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慧小学
作者:赵大年
近日,有来自昆明的炮兵教官和研究员——叶氏兄弟登门造访,送我一饼七寸陈年普洱茶。我告诉女儿,此茶年头越久越珍贵,俗话说“爷爷制茶孙子卖”,你就存着吧,再过几十年能换辆汽车。
女儿问叶叔叔为何送如此重礼?答曰,“我俩跟你爸是小学同窗,一个世纪没见面啦!”女儿懵了,她不懂得夏历六十年一个甲子,正是中国的一个世纪。于是坐在旁边,好奇地听我们谈论景慧小学。
70年前,朱其慧女士出资创办北京景慧小学,她的丈夫熊希龄乃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如果说景慧小学鲜为人知,那么他们夫妇出资创办的香山慈幼院(现为立新学校)名气就大多了。
北京西城石驸马大街(现为新文化街)的克勤郡王府,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的府邸之一,解放前被熊希龄购做私宅,曾经借给晏阳初主持的平民教育促进会使用,我的父母和孙伏园等人曾在此供职。景慧小学就设在这座王府内,我在这里读书免交学费。
“七七”卢沟桥事变,我们全家辗转逃难到大西南,途中吃过草根树皮,一贫如洗。平民教育促进会在重庆郊区的歇马场创办乡村建设学院,其子弟学校依然是景慧小学,我又在这里免费读书。
歇马场风景如画,有龙凤溪和酷似黄果树大瀑布的高坑岩瀑布,我至今记得景慧小学的毕业歌,便和叶氏兄弟深情地唱起来:“几年来大家同游同息,想不到今天要分离,忘不了高坑岩龙凤溪,游泳划船徘徊在绿荫里。骊歌高唱,琴韵悲凄,身虽离心不离,品学常勉励。景慧儿女,前程万里,珍重珍重,后会有期。”
果然后会有期。阔别六十年的同学喜相逢,对酒唱歌,从我们可爱的小学谈到熊希龄。熊希龄是湖南凤凰人。我曾数次访问美丽的凤凰古城,而且无意中走进了熊希龄故居,大吃一惊,原来是几间极其破旧的危房。凤凰的朋友告诉我,熊希龄晚年变卖全部家产,连这里的故居也卖了。他说,凤凰城人杰地灵,出了许多受尊重的名人大家,沈从文、黄永玉……他一口气数出十多位。
36年之后,我送小女儿到新文化街小学念书,校址还是这座王爷府,只是改了校名,感慨良多。不过,王府后寝山墙的柱石上还刻着“此地曾属熊希龄和其夫人朱其慧住宅,解放后将全部财产交由北平救济会”的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