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公主的女儿

作者:赵大年[满族]

  

十一
  叶处长并不常到余虎的研究院来,偶尔来过几次,也是“顺便”坐在院长的小轿车里,隔着那层丝绸窗帘,认不得路。今天她忧心忡忡地搭乘公共汽车来找丈夫,确实出了不少洋相。先是不知道该坐几路车,继而又不知道在哪儿转车,最后还不知道在哪一站下车,问来问去,结果走进了另外一个研究院……等她下午4点钟找到余虎的院长办公室里来时,只见丈夫正在和张兴谈话。
  “二姨!”张兴激动地迎了上来。
  “啊!你们已经……认识啦?”叶绿漪心头一热,差点把外甥儿搂在怀里,就搬着他坚硬的双肩,仔细地看起来。啊!3年来,她第一次发现这孩子也长着端庄的额头、英俊的慧眼、高高的鼻梁、小嘴薄唇,果然是龙子龙孙!她又感到一阵惭愧,觉得自己既对不起父母,又对不起丈夫,对不起给大红门开了3年汽车的这个孩子,她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就双手紧紧地拉着张兴坐在了自己身边。
  余虎倒是思想开朗,快人快语,哈哈大笑起来:“四喜临门呀!第一,你双亲健在,骨肉团圆!第二,我已经交下了一个好朋友,连襟老兄张铁腿!第三,有了一个自学成材的好外甥!第四,我可以去拜见老公主,当一名传奇式的驸马爷啦!哈哈……这拜见泰山岳母的礼节,你可得先教教我!”
  看着丈夫的欢快样子,叶处长简直有点生气了。心想:我整整背了32年的家庭包袱,叫你这三言两语就全都解脱掉了吗?“思想太简单!”她没有说出声来。刚才在公共汽车上,叶处长还替丈夫盘算过呢:他是贫农出身,战斗英雄,一院之长,55岁,在高级干部当中还算个青年哪!多说也是个年富力强的中年,前途无量!我这个做妻子的,必须再一次做出感情上的重大牺牲吗?必须以“回避”父母为代价来保护丈夫的前途吗?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呢?我正是要找你商量这件事,才在丁字胡同里摔了那一跤……可你倒想得开,满不在乎,当着张兴的面就说要去拜见老公主,那,“将来政策一左,怎么办?”这句话她说出了声。
  “左?”余虎似乎猜透了妻子的心,连忙安慰道:“不要怕!再搞极左,那就不是咱们一家一户倒楣的问题啦,那就是中华民族倒退几十年的大灾难!所以,你放心,全国人民决不会答应!”
  “你就不怕受……影响……”叶处长本想说“爱连累”,因张兴在场,才改了口。
  “影响?谁影响谁?”
  “我的父母,是贵族,脾气怪……”
  没等她说完,余虎又笑起来:“不是贵族,是劳动人民!要是再搞那种‘查三代’,连你也是贵族!哈哈,至于脾气嘛,我多加小心就是罗,对对,快说说你们旗人的规矩,我要见了岳父岳母,是行什么礼?打千儿还是万福?一定很有趣儿!”
  “叫爹叫妈,双膝跪倒,磕三响头!你干不干?”叶处长没好气儿地说道。
  “哟!麻烦啦,我堂堂战斗英雄,研究院长,趴在地下磕头可难为情……有没有什么文明点的变通办法,比如三鞠躬之类的?”余虎挠头皮了。
  叶绿漪确实认真的考虑过这件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黄家的规矩,叶家的规矩,岂容女婿不磕头哩!嗐,我真傻,不磕头也行啊,有先例可援嘛!记得爸爸从前讲过这件事:当年老佛爷慈禧皇太后召见各国驻华公使及夫人时,李中堂李鸿章就发明过一条新规矩,说是洋人与咱中国臣民的生理上略有不同,除了金发碧眼之外,那膝盖也是僵直的,打不得弯儿,所以心里想跪也跪不成……。“可以,就改成三鞠躬吧,我去跟爹妈说,你余虎负过伤,膝盖里边有弹片儿,心里想跪下磕头的,您老两位也就心领了吧!”
