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西厢记:唐代少女被始乱终弃的真相元稹的
〈莺莺传〉是一个关于初恋的故事。王实甫的〈西厢记〉则不是,它的结局太完美,有鸵鸟主义的嫌疑。 一件事情发生很久以后,人们往往会忘记它的本来面目。在开始的时候这个故事里有三个人:张生或者元稹和崔莺莺,后来又多了一个,变成:王实甫,张生,崔莺莺和红娘。在元稹的故事里他就是张生。这样说是因为许多人认为〈莺莺传〉就是元稹的自传小说。所以虽免不了给自己贴贴金,但在多数时候他还是写得很老实的。王实甫就不一样。他的态度比较不端正,有点儿恶搞,心态是〈反三国演义〉那种的。某种意义上说,他就是红娘,使劲地把两个人撮合在一起。王的故事比较受欢迎。(当然那是在过去。现在都是没人看的)因为他写的结局更完美,起到了那个时代的少女漫画的作用(男生也可以当成励志故事来看)。我想对于王编的这个结局崔莺莺是肯定比较满意的,张生会觉得不自在,红娘的心里却应该是酸酸的吧。 元讲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姓郑的寡妇要回长安去,路过蒲州的时候她住进了城东十余里的普救寺。为什么一个寡妇会住到庙里去呢?元才子没有说。我猜想这个庙应该是很大很空的,中唐时候社会经济不如从前了,和尚也变少了。于是这个庙的领导就组织大家发展三产,开了一个客栈。当然还存在着另一种可能就是嘿嘿我就不多说了。更离谱的是张生竟然跑去跟这个郑寡妇攀亲,认了她做自己的姨母。由此可见张生是一个很爱交际的男生。但我认为张生这样做是为了接近郑寡妇的女儿(现在已经变成他的表妹了)。故事开始的时候她已经十七岁了,在唐朝这是一个应该赶快嫁掉的年龄。〈国语〉里说:“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当然那是战争时期。张生和莺莺所处的时代则不一样,那是安史之乱后的第四十年。唐朝的形势有点儿像现在的中国。中央的精神也是讲民族复兴,虽然有些地方闹独立,但社会基本上是安定团结的。请注意我说的是基本上,郑寡妇就比较运衰,因为她们遇上了蒲州军队的哗变。 哗变的原因据说是这支军队的监军——一个叫丁文雅的宦官不擅抚军所至。唐朝用宦官做监军有着悠久的历史:“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硬道理可不是老毛发明的。皇帝对领兵在外的将军不放心,就派自己信任的太监去看着。久之就成了惯例。而且监军的权利越来越大,变得常常能左右军队行动,甚至处决皇帝不满意的将军。现在人气很高的高仙芝,封常清就都是兵败后死于宦官之手的。相比于他的各位前辈,丁文雅算是够菜的。哗变的结果是官军变土匪,“大掠蒲人”。郑阿姨感到事情不妙,因为她是个有钱人,又死了丈夫(活着也不一定有用)。当兵的肯定会来抢她。如果她再自恋一点,觉得会被劫色也说不定。写到这里忽然想到高中哲学课本里的至理名言:要辩证地看问题。蒲州军乱对郑阿姨来说是件坏事,对张同学来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了。前面说到张生是一个爱交际的人,他认识了一些蒲州军队的将领。唐朝是一个尚武的朝代。读书人结交武人很平常,但是这一次张生的这帮哥们儿可派大用场了。他们派人保护了普救寺里的郑阿姨母女,使她们免受乱军的骚扰。张生的这些哥们儿竟然能操纵乱兵?看来这并不是一场单纯的哗变,极有可能是这些军官利用士兵来跟朝廷讲价钱。靠这邦阴谋家帮忙当然不利于王实甫把我们的张同学写成元朝的少女杀手,所以在后来的〈西厢记〉里这一段变成了张生和白马将军杜确一起平息了这次军乱。杜确的外号很帅,而且也很有实力,是一个有前途的年轻人。所以王实甫在〈西厢记〉里安排郑阿姨动员莺莺嫁给他。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张同学估计就要挂了。可是在元才子最初的记载里张生并不认识杜确(我这么写元才子泉下有知的话大概会很愤怒:“妈的我认识谁还要你来告诉我?”)。而杜确在〈莺莺传〉里也完全是一个背景人物。我想这大概有两种可能:一,郑阿姨是一个重义气的女人,她很感激张生保全了他们母女,想把女儿许配给他。后来郑阿姨就一直装傻,还给张生提供了不少机会;二,郑阿姨确实想过把莺莺嫁给杜确,但杜确是一个只会打仗的肌肉男,莺莺不喜欢那种类型(唐朝可不流行刘翔,受欢迎的恰恰是张生这种装纯情的男人)。不管怎么说,蒲州平定之后,郑阿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宴请自己的外甥加大恩人张生。而这一天也正是张同学等了好久的了。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元稹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揭密西厢记:唐代少女被始乱终弃的真相元稹的详细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