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代字,古人亦知之。清人叶矫然云“《笔精》哉李长吉诗本奇峭,而用字多替换字面。”并举例如吴刚曰吴质、美女曰金钗客,酒曰箬叶露、剑曰三尺水不、磷火曰翠烛等,实与长吉拗峭、奇艳风格相统一,至于优劣,不能一概而论。如剑曰三尺水、酒曰箬叶露、磷火曰翠烛等,著以形象色彩,比原字要生动许多。而关键,还不在此。清人董伯音《协律钩玄序》曰“夫长吉诗深在情,不在辞;奇在空,不在色。”可谓点中要害。李贺用代字著色彩,实风格所需也。比如红字,长吉著以感情、感觉,曰愁红、冷红。用情至痴处,意至深时,所视皆为情意,不复原物矣。古人有不察者,以雕锼病之,曰“故为险僻,欺世取名”(清庞垲《诗义固说》),亦为不知诗者。
三、品格之争
贺诗奇诡、幽奥、晦涩,历代论者不疑。然就其品格之优劣,则争论不休。褒之者曰:“李贺骨劲而神秀,在中唐最高浑有气格,奇而不诞,丽不入纤。”(清·贺裳《载酒园诗话》),贬之者曰:“以平夷恬淡为上,怪险蹶趋为下。如李长吉锦囊句,非不奇也,而牛鬼蛇神太甚,所谓施诸廊庙则骇矣”(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字字句句欲传世,颇过于刿鉥,无天真自然之趣。通篇读之,有山节藻棁而无栋梁,知其非大道也。”(明·李东阳《麓堂诗话》)。更有臆断者,牵强附会。明人钟惺曰“长吉奇人自不必言,有一种刻削处,元气至此,不复可言矣,亦自是不寿不贵之相。宁不留元气,宁不贵不寿,而必不肯同人、不肯不传者,此其最苦心处也。”(《唐诗归》);清人牟愿相曰“李长吉诗奇险,孟东野诗雕刻,皆凿丧元气之人,故效贫而贺夭” (《小澥草堂杂论》),诚为不善。另有言论于褒贬之间,明人王世贞《艺苑卮言》)曰:“李长吉诗心,故尔作怪,亦有出人意表者。然奇过则凡,老过则稚,此君所谓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不同风格,并无高下之分,所谓元气之说,更是不伦。元气中自有平夷恬淡、雄浑飘逸,然亦有峭拔幽怪、幽涩秾艳,难道幽洞怪石,奇松老鱼,不为自然尔?故宋人严羽曰:“玉川之怪,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沧浪诗话》)。至于风格,若本于真字,同类或有轩轾,异类则各有所长,各有所恃,岂可以此攻彼,求其全哉?所谓“奇则凡,老则稚”之论,貌似体道,实则空洞无物。
于此可见,古人论李贺,多有偏颇处。或以偏盖全,或陈陈相因,或作道学先生,或求全责备,皆缘不知诗之原理,且不作具体分析。论李贺如此,论其他人也必如此。可见古代诗论大有可商榷者。
清人陈本礼,作《协律钩玄》,论李贺兼刺诗论之弊云:“《新唐书》云,贺‘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径。当时无能效者’,盖其冥心千古,夙慧天生,凿险追幽,语多独造,往往未经人道,以自写其磊落郁积不平之气。集中如《李凭箜篌引》、《悲铜驼》、《北中寒》、《假龙吟》、《昆仑使者》等篇,皆愤激痛心而出之者。又若《春坊正字剑子歌》、《贵公子夜阑曲》、《老夫采玉歌》、《洛姝真珠》等作,咸感切当时,目击心伤,不敢暴扬四政,总托于寻常咏物写景,不使人易窥其意旨之所在。不善读者,遂谓贺诗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更有谓贺当稍加以理者,嗟乎,以此意读贺,使长爪者有知,宁不哑然地下乎?……杜枚之才名绝世,犹云不敢序贺诗,其风樯阵马等譬,摹精绘神极诣,赞叹不置,可谓精且深矣。然至于求取情状,离绝运去笔墨畦径,尚有间,亦殊不能知之之语。后学管窥蠡测,乌睹所谓井外之天与全豹之斑耶?近唯姚文燮云‘贺之为诗,其命辞、命意、命题,皆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倘不深自韬晦,则必至焚身。斯愈推愈远,愈入愈曲,愈微愈减’等论,似得其措辞本意。此外评注诸家皆扪烛扣盘、隔靴搔痒耳,遂使庐山面目,顿失本真。其弊在于不知人论世,不体味比兴,不察脉切理,不甄辨别字,辄盲引瞎据,抄袭陈言,以致以讹传讹。或随文敷衍,穿凿附会,具此种种魔障,故言愈卮而义愈隐,此牛鬼蛇神适足来,不知之口实也。”实警策之言也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