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鼠和松果》教学案例
|
《松鼠和松果》教学案例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建设东路小学 王娟娟 【案例背景信息】 学科:小学语文 年级:一年级 课的名称:松鼠和松果 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文字,会写 “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拼音已掌握的较好,能给一、二类字注音认读,课文内容能事先预读下来。但个别字的分析还需要靠老师,对课文的理解很浅,还需通过老师教才能懂。 【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 学课文与增强环保意识联系起来,知道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对学生学语文的思维,知识积累,朗读处于启蒙基础阶段。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拼音已较掌握,课文基本读通,生字已能通过拼音自己认读;但对课文只是很浅的理解,真正读懂课文还需靠老师讲,所以教学方法应是 基础的让学生自学,较难的由老师带学。 2、教学流程和活动设计思路: 导课──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学习感悟课文;指导朗读──指导书写──实践活动。 3、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视觉上的冲突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兴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形象化.感性化,效果良好。 【教与学的过程】 1、教与学的过程描述: 教学阶段及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要点 信息技术的作用 一、猜谜、导入新课、分析课题、质疑(5分钟) 出示谜语: 脑袋圆圆,眼睛圆圆,满身绒毛,尾巴像伞。 (学生答后出示松鼠图) 出示松果图,问: 这是什么? 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图上画了谁?它们在干什么? 板书课题: 松鼠和松果 问: 看到松鼠和松果你有什么疑问吗? 揭示谜底: 松鼠。 观图答: 松果。 仔细看图,按自己的理解回答。 学生质疑。 学生纷纷举手积极发言。 注意力集中在了图上。 不太会提问题。 投影图(形象、直观,吸引学生注意力很好的导入了课文的学习 。)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5分钟) 1、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标出自然段。 (老师巡视指导)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效果。 3、让学生分段朗读。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文后,在文中画出生字和标出自然段。 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⑴ 小组内讨论识字的方法,记忆的方法。 ⑵ 全班交流汇报。 分段朗读。 学生拼读起课文来。 自然段标的不太一致。 有少部分学生能说出自己是怎么认字的。 基本读下。 用投影显示生字,效果会好些。 三、感悟文意、指导朗读(40分钟) 1、通过初读课文,你们知道松鼠和松果有什么关系吗? 2、老师范读,(音乐与投影并用)用夸张的语气读出小松鼠的情感变化: 高高兴兴吃松果──担心以后没有松树了──很高兴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欣喜地看到自己种的松果长成了小树──对将来充满了希望。 听读感悟后贴图画(按以下排列): 高兴──动脑──担心──快乐。 3、同学们,你喜欢哪个表情的小松鼠呀?那就朗读哪部分内容。 教师随时指导。 4、提问:小松鼠为什么要栽松果? 引深到人类也应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 5、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来一起朗读课文。 6、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吧。 学生按自己的看法答。 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这篇童话的美──语言美,以及小松鼠的情感美和行为美。用心感受小松鼠心情及表情的不断变化,并排列出来。 发表看法。 先练读,再汇报交流(要求读出各段相应的感情)。 答:光吃不种以后一棵松树也没有了,也就没有吃的了。 带着感情、表情和动作齐读课文。 复述童话。 答得较好,比较动脑筋。 学生能否用心感受小松鼠心情及表情的不断变化。 回答是否正确。 学生在读时如果老师让他们加上表情和动作,效果会很好。 都懂得了这个道理。 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还需练。 用录音配乐烘托气氛,用投影图增加直观效果。 投影显示贴图使观看清楚。 学生读时放录音配乐,学生兴趣更高。 用音乐配衬。 四、指导书写(10分钟) 1、出示六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读,认。 2、指导书写每个生字。 读认生字。 注意观看。描红再临写一个。 学生很认真地读、写。 五、实践活动(课后画) “画未来”: 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画出来。 2、关键环节提炼: ⑴ 本节课采用了投影加录音的电教手段。 ⑵ 解释:出示四幅表情图,可采用投影配录音的方法,这样音图结合可引起视觉、听觉上的集中注意,将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化深为浅。为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课文创设条件。这比老师干巴巴地讲课文效果要好得多。 【教学反思】 1、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 由于学生的拼音已掌握较好,我采用了让学生预学生字、个别字老师带学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事先预读课文,简单理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学生也完成的较好。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答出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答,不包办。课后的作业讲故事、画未来都可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他们以发挥的空间。 2、让信息技术手段在课文中较好的发挥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对学生学课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像最开始的猜谜后出示投影图、学习生字用投影显示、讲课中用录音配乐烘托气氛。用投影图的出示增加直观效果,在学生读课文或讲故事时配乐,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3、以启发式教学带领学生学课文: 对课文进行学习分析时,教师不是一味地讲或读,而是采用了引导启发得手段,学生能说的让他们尽量说,老师只是在学生确实无法弄懂的情况下才讲解,以避免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 4、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还较简单,如能再花时间做成课件、动画效果会更好。由于课时的限制,有不少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发挥不够,还需改进。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松鼠和松果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松鼠和松果》教学案例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给学生一个自主感悟的空间──《松鼠和松果》案例比较 |
下一篇文章: 《松鼠和松果》教学案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