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散文
一、苏轼散文的主要类型:
1. 议论文在苏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又以政论和史论为主,其政论文多是针对现实而写,内容充实深刻,史论也大都是借古喻今,有较强的社会意义。代表作品有《教战守策》、《留侯论》等。他的议论文的特点是:第一,文笔纵横,放言高论,辞锋锐利,雄辩滔滔,具有浑浩流转、磅礴雄放的气势。第二,立意新警,随机生发,敢于摆脱成见而自创新意,善于翻空出奇而又能自圆其说。第三,善于运用浅显生动的比喻,来阐明深刻的道理。
2. 记叙文在苏文中成就最高,最富有艺术独创性,主要包括山水亭台游记、人物传记和碑传文等,代表作品有《石钟山记》、《喜雨亭记》、《方山子传》等。其记叙文的特点是:第一,随物赋形,意到笔随,如行云流水,变幻莫测,立意构思皆匠心独运,布局谋篇能毫不雷同。第二,善于体察自然景观和人情物态的精微神理,以爽利多彩的文笔进行艺术性的再现。第三,描写、叙述、抒情、议论错杂并用,旷观、达识、至理、深情和谐统一,既具有诗情画意,又具有思致理趣。
3. 小品文是苏文中独具风韵的妙品,包括书简、序跋、随笔等,艺术成就也很高,代表作品有《记承天寺夜游》、《答秦太虚书》等。这类作品的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随意挥洒,涉笔成趣,风神隽永,触处生春,舒卷自如,最能体现作者开阔旷达的胸襟和幽默洒脱的个性,也最能见出作者的真性情、真人格。
4.文赋至苏轼手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是宋代文赋的“绝调”。他以文为赋,骈散结合,既有传统赋体的讲究辞采,又融入了散文的灵活自然,更具有诗的情韵意境,情景兼备,哲思深邃,空灵奇幻,极富艺术魅力。
二、苏轼散文总的创作倾向
苏轼登上了唐宋古文艺术的高峰,向有“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李耆卿《文章精义》)的定评,他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散文风格,并使之成为有宋一代散文成熟而稳定的主导风格。他的散文既有宋文的共同特色,也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他学贯百家,广备众体,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涵纳儒、释、道诸家精华,将事、理、情融为一体,视野开阔,姿态横生,机变灵活,挥洒如意。苏轼的散文呈现出绚丽多姿的艺术风貌,其风格随文而异,倾吐自如,具有雄放恣肆、隽逸洒脱的鲜明特色,创造出了以极平淡而自然的语言,抒写出极深刻的哲思、极真挚的情感而又极富生命力的散文新境界。他挖掘了古文文体的巨大潜力,又显示了古文艺术的广阔前景,宋文至此而定型,中国古典散文的艺术传统至此而确立。
[作品讲读]
一、苏轼《前赤壁赋》
1. 此赋写于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是其抒情写景散文的名篇,也是宋代文赋的杰作。
本文主要叙写的是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情景和感受,抒写了江山风月的清奇景象和作者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感慨,探讨了宇宙与人生的哲理,也表现出作者在政治上遭到挫折的压抑、苦闷以及欲从自然山水和佛老思想中寻求解脱的复杂心态。
2. 全赋可分为五段。第一段写江上月夜泛舟赤壁之乐。第二段以饮酒歌唱的欢乐引出客人箫声的悲凉,表现出由乐到悲的心情变化,并顺势引出下文的主客问答。第三段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追忆历史人物的成败,慨叹人生的短促渺小,借客人之言道出自己仕途失意的苦闷。第四段以苏子的回答来阐明人生宇宙变与不变的道理,悲哀的情绪得以消解,显示出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第五段写主客二人转悲为喜,以开怀畅饮、兴尽酣睡收束全文。
3. 此赋的艺术特点:
(1)在表现手法上,把写景、抒情、议论融会统一。作者借助于江水、明月、清风等优美景色,把起伏跌宕的情感与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予以形象化的表达,情景交融,情理相生,创造出一种既充满着诗情画意而又蕴含着深邃哲理的艺术境界。
(2)在结构布局上,采用了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赋体传统手法,充分地表现了作者感情的起伏和思想矛盾的解决过程。全篇的感情由超然之乐而折入凄凉之悲,又由悲而转乐,环环相扣,一波三折,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赋中的主客问答,实际上是苏轼内心世界的自我独白,巧妙地表达出作者思想的矛盾与波折、挣扎和解脱的心路历程。
(3)在语言艺术上,表现出高超的表达能力和运用技巧。此赋既摆脱了汉赋句法的板滞,也一洗齐梁赋作的绮靡,语言形象优美,句式骈散相间,声韵铿锵和谐,既辞采绚丽,又自然流畅,堪称是一首美妙的散文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