与共、诗文齐名,其诗歌在当时得到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广泛喜爱,形成元和、长庆年间中国大地上全民参与、讽诵元白诗歌达20多年的一道风景线的大诗人,但在其身后,白居易却“一枝独秀”,元稹则成了“明日黄花”,几乎风光不再。 然,我却不信!2007年的冬季,因撰写元稹纪念馆展厅文字,我不得不阅读这位诗人大量的原作,和对他众说纷纭的文章著述。让我倍感欣慰的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三次印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篡、吴庚舜和董乃斌主编的《中国文学通史系列·唐代文学史》,以洋洋2万余字的篇幅,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元稹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开拓创新的文学思想、举世公认的文学成就。国家顶级权威研究机构、出版社、研究员(吴庚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院研究生院教授。董乃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及李商隐研究会会长等。)对元稹2万余字的评说,却自始至终找不出那些“问题”,更无“巴结”、“败坏”之恶论。掩卷而思,我的心中卷起难以平息的波澜。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元真《遣悲怀》)一位饱经沧桑的罹难诗人从长安古道走来,从历史的烟云中走来。他的身影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清晰,渐渐高大。 一、人生历程:宦海浮沉一生苦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乃金石玉声,至理名言。了解一个诗人,如不从研究其人生轨迹、心灵历程着手,再好的评说,也只能是臆想。认识元稹这样一个大诗人也一样。 鲜卑后裔 大唐安史之乱(755-763)后16年,既779年的春天,元稹出生于依旧山河破碎、百废待兴之际。他字微之,别字威明,行九,世称元九。祖籍洛阳(今属河南),六世祖元岩迁居长安(今西安)。元氏是北方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时为赫赫皇族,周、隋两代显贵辈出。入唐后,家族经安史之乱而衰微。祖父元悱,仅官至县丞。父亲元宽尚武多才,却长期沉沦不遇,贞元二年,即在元稹8岁时,父卒。父亲家富藏书,著有书稿《百叶书要》(已佚)。作为鲜卑族的后人,元稹血液之中积淀着深厚的朔漠文化渊源。西域的漠北文化与南方礼乐文化是有很大差异的,主要表现为不守礼法、尚武精神及女权的高扬,影响至人的心理、行为上则体现为观念的开放。贞观以来,一直有崇文抑武的趋势,胡姓大族不得不要经历一个汉化的转变过程。这样强行的文化融合,就会造成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的多重性——既天生渴望奔放、热烈,又不得不通过严[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元稹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还原一个真实的大唐诗人元稹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友情深深深几许:元稹和白居易之间的友谊 |
下一篇文章: 正名大诗人元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