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医院里的主治医师
她曾当过镇长助理
刚刚评出的“2004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上,她的作品《右肋下》排行第十
阳光里,她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一身卡其色的休闲服,胸前一条长长的骨质项链特别显眼。亲切自然如邻家阿姨,这就是厦门作家赖妙宽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弃医从文纯属偶然“千万不要把我跟鲁迅相提并论,实在不敢当。”面对记者将她与鲁迅的比较,赖妙宽连连摆手,“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出于忧国忧民,而我改行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赖妙宽从小便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从事医生职业之后也没有停止过业余的创作。80年代初,赖妙宽创作了她的短篇小说处女作《谁之过》,小说叙述的是学生时代的爱情与世俗之间的冲撞,展现了每个人都曾体验过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格格不入。小说完成之后赖妙宽将之投向《福建文学》,哪知一投即中。
“当时《福建文学》编辑部通知下来,在单位(医院)里简直引起了轩然大波。”回忆起处女作发表的经过,赖妙宽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当时《福建文学》编辑部通知我到福州编辑部修改这篇稿子,事情传出去后,医院非常隆重地对待这件事,领导亲自为我安排差旅行程,将我送到福州的编辑部。我现在还记得当时我们医院副院长握着编辑主任的手说,‘小赖我就交给你了!’”回忆起这段往事,赖妙宽十分感慨,“你们无法想象在当时文学的力量有多么大,而且要在《福建文学》这样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是非常不容易的。编辑部每天都要处理不计其数的稿件,基本上是万中取一。”赖妙宽的这篇处女作主要描写了当时女学生之间纯纯美好的感情,后来一些评论家给这篇文章下的评论是“触及世俗封建的东西”。“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编者还给我这篇文章写了一个案注,‘此文作者是一个21岁的内科女医生’,结果刊出后读者开始不断来信,反应很热烈。”
“在那个年代,社会各方面对文学隆重的感觉会激发每个文学青年的写作激情”,正是这成功的一步,令赖妙宽迈向了专业作家生涯。“后来漳州文联得知此事后非常重视,他们当时一份内刊正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于是我就顺理成章地开始了创作生涯。”回忆自己步入文坛的经历,赖妙宽觉得自己是幸运和顺利的。
“1996年以后我的作品逐渐增多,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省里面让我当专业作家,到基层挂职。”“其实我并没有特别追求要走上文学这条路”,赖妙宽告诉记者,这次成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她的写作热情,之后不久《福建卫生报》就与赖妙宽联系,想让她到那里工作,结果赖妙宽还是推掉了这份工作,“一直以来我都是把文学当作业余爱好,如果当时我的作品只刊发一两篇的话,我是不会踏上文坛的,只是后来我的文学创作一直都非常顺利,从医界跳到文坛也就水到渠成了。”获奖作品《右肋下》与医有关赖妙宽的作品背景似乎都离不开医院的影子,这次2004全国优秀小说获奖作品《右肋下》也不例外。
“医生的经历对我的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我不由自主就将故事安排在那样的背景下,因为那是我所熟悉的。”赖妙宽坦言,“实际上我觉得医生的经历和文学创作之间有着很内在的联系。一个人在社会中沉浮,很容易就忘记自己作为人最本质的东西,但是无论他在社会中如何修饰自己,一旦进入医院,都要蜕去那层表装,把最本质的自己展现出来。只有在医生面前他是裸露的。医生的身份让我更清楚地看到一个真实的人,也就很自然地把这些观察和思考融入到作品当中。”
“人一生所获得的荣耀和名利,都是由身体完成的,然而人们却陶醉于自己的能力,对身体视若无睹。有一天,不,总有一天,身体会弃他而去,能力将随之消失。这个被他忽视的,每天无聊吃喝拉撒的肉体,此时变得强大而自在,让他都不敢相信这也是自己。他不知道自己跟它是什么关系,朋友还是亲人,或者根本就不可分割......”
“我写的很多东西都不由自主地往我熟悉的环境靠拢,包括小说需要的情节、情景和故事氛围等等。”
“不只《右肋下》,我想写的就是人的本质,我想把人还原为生命本质”,赖妙宽表示,现代人过分看重追求财富、事业,往往忽视了创造这些财富的肉体生命,如果不注意日常的呵护,在重压之下也会崩溃。
从医经历让她接手创作《林巧稚》“传统小说跟网络小说没什么区别,只是传统的报纸期刊会受到较多的限制,而作品通过网络却可以传播得更远。”赖妙宽认为,“好作品是不会被读者抛弃的,作品好总是有读者喜欢,任何人都不想守住旧的东西,但网络没有刊物编辑的把关,作品的质量会参差不齐,读者在得到方便的同时,也会被动接受一些垃圾。”
临别时,赖妙宽告诉记者,也许是因为她曾经有过当医生的经历,目前她正在接手创作长篇小说《林巧稚》,林巧稚是国内有名的妇产科专家,21岁前一直居住在厦门鼓浪屿。
赖妙宽表示,这部小说的写法不会像传记文学,故事性将更强,目前小说人物的构思和收集素材的工作她已经完成,小说主体部分也完成一大半,预计年内可推出。年轻时想当“陈景润”1977年,赖妙宽高中毕业那年,正好是知青们“上山下乡”的最后一届。“当时我并不需要参加,而且由于是最后一届知青,数量并不是很多,还得到父母所在单位报名参加。但是那时候我年轻气盛,认为高中毕业后应该‘投人新生活,走入新社会’,因此执意要去。”
在赖妙宽的坚持下,家人最终同意了赖妙宽的决定,她也如愿以偿地跟随知青队伍来到长泰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