  余虎又大笑起来:“可见,我们翁婿之间,还是可以和平共处的罗!小张,你已经交代工作了吧,没关系,去借辆车,再开一趟,送你二姨和我去拜见二老双亲!”
  叶处长慌忙拉住:“慢着……哪儿那么简单!还有好些事儿要商量!”
  “商量什么?”余虎问。
  “比如……见面礼儿,我说的不是鞠躬,是礼物,当然,这是小事儿……还有,要不要把二位老人接到大红门里来住?房子不够怎么办?就算挤着住下了,你可免不了要天天早晚儿的去请安哪!你肯吗!还有……”
  余虎一惊:“什么?早请示、晚汇报哇?这套戏法儿是你们家里发明的呀!”
  张兴是懂礼貌的,大人们说话时,当晚辈的不准随便插言,可这会儿也憋不住笑了起来。
  “还有,这件事要不要先报告党委呢?”
  “报告党委?干什么?党委可不管这种事儿。”余虎有点不高兴了。
  “不是我胆子小。……将来一搞运动,你我都说不清楚!”叶处长有两句关键的话没说出口,就是“妈妈当过妓女”、“爸爸去过欧洲”。他虽然知道这不是政治问题,但是结婚24年,却从来没告诉过丈夫。这也是她今天要跟丈夫商量的内容之一。可她并不知道,刚才张铁腿“竹筒倒豆子”的时候,早把这些事情“倒”出来了,而余虎也根本不介意。
  “好吧,要商量一下也是应该的。我刚才也想了一件事,要跟你商量商量。”余虎认真地说道:“这件事儿,是关于你的掌上明珠的。小张,你也有发言权。”
  刚才,余虎认真而痛快地与张铁腿交谈3小时,不但了解了这门子亲戚的情况,而且摸清了张兴自学成材的门路和道理。他认为自己的岳父黄允中和连襟张铁腿,在教育子女方面都是很有才能的,而且是一种富有哲理的才能。余虎以他老侦察员犀利的眼睛,迅速而准确地看出了问题的关键。首长与司机,可谓关系密切、朝夕相处了。3年来,他认准了张兴是个刻苦好学的青年,却没有看穿他自身以外的家庭因素。今天,他忽然洞察了这种家庭因素,所以喜出望外。什么因素啊?什么家庭啊?无非是一个黄带子、红顶子的破败贵族之家吧!然而,余虎却认为,恰恰因为这个家庭的彻底破败,永远丧失了那个置子孙于死地的“世袭罔替”和“吃不倒的铁杆庄稼”,黄允中、叶紫云这一代才从“蛔虫”变成了人;黄秋萍、张铁腿这一代才得到了新生,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张兴这一代才彻底地从脑子里清除了任何优越感和依靠父母的思想,变成了刻苦自学的人材!想到这些,他忽然悟出了一部日本电影《狐狸的故事》内涵着的哲理。瞧,那只狐狸妈妈多么疼爱它的小狐狸崽子呀!为了寻找食物,去偷鸡,被猎户的夹子夹伤了腿……;可是,当小狐狸长大了的时候,狐狸妈妈又是多么凶狠地咬它们、赶它们,把小狐狸赶得远远地离开这个“家”!为什么?因为小狐狸必须依靠自己的技能去独立生活,否则就会灭种!“唉!连狐狸都明白的道理,满清贵族的王公大臣们却不明白呀!”
  “干脆,把咱们的夜明珠送到她大姨家里去住,学裁缝去!跟她外公学英文去!”余虎盯着妻子的眼睛说。
  “哪?奇谈怪论!你,你!……我不答应!”叶处长登时急了眼,好像谁要摘掉她的心肝,摘走她天上的星星,夺去她的掌上明珠!她浑身颤抖起来,脸也黄了,眉也长了,把余虎也吓慌了。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余虎历来十分尊重、爱护、体贴自己的妻子,因此,他今天刚刚提出的真知灼见,在一分钟之内就夭折了。
  “哈哈。我是说着玩的!”余虎笑了。
  张兴也跟着笑了:“我看姨父也是在说笑话儿。要真的叫我表妹住到大杂院里去,准得被耗子咬掉耳朵的!”
  “小张,你是我的亲外甥啦。二姨说话也就不背着你:听我的话,你就长期住在大红门里,不要搬走,一边搞翻译工作,一边教你表妹学英语,好不好?”
  “不!二姨,什么我都想过了。我已经搬出去啦……表妹的事儿嘛,学英语太苦,您还是叫她演电影去吧!”
