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从语言文字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训练朗读能力;体会过渡句、过渡段的运用,学会文章段与段自然过渡的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一、 导入 1、今天我们进入第七组课文有学习,请一名同学导读,其它同学思考:从导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2、师: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中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在成长中思考为什么而读书的故事。 3、齐读课题,初次看到课题时,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谁?这个人的志向真伟大……)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是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了解他吗?资料汇报。 二、 阅读课文 (一)1、和你同桌一齐读一遍课文,并且交流一下你预习中的收获。 2、交流预习收获,词、字两方面相机提示字形、字音、理解个别词意。 3、指名朗读,思考:围绕着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文中写了几件事? 4、反馈 5、这三件事的连接,作者过渡得很巧妙,你发现了吗?(过渡句,过渡段)在哪里? (二)1、为什么而读书?其它同学与周恩来的回答迥然不同,找出相关的段落再读一读,体会体会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1)读 (2)体会 预设(为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为祖国、民族的振兴而学习) 2、少年周恩来就已经立下了如此远大的志向,请同学们想一想,使周恩来产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1)(中华不振) (2)(耳闻目睹租界里中国人受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 3、根据预设(1)提问: 文中几次提到“中华不振”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周恩来又是在哪一次提到后沉思,而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呢? 4、在20世纪初,中国受帝国主义欺凌、压迫之时,周恩来这样有志青年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大志,那么在21世纪初,中国在世界已经有了一席之地,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的今天,作为祖国未来,民族希望的我们,思考过“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吗? 5、学生发言(预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读书) 6、联系今天的学习,坚实地走好每一步,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吧! 三、 阅读链接 感受周恩来的临别赠言和诗篇的含意,进一步感受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四、 综合性学习 1、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 2、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选读课文《真实的高度》 3、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