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思>>元稹
经历过广博沉静的沧海,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何处寻找那片烟云梦幻?沧海只为回眸一笑,云也翩然,佳人难得。不知在元稹的心目中,是妻子韦丛的离去使之哀思难忘,还是为他抱着鸳枕投怀送抱的莺莺难舍?很多人说,《遣悲怀》是元稹怀念妻子韦丛的,也有人理解为他是初恋难忘,写给莺莺的。也许当时,他在选择命运的时候,也是无奈的吧!半生的情缘有时要用一生去怀念,寻遍红尘,此等痴情很难得!?
元稹,15岁便以明两经擢第,因寡母家贫,只得借住寺中。那时的他,只有十七岁,也应该是飘逸俊朗的吧,不然娇艳的莺莺怎会与他一见钟情?《会真记》里的莺莺,邂逅了张生,由此便多了一部《西厢记》。双文——莺莺的原型,元稹的初恋女子。那令人惊颤的美,在瞬间摄走了张生的魂!“则著人眼花缭乱,魂灵儿飞在半天”。就在莺莺的娇羞脉脉临去那一回眸间,爱情瞬间像花一般绽放了,来的那么突然!爱情是甜蜜的,令一颗小小的心儿千怀万念,这种感觉只有初恋才会有吧。?
能在封建礼教森严的情况下,战胜至酷敢于表白的,是多么大胆!爱是热烈的,放纵的心难以控制。她也曾挣扎过,还是不顾一切的来了,深情款款的抱着鸳枕来了。他张生此时是欣喜若狂的吧!“岂其梦也!”暗香浮动,佳人脸似花含露,不是做梦是什么?两颗年轻的心,任谁也阻挡不了,何况热心的红娘还在帮忙。这个,王实甫看的比我们明白多了,那日见到红娘,张生想的是什么?“若供他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他叠被铺床。我将小姐央,夫人央,我亲自写于从良。”很想笑,也很鄙视此时的张生,小姐多情,丫鬟也不放过。王实甫太厉害了,只一句就道破了元稹的本性。这也注定了莺莺与他的露水姻缘。果然,他走了,身赴长安,求取功名。他们的爱如此浅薄。暗夜里的双文,会不会幽思哭泣,这已不重要了,“低迷隐笑原非笑,散漫清香不似香。”思念成殇,双文不似文君可以写锦水汤汤,她的等待也终无望。消息传来,元稹娶了韦夏卿的女儿韦丛。薄情吗?负心吗?即薄情且负心,又为何写下“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娃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的诗句?莺莺的醉人香气在他心里香了二十年不忘,不忘的是当时心动的感觉还是她的花容月貌?这动人的诗句不过是薄幸的遮掩而已。?
韦丛,元稹的发妻,聪慧文雅的大家闺秀。二十岁嫁给元稹,二十七岁就病故了。在这七年里,韦丛不嫌弃元稹家贫,勤俭持家,相夫教子。不知他们是否恩爱,只知那年韦丛病重,元稹在四川做了通州司马。在当时,薛涛名气正盛。薛涛与元稹的爱恋,是相悦的吧。才子佳人吟诗作对,不尽融洽。双双和诗“雨送黄昏花易落,美人何以堪迟暮。粉红诗笺逐水流,流到扬州元朗处。”诗中的浓情蜜意,韦丛岂知?元稹真的很厉害,要说双文那时年轻,薛涛却是历经红尘的奇女子呀,阅人无数,经历复杂,她对元稹也钟情的很,可惜好景不长,他又要离去了。“朝暮共飞还,同心莲叶间。”一场风花雪月的梦,了断了薛涛的痴愿。薛涛在诗中也隐隐的提到过“乱猿啼处访高塘,一路烟霞草木香。小色未能忘宋玉,水声尤是哭襄王。”去找他,没能如愿,薛涛果断的结束了这段无望的爱。爱情太脆弱了,在欲望和名利面前有时是那么不堪一击。治国齐家平天下是他们肩负的责任,元稹这样如此注重功名的人大概也会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不过,他也因此尝到了因果报应。七个子女一一夭折,他死于雷击,连他最好的朋友白居易给他写的墓志铭中都讥讽他“以权道济世,变而通之”。这就是元稹的最后结局。“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那份痴情感恩,只剩下张生的薄幸!我心无说处,只待后人评说吧!
月,千载风里照亮过多少故事。如水的月下,他翩然而来。风月情浓,情愁万点,锁在眉梢。悠然间,一声叹息落在了耳边,一滴清泪溅碎了青石板。双文的琴声又起,云鬓如烟,暗香袅袅。一曲高山流水里传来“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的低吟,,哀怨缠绵。
虽然元稹到处留情,但却对每个女子都心怀眷恋。爱,是会有遗憾的,圆满了,就没了那些怀念的诗句了。“元白”曾齐名,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