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人物档案资料名人名言生平作品主要事迹佳句轶事世界明星中外传记成才故事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火柴春秋

作者:赵大年

  火柴在我们的生活中微不足道,但它又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不经意间,火柴已悄悄淡出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留下的只是一番感慨,一份缅怀——
  自从古人学会用火,掌握了熟食、取暖、驱赶野兽的手段,人类的体质和生活能力大为增强,活动空间也不断扩大。那么,怎样取得火种呢?西方神话说是从天堂偷来的,大约是雷电引起森林大火,人们再小心翼翼地保存火种。中国的传说是燧人氏钻木取火,这是重大发明,比保存火种更主动。
  过了几十万年之后,英国人才发明了火柴。1861年第一家火柴工厂建于伦敦,这种可以随时取火的小精灵,又随着“日不落国”的炮舰和商船队行销全球,给大英帝国牟取高额利润,也给人们带来方便。孰料此物短命,很快就被一次性电子打火机取代,前不久,英国最后一家火柴厂关闭了。唉,火柴,从出生到消亡,百把年的繁荣,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真是白驹过隙般一瞬间啊。对这样的小事何必感叹呢?只因为从中可以看到,近百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一项曾经普及全球的发明,很快就被新事物无情淘汰,剩下的有情部分,大概只有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收藏家的“火花”了。
  我小时候还见过农民使用火镰、火绒取火。城里人使用的红头火柴,在墙壁或鞋底子上一划就着,被称为洋火。使用黑头的安全火柴,已经是解放后的事情了。我是老资格的烟民,火柴从不离身,对它的变迁,不作调查也是个有发言权的见证人。计划经济时期,不准火柴涨价,始终是两分钱一盒,居民凭购货本每户一月供应5盒,生火做饭倒是够用,却苦了烟民,您了解“有烟无火”的窘态吗?看见别人吸烟,赶紧上前“对火”以及我常向邻居乞讨一盒火柴。唐山大地震那个夜晚,我从睡梦中惊醒,喊着妻子女儿往屋外跑,什么东西也来不及拿,却下意识地把床头一包香烟和火柴顺手抓了出来。邻居们大多穿着背心裤衩站在胡同里,余震不断,房上的砖头瓦块直往下掉,谁也不敢进屋。有人发现我蹲在大槐树下吸烟,佩服得五体投地,过来要烟借火,还赞不绝口,“您真行!光着脚,倒是没忘了拿烟。”其实,光拿烟还不行,没火柴怎么点烟?
  改革开放之初,市面上有了打火机,我用过十多种,得灌汽油,还要设法淘换走私进口的火石,坏了也没处修理,并不方便。1989年访问泰国,我带回来的洋货就是许多一次性电子打火机。当然,不久国内也大量生产了,现在是温州打火机占有全球市场80%的份额。
  火柴被淘汰,可节约木材,有利于保护林木和生态环境。如今电脑、互联网和手机迅速发展,大量耗费木材的纸张(书报杂志、文件信件)也会逐渐减少,将来留在纸上的主要是书画艺术品。像火柴一样,那时也许我们又会感叹一番吧。(北京晚报2006-10-12)

 

 

 

相关人物

陈建功  陈鲁民  陈忠实  关沫南  公刘  黄蓓佳  黄宗江  金江  金珠玉  刘成章  刘震云  雷抒雁  雷达  路遥

相关文章

北京的项链   大白菜是一宝   慈善心   过大年   景慧小学   老也看三国   夸夸猪   榴火   生肖杂谈   米线“过桥”   当休闲成了一门学问   广告春秋   火柴春秋   虐猫   散文-过年的喜兴   散文-九寨蓝   散文-还要节约   散文-飞机背后有故事

古今中外人物大全,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作品

| 联系站长 | 按拼音检索人物 | 现代人物分类索引 | 古今中外作品 | 教育教学资料 | 职业培训资料  |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  ? CopyRight 1998-2028, 1-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