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这样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理解这句话很容易,体会一下也不是难事,真正做到却又不知从何做起。
刚知道开课那会,心里很急。望着千头万绪的文本,我竟然不知道我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迷茫了好一会儿,终于给自己找了一个方向:静下心来,一步一步去做。不管结果如何,享受其中的过程可能也是一种幸福。往往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之美。静下心来准备了教案、课件,经过指导老师的修改,终于搬上了讲台。
《为中华之崛起》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整节课上下来还算顺利,但由于新教师缺乏经验,上课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一是课堂上自己情感不够投入,情感起伏不明显。听课老师对我的评价就是“姜太公钓鱼,稳坐钓鱼台。”教师自己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又怎能感染学生?怎能调动课堂气氛?二是提问范围过大,没有针对性。抛出去的问题很笼统,导致学生不知怎么回答,影响了课堂氛围。三是新老师的弊病:评价语贫乏。学生回答问题的好坏都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
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自己的教学,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浅薄和无知。感谢众多老师特别是指导老师的悉心指点,如似家常。既肯定了优点,又指明了今后的方向。在教学的路上,我还刚刚起步。从这一节课开始,我将更多试着去思考文本的自我解读,实践尽量把课上得实在些,情感投入些,多阅读课外书籍,不断思考,不断积累。因为我知道要带学生进入文学殿堂,首先老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今天的展示课,只是教学路上的驿站。静下心来,小憩会儿,准备再次赶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