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里,于光远对我说:“你现在这个情况,再在中宣部工作很难了,到哲学所自然辩证法组去吧!”
他不是抛弃我,而是安慰我、爱护我。然而他对形势的发展完全估计不足。不久,砸烂中宣部“阎王殿”,部长、副部长、处长、副处长,都被当作“阎王”、“判官”揪了出来,于光远自己也被揪出来了。不单涉及“二月提纲”,不单涉及“方求”文章,还涉及整个中宣部。连哲学所的造反派也来中宣部煽风点火,也来要我写交待和检查,也来揪斗我和于光远。有一次哲学所批斗于光远,还要我去陪斗。
记得于光远曾向人描述他的第一次挨斗,形容他被戴上高帽子的状态怎样可笑。看来他是故作轻松,其实他的心情是不可能轻松的。
10强将手下无弱兵
很多人说中宣部的科学处是一个出人才的处。
于光远领导科学处,时间不过十二年,拿自然科学方面来说,人员不过十来个,就有所谓“十来年,十来条枪”。他的部下,科学处的干事们,后来几乎个个都是不同岗位的得力骨干。
“强将手下无弱兵”,这是光远爱说的一句话。在科学处,他为干部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他鼓励我们结合工作和专业进行研究和写作,支持我们开拓新的领域进行思考和探索。
党的十五大期间,我遇到明廷华,他也是光远领导下的科学处的干事。他笑眯眯地对我说:“你注意到没有,在十五大的与会者中,从我们科学处出来的人竟有五个!”我倒没注意,问他,他扳着指头数,果然是:大会代表有三人:郑必坚、明廷华、龚育之;特邀列席代表有两人:于光远、林涧青。郑必坚曾两任中央委员,林涧青曾任中央候补委员。
科学处出了院士!
于光远是一九五六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第一批学部委员。
科学处还出了自然科学方面的院士!
中宣部的干部要成为自然科学研究方面的专家自然不可能。但是从中宣部出来,到自然科学研究机关长期做专业研究,取得成就,则是可能的。何祚庥就是一个。
有人说,科学处人才多,“右派”也多。当年被划为“右派”的侯德彭后来相继任广西大学校长、广西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科委主任、教委主任,还担任过广西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陈远在山东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科学处这些人后来的发展和当选,当然不全是由于在科学处做过工作,但在科学处做过工作,在于光远的领导下受过思想、理论和政治训练,这对后来的发展和工作,不是没有意义的吧!我自己就深有这样的体会。
11于光远的凝聚力
“文革”之后,拨乱反正,中宣部恢复了,成立了新的中宣部,但科学处没有恢复,自然科学工作完全划归国家科委管了。
科学处不存,但科学处这一批人还在,友谊还在,于光远的凝聚力还在。尽管经过了不少风风雨雨,但毕竟我们有过一段共同的经历,有共同的回忆和共同的感情。所以,中宣部科学处在北京的同事们,形成了一个惯例,每年至少聚会一次。起初是轮流在各家聚会,每人带一道菜去。后来条件好了,就到餐馆去,近十年都在文采阁。虽说是轮流做东,实际上于光远请客的次数最多。每次聚会,大家亲切交谈,忆往瞻前,十分愉快。
近些年来,于光远每年都要发给我们一封他亲自写的新年贺信,讲述他一年里的工作和身体情况。他那永不停顿的进取精神,每年都给予我们新的鞭策和鼓励。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