  “不!这事儿倒要好好商量一下……”余院长又要发表意见了。看来,这一家人的事情,且得商量几个钟头哩!
  此时,丁字胡同南口的大杂院里,黄允中老两口和张铁腿小两口儿,也在一起忙着商量哩。不过这里,还是老的说了算,小辈儿的只能不停地应承着。
  3个钟头之间,老爷子黄允中就拿出来20块钱,叫置办一桌团圆饭。慌得黄裁缝立刻跑到菜市场去采购,连上好的名酒“五粮液”都买到了,钱不够,她自己就按“黄家的规矩”悄悄地添上了十几元。张铁腿赶来之后,进一步汇报了“您二女婿余虎心眼好,必定孝顺”的好消息,自己又悄悄地添上十几块钱,托邻居家当售货员的孩子走后门去买了一级香片、锡纸包的过滤嘴大前门、红元帅大苹果、半斤酥大鸭犁儿和蜜供、蜜饯等甜食。现在,鸡也墩烂了,鱼也炸黄了,老公主叶紫云亲手捏的栗子面小窝窝头也蒸熟了,单等二妞儿一进屋就要亲眼瞧着她吃!
  可是二妞儿迟迟不来。“来的晚,有道理。她两口子还不上王府井百货大楼去置办点儿见面礼吗!”黄裁缝这话儿说得谁听了都顺耳。一听“王府井”,大家立刻把话题儿转到王爷府上来了。于是,4口人纷纷议论着搬进王爷府去之后谁住哪间房的问题。争论的焦点是张兴和叶明珠成亲的新房安置在哪儿?以及要不要辞退刘妈?
  “您敢说得准吗?外甥女儿瞧上了咱的兴儿?”张铁腿已经问第3遍了。
  “我的眼睛里揉不进沙子!瞧准啦,瞧透啦!”黄秋萍嫌丈夫太啰嗦。
  “你根据个啥就瞧透了呢?”
  “眼睛!裁缝的眼睛瞧人呀,一瞧一个准儿,连尺寸都差不了!”
  “瞧准没瞧准,这婚姻大事也得我说了算!她不是没忘了姓叶吗?那就是得服我叶家的规矩!”老公主叶紫云盘腿坐在床上,眯缝着双眼,回忆着王爷府里的每一间房子,如数家珍般地做出了最后的裁决:“都听着!里院北屋上房,我们老公母俩住;西厢房给我的小外孙小虎子娶媳妇儿用;东厢房窗户外头有那棵紫花藤萝缠着的老柏树,不西晒,就叫二妞儿两口子住吧,离我近点,我心疼她!前院北房暖阁子,东头留着二女婿开会用吧,谁叫他是个大官儿哩!西头归大妞儿两口子住,你们俩论岁数也该住北房啦;前院的西厢房呀,3大间,就给小兴儿、小珠儿办喜事用吧!老妈子不准辞,没有下人还行吗?照样住南屋;东厢房嘛,临街、西晒,按规矩还留给轿夫车夫们住吧……”她睁大了冷峻的眼睛,咳嗽一声,严厉地说道:“从今以后,一家人团圆啦,就得精打细算过日子,循规蹈矩管孩子,要不然哪,免不了叫别人再从王爷府里轰出克!”
  老公主的一席话,早把女儿、女婿镇住了,大气儿也不敢吭一声啦。就这么默默地等吗?可是二妞儿还不来。老爷子黄允中心里也实在着急,但他毕竟是饱经风霜变故的80老人了,完全可以做到不露形色。可是,就这么干等着吗?黄允中咳嗽一声,缓缓说道:“铁腿,你拉车、蹬车一辈子,这北京城也熟透了吧?”
  “不,我可不敢这么说。”
  “我问你,解放32年,咱北京城都有哪些地方变了样儿啦?”
  “在您面前,轮不上我白话……”
  “你不说,我说!”黄允中捋着白胡子,颇为感慨地说道:“我修了一辈子汽车。每回把车修好了哇,总得开出去试度车,兜兜风。北京城,我熟透啦!可惜没人请我画一张北京城的变迁图……再过两年,我自己这张活地图也就该入土啦,还有几个人熟悉那老北京呢?”
  “你说这话干啥?今儿个是咱家团圆、欢喜的好日子!”叶紫云劝道。
  “是好日子!要不欢喜我还不说这些话哪。我是打心眼儿里爱咱北京城啊!”一语未毕,泪如雨下。
  “当,当,当……”大红门里的电钟敲了6响。刘妈去买活鸡、活鱼,到这时候还没回来。院长、处长也没回来。张兴表哥也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院子里,小公主心神不定,简直有点儿心惊肉跳了。大概是爱情第一次战胜了骄傲吧,叶明珠毅然走出大红门,决心把表哥张兴找回来!于是,她第一次钻进了丁字胡同南口的大杂院,挨门挨户打听“张兴的姥姥”或者“黄裁缝”住在哪?
