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刘醒龙 >> 正文

 

值得关注的《圣天门口》

刘海建

  近日,由复旦大学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和《文艺争鸣》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刘醒龙《圣天门口》作品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长篇小说《圣天门口》是著名作家刘醒龙历经六年创作推出的长达百万字的鸿篇巨制。此次研讨会上,与会者主要就民间视角下构建历史和宗教意识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
  民间视角下的历史
  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认为:从《白鹿原》开始,产生了一系列反映近现代史的长篇作品,相比而言,《圣天门口》是有自己的特点的,作品时间的长度和它所包含的历史的反思性以及作家自己的重构性,都有所突破。尤其是对于汉民族民间史诗《黑暗传》的引入,为我们阐释历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民间视角,《圣天门口》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民间史。
  复旦大学教授栾梅健在发言中认为:百年来中国历史风云激荡,引起了中国现当代一大批作家的浓厚兴趣与创作冲动。新时期以来,一批作家开始以新的视角切入,重新思考历史、阐释历史,比如莫言的《红高粱》、陈忠实的《白鹿原》,都试图通过一个家族的变迁反映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而今天到了刘醒龙《圣天门口》这里,作家则更是以宏大的篇幅与强势的描写展现出了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原生态状貌。可以说,刘醒龙作品中对这种原生态的历史状貌的还原,为我们今天窥视那段历史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光东认为:好的长篇小说应该有一种命运感。这个命运感一旦表达出来,小说就写得比较好。刘醒龙的这部《圣天门口》在这一点上写得很好。人的命运的变化,整个生命的发展过程在各种因素的纠缠里面,是作品写得比较好的一个部分,因为他把民间的、政治的、情爱的纠缠在一起,人的命运不是某个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多个层面共同促成的。
  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王鸿生认为:对于民国以来百年历史的重述,我们还未获得真正令人满意的叙述方式。一大批作家为此寝食不安,他们想做出自己的表述,这表明中国作家在自觉地努力建立自己的民族叙事。这一百年的历史,肯定没有一个唯一的叙述,似乎我们又在期待着一个最终的叙述。哪一种叙述在各种叙述中竞争获胜、获得更多的认同,解决这个问题等于解决了一个极大的精神困境。在这个景观之下,我们来解读《圣天门口》是有一定文学史意义的。
  长篇史诗的诱惑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认为:作家经过了整个20世纪的艺术训练之后,一般用20万到30万字即可表达对世界、命运的看法,一些非常经典的作品都是二三十万字,而对于这么长的百万字小说,我则存在怀疑的态度。在今天这样一个传媒时代,小说若想和新闻、网络争宠已经没有任何优势,所以文学不如选择退守,回到纯文学本身上去。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作家对于小说长度的渴望以及史诗化的渴望又是很有价值的。
  青年评论家周立民认为:构成现在很多作家创作瓶颈的是历史的陷阱、史诗的诱惑、长篇的迷魅,所有的中国作家都没有绕开这个情结,刘醒龙的《圣天门口》也没有跳脱出这个障碍。小说家不需要理清历史的因果关系,小说家需要带我们去经历历史。《圣天门口》也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抱怨小说写得长,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写得太满。其实没有必要用80年甚至100年来描写心理历程,有时候十几年的长度就可以浓缩一百年的历史,甚至一千年的历史。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杨剑龙也认为:这样一个读图时代很少再有人能静下心来去读一部一百万字的小说,所以如果作者把三卷本缩成一部,那么作品的经典性、浓缩性的内涵可能会更好一点,同时,小说在面对发行、市场和读者时,所涉及的面也许会更宽一点。
  “圣”体现了小说的价值
  《文汇报》笔会主编周毅认为:我也不太认同其他人所说的《圣天门口》的“宗教性”,她说:刘醒龙本人值得评论和注意的地方,是他创作二十多年来一直有与众不同、很反潮流的东西,这也可能是他创作力很核心的一个因素:很善,从当年的《凤凰琴》到现在的《圣天门口》。他写《凤凰琴》的时候,我当时就说刘醒龙的叙述中表达了一系列意义。生活是有意义的,生活中有我们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解脱,不论处于什么样的世界这目标不变。作品表现出一种很强烈的浪漫精神,可见作家对种种很隔膜的力量都在顽强地驾驭,对种种不可调和的痛苦表现出让人敬佩的耐心。这部作品与其说描述了中华民族在上个世纪几十年时间跨度的一个面,不如说作家渴望描绘出希望人们用长达一生的经历与痛苦所能达到的觉悟。这一方面可以说是当代文学的这样一种脉络,对历史进行建构的功夫,另一方面是刘醒龙本人值得评论和注意的地方。
  复旦大学王宏图教授认为:作品中讲到历史上谁是第一个被杀掉的,谁是最后一个被杀,这是一个涉及人类文明的基本问题。在小说中作家关注的是暴力,这暴力涉及生命、价值,这实际上就是宗教的问题。针对宗教意识的引入问题,
  山东大学施战军教授在发言中则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小说从很多方面挑战了现在已有长篇小说的难度的极限。是描写从民国到现在这段历史,是从现实主义这种角度探入,从天赋、用力各方面来看这是部罕见的作品;《圣天门口》中嵌入宗教,比如梅外婆将基督教教义放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检验,一方面衬托出了梅外婆这些人宗教感的天真,但另外一方面也衬托出了另外一种宗教的顽强和不可熄灭,不妨将之称为自然神性。
  最后,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提出:小说里面很多苦难包括雪家这种接受苦难的一种态度我能理解。即使中国没有,但也需要有这样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刚好跟《白鹿原》有一个对照,它从民间产生出来其实也是传统文化当中的一套意识形态。《圣天门口》的题目为什么前面要加一个“圣”,我想这个“圣”恰恰体现了这个小说的价值。
  此外,在本次研讨会上,张新颖、朱小如、张业松、张芙鸣、李丹梦、徐春萍等诸多评论家还就小说创作的语言问题、结构问题,以及历史叙事、史诗建构等问题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刘醒龙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值得关注的《圣天门口》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