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嘉祐元年(1056年)春天,未满20周岁的苏轼和弟弟苏辙在父亲陪伴下,离开家乡,踏上了进京赶考的路程。一路上,他们走出剑门、翻越秦岭、经过关中后,继续向着东京汴梁跋涉而来。在苏轼的一生沉浮中,这实在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但它却属于一个伟大时代渐渐开始时的紧密一环。
推荐阅读 骑友助阵株洲最牛婚礼 这趟自行车迎亲之旅的距离有11公里,沿途市民驻足观看,为新郎新娘鼓掌鼓劲。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举行(图)[资讯] 母亲为博士女征婚带房产证表诚意 [资讯] 美院毕业夫妻裸居走光遭邻居怒批 [财经] 中国离婚率最高的十大城市(图) [科技] 美刊评十大危险植物(组图) [健康] 人体防癌指南教你如何预防 [健康] 惊!这些食物竟能给我们催眠 中方愿与日方深化建设东亚共同体[旅游] 惊叹!朝鲜小学生要学3门外语 [旅游] 蒙古国“剩女”为何如此之多? [历史] 图集:29军大刀队让日军丧胆 [历史] 老照片带你游览神秘中南海 [汽车] 29款跌势最猛的热销车盘点 [爱丽]梁朝伟被爆严重脱发 面临秃顶[爱丽]秋季养生 手传十法宝! ! ![爱丽]警!精华素使用的7大误区[爱丽]高血压不用长期服药--大揭秘 文/国家历史记者 刘永峰
北宋嘉祐元年(1056年)春天,未满20周岁的苏轼和弟弟苏辙在父亲陪伴下,离开家乡,踏上了进京赶考的路程。一路上,他们走出剑门、翻越秦岭、经过关中后,继续向着东京汴梁跋涉而来。
时节虽然已是四五月份,但在北方的崤山地区,偶尔还会有寒冷如冬的景象。这一天,父子三人在路过陕县二陵道的时候,寒风冷峭,纷纷洒落的白雪覆盖了崎岖不平的山道,使得路径难辨。他们乘坐的大马,被盖在雪下的乱石绊倒在地,折断了蹄脖,痛苦地呻吟着,不久死去。苏氏父子只好徒步在雪地里艰难地前行。向晚时分,他们投宿在渑池山间一家寺院。那一晚给初出远门的苏氏兄弟留下美好的回忆,寺里的老和尚不仅盛情款待了这三位远道而来的过客,而且在客人临走之时,还将寺内仅有的毛驴赠送给他们。苏氏兄弟感动之余,便做诗题写在寺院的墙壁上。然后,父子三人乘着毛驴在融化的雪地里离开渑池,向东而来。
在苏轼的一生沉浮中,这实在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但它却属于一个伟大时代渐渐开始时紧密的一环。
唯蜀有才
即便不论苏家的诗书传统,历史上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李白等这些“奇瑰磊落”的人物,也都是从那块隐藏于西南一隅的神奇土地上走出去的。这些走出四川的学人,所取得的成就,在每一个时代都是最顶尖的:司马相如是汉赋写得最好的,扬雄是汉代最为博学多才的作家学者,慷慨高蹈的陈子昂唤醒了唐诗的风骨,李白是唐诗作得最好的两人之一,而另一人晚年也入川了。于是,早在东汉,班固就已在感叹四川“文章冠天下”了。
而孕育出这些人才的四川,却悬隔四海、远离中原,也从来都不是中华文化的中心。地理上天然内向,而通往外界的水路、陆路都是那么凶险,极易造成四川的封闭与独守,我们却又看到它在文化上竟是那么开放。这是一些颇为费解的问题。
或许可以这样解释,四川地理的内向,客观上为川人出川带来重重阻隔,但在心理上却激发了川人“走出夔门”的强烈愿望。这是一种激烈的反弹,一种义无返顾的跨越。古蜀先民为了开拓视野,从未停息过蜀道的开辟,这一传统,也为后世川人在更广阔的天地里闯荡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四川从不畏惧与外界的交流,但在古代,往往是中原王朝最为强大的时候,它们的影响才能波及西蜀。因而当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打通入川的蜀道时,四川所吸收到的也往往是最为浩荡充沛的元气。这样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中原最优秀的文化往往浩然长存,并与当地的血统不断交汇融合。这也许是为什么四川的人才常以气象“大”而著称的原因吧。
李白出川之后,四川再次选择了沉寂,仿佛故意以漫长的积蓄,而等待下一次的爆发。果然,北宋1037年,四川倾其厚积300年的元气开始了又一次造化,而这一次它选择了眉州,选择了苏轼。
眉山钟秀
中国人的观念中,一个人若诞生在山清水秀的地方,那么他往往能得益于天地间丰沛的灵秀之气的滋养。
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年底,当苏轼诞生的时候,他所降临的人间,便是这样一个清秀美丽的地方。当时,眉州虽然不大、但依然舒适别致。镇上街道整洁,五六月间,路旁的荷花盛开,香气弥漫。像四川其它很多地方一样,这里山川秀美、景色迷人。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曾这样描写苏轼的故乡眉州:“在千年万古为阴云封闭的峨眉山的阴影中,在乐山以北大约四十英里之外,便是眉州的眉山城。”“幸亏战国时代李冰的治水天才,当地才有完整的水利灌溉沟渠,千余年来始终功能完好,使川西地区千年来沃野千里,永无水患。蟆颐山的小山丘下,稻田、果园、菜圃,构成广漠的一带平原,竹林与矮小的棕树则点缀处处。”这样的山水足够滋养出元气十足的性灵了吧。
当苏轼长到八九岁时,眉州的山间水上已经留下了他弱小的身影。他都是带着更小的弟弟苏辙一起玩耍,有山可登,有水可游,哥哥总是提着衣服先到。碰上不能过去的地方,小苏轼先是怅然很久,等到“翩然独往”时,则“逍遥泉石之上”,采撷林花,摘拾涧中的野果,渴了就喝一口溪水,见到的还以为是个神仙。
以后,在天庆观、在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