  黄允中满怀深情地讲着:“老北京,号称‘九门十里城’。这九门,就是明朝永乐十八年重修北京的内城九门,从正阳门顺时针转圈儿数,还有宣武门、阜城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朝阳门、崇文门。十里,说的是这座正四方形城池一面城墙的长度。因为北京3面环山,西有太行山,北有军都山,东北面是燕山,只有东南面是开阔地带,可以靠山镇海,君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又有天津卫和保定府‘站岗放哨’,所以北京城就朝着交通方便的南边‘挪’了一段儿。你看,哪座城池会挪窝儿?北京城就会!神不神!元大都的北城墙根儿原本在齐家豁子、土城一线,如今‘挪’到了安定门、德胜门一线;南边则修建了一段外城,达到了永定门一线。由于商业、交通上的需要,9个城门当然不够用了,临到解放前,连同外城,一共有了17个城门,就是增开了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安门。要是再算上‘便门’和“豁口’,城门可就更多啦!城门为什么越来越多?好好想想,你们明白的道理也就越来越多喽!古代的皇上,劳民伤财地修长城、建都城、筑堡垒、设关隘、挖壕沟、悬吊桥、置箭楼、备烽火台,无非是为了御外敌、防民变;可是如今有了飞机、坦克、原子弹,这些城墙除了供人游逛之外,就只能妨碍交通了!所以当年盖了,现在还得拆掉。你们看,审不是一条道理?从前的皇上,还有王公大臣们,给北京取了不少好听的地名儿,比如,天宁寺、永宁寺、天安门、地安门、安定门、永定门、长安街、永定河……叫来叫去,就是一条心愿:长安不变。可是天下哪儿有不变的事儿哩?我今年80啦,沧海桑田,见过的事儿多喽。就盼着你们把小兴儿,如今又多了个小虎子和小珠儿,全都教养好,叫这小一辈的,千万别再相信那‘世袭罔替’和‘吃不倒的铁杆庄稼’啦!还是我那句话,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教他们凭本事吃饭吧!”
  大家正在屏气聆听祖训,房门“呀”的一声开了,进来一位美貌的苗条少女。
  “二妞儿!我苦命的儿啊!”一声哭号,两行老泪,叶紫云把小公主搂在怀里,一声儿、一声肉地足足哭了3分钟。
  叶明珠从惊愕到挣扎,直到看懂了黄裁缝的手势,明白了搂着自己哭的白毛老太太大概就是妈妈的妈妈,这才不再挣扎、不再害怕了。
  “快给外公外婆磕头!”黄秋萍命令道。
  可惜小公主的膝盖也和外国鬼子一样,是僵直不会打弯儿的。而且连腰和脖子也不会打弯儿,只会直挺挺地站着发呆。
  老公主已经哭够了。她发现面前站着的女孩,并不是自己的二妞儿,却与当年的二妞儿长得一模一样!于是,就把那盘黄亮亮的、跟大拇手指头肚儿一般大小的栗子面窝窝头端过来给她吃。叶明珠从中午饿到现在,也就一口一个地吃了起来。
  张兴回来了!屋子里顿时热闹起来。
  “你怎么不跟二姨一块来?”黄秋萍问。
  “还有我那连襟老弟呢?”张铁腿问。
  “他们坐车。我骑车。”
  “表哥!我是来找你的。快搬回大红门去吧,我一个人害怕……”叶明珠不吃小窝头了,几乎是哭声地哀求着。屋里响起了一阵笑声,张兴却憋了个大红脸。
  “我瞧准了吧?”黄秋萍低声问丈夫。
  “瞧准啦!”张铁腿笑得合不拢嘴。
  “搬回去吧……”叶明珠恳求着。
  “不。”张兴拒绝得非常干脆。
  “放肆!”老公主发话了,“在这儿都得听我的!以后不准再叫大红门啦,这座王爷府,是我出生的胞衣地。搬回克,全家也搬回克!”
  张兴不敢顶撞外祖母,撅着嘴站在门边不说话。叶明珠也不明白外婆怎么这般威风,也不敢说话了。屋里鸦雀无声。大家都在等,可是二妞儿还不来……
  对于外孙女进屋之后的一举一动,黄允中都感到吃惊和寒心。他已经在生二妞和余虎的气了,就像人们见到了一个缺少教养的孩子,必然要责怪其父母不懂家庭教育一样。黄允中板起脸来,指着外孙女儿问:“十几啦?”
  “18。”
  “大学几年级啦?”
  “高一。”
  “你应该上大学二年级喽!”
  叶明珠不再说话了。黄允中咳嗽两声,招招手,把外孙女叫到身旁坐下,一字一句地说:“跟我学英文吧!要是我还能再活4年,一准教你超过大学毕业生。记住: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新社会啦,自己没本事怎么行哩!”
  听明珠茫然地望着外公,连点头也不会,好像那雪白的脖子当真不会打弯儿。
  黄允中惨笑一声,喃喃地说:“孩子啊,咱爷儿俩初次见面,没什么见面礼儿,就听外公给你讲讲咱们家的小故事吧。小兴儿,你也听着。我的祖先哪,是正黄旗的固山章京,汉语叫都统,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方面军的司令官儿。而且是金枝玉叶的和硕贝勒,就是王。这些你不懂。传到我这一辈,我大哥凭着家里的‘铁券丹书’,世袭了爵位,11岁就当了禁卫军的军官儿。我呢,也是个武官——我7岁的时候,家里为了多吃一份俸银俸粮,就花钱给我买了一个官儿,至少也比个团长大吧。你听着,我还是在午门前边骑马射箭考上的哩!别忘了,我才7岁,哪儿会骑马呀,是用绸子捆在马上的!那弓啊、箭啊,也是捆在我胳膊上的。监考官儿高高坐在午门的城楼子上,没有望远镜,也根本不住下看。下边的考官是得了贿赂的,把马屁股一打,那训练好了的战马就驮着我从东头跑到西头。南墙根底下摆着3个红包袱当靶子,立刻有人往上插3支箭,抱着带箭的红布包袱飞跑到午门底下,高声唱道:‘连中3元!’我也就成了守卫京都的禁卫军官啦!北京城里现在还有个钱粮胡同吧?我们就在那儿领钱粮。这就是‘吃不倒的铁杆庄稼’呀!我家里的‘铁券丹书’,就是皇上用朱砂御笔写的跟铁纸一样牢靠的世袭文书。你们想想看,有了这种‘铁券丹书’,我们还用念书吗?有了这种‘铁杆庄稼’,我们还会种田吗?有了我们这样的军官儿,八旗军队还能打仗吗?靠我们这样的禁卫军官,能守得住北京城吗?!今年,辛亥革命70的啦,我也80岁啦。珠儿!你是我的亲骨肉,我才肯告诉你一句话:什么是八旗子弟呀?我想了一辈子,得出了4个字儿:无知无能!”
  白胡子老头儿的一席话,叶明珠听懂了没有?谁也不知道。只听见胡同里响了“哒——哒!”两下小汽车的喇叭声,谁都认定这是余院长和叶处长下班回来了!前来迎接二老双亲了!大杂院里的邻居们全都推开门窗,挑起竹帘儿,等着瞧戏了。
  老公主叶紫云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双手抚拢头发,环视左右,缓缓说道:“时候到啦,回府克!”两行热泪,从她饱经沧桑的老脸上扑簌簌地滚落下来……

首页 2 3 4 5 6 7 8 9 10 尾页


 

 

 

相关人物

陈建功  陈鲁民  陈忠实  关沫南  公刘  黄蓓佳  黄宗江  金江  金珠玉  刘成章  刘震云  雷抒雁  雷达  路遥

相关文章

北京的项链   大白菜是一宝   慈善心   过大年   景慧小学   老也看三国   夸夸猪   榴火   生肖杂谈   米线“过桥”   当休闲成了一门学问   广告春秋   火柴春秋   虐猫   散文-过年的喜兴   散文-九寨蓝   散文-还要节约   散文-飞机背后有故事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