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鼠和松果》教学杂谈
|
《松鼠和松果》教学杂谈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实验小学集团学校 叶 红】 〖感悟,让语文教学插上翅膀·努力还原情境,加强自身体检〗 对于教育来说,体验非常重要,真正深刻的教育,总是能触及灵魂的,这样的教育才是恒久有效的,要让学生运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语文,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教师不仅要善于运用音乐、多媒体画面等各种手段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还可以运用范读,语言独自等手段,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参与体会,从而使学生与课文内容更加地贴近。如果学生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没有参与教学,那么教师即使是磨破了嘴皮,也终究是隔靴搔痒,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 教学《松鼠和松果》一课,其中有一句:每颗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这句的朗读指导,我就采用了3个步骤进行教学: 1、唤醒体验: 小朋友最喜欢吃什么?看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你有什么表现? 2、迁移体验: 小松鼠和小朋友的感觉一样,见到美味的食物,它会怎么说,怎么做? 3、表达体验: 现在,你们就是一样小松鼠,一大堆松果就放在你们面前,你们该怎么读这一句?比一比,谁最像一只小松鼠。学生有滋有味地读起来,一边读还一边做动作。 学生有了体验,有了感受,就能把课文读进去,读出味道来。 【浙江省嘉兴市栖真中心小学 蒋 蔚】 〖低段口语交际如何实践平等对话·课堂生成,给学生提供交际机会〗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因此我们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正如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说的:“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有了这样的理念,课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设定的思路走,课堂上会生成许多教师无法料想的意外。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些机会,与学生进行交流,利用课堂生成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案例: 在教学《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时,当我正引导学生说说松鼠想出什么好办法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来:“老师,书上错了。” 书上不可能出错,为了不使原有的思路被打断,我没有理睬。可是那位学生却把手举得更高,嘴里还叫着“老师、老师”。没办法我只好叫了那位学生。“老师,书上错了。应该是‘如果摘光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是啊。”有几个学生也在小声的附和。(原句为“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我细细一想,是呀“摘光松果”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光摘松果”由于学生没碰到过,所以就误以为错了。于是我马上调整方案,让学生对这句话加以讨论。──“摘光松果多通顺啊。什么叫光摘啊。”“我觉得书上不会错的。”“那不一定,有时会印错的”“老师,改一改吧,改成摘光松果”“老师,我不这样读,应该‘摘松果’连起来读,这样就对了。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学生自己发现了答案,于是我让学生用这位同学的方法自己再读一读,许多同学都点头同意。但那位学生再一次举手说:“老师,我认为改一改也可以。”这时,我先对学生的这种敢质疑的勇气进行了表扬,并耐心的告诉如果能不改变课文,我们尽量按课文。学生满意的坐下了。最后我又临时出示了“如果光,不,你的学习成绩就会下降。”让学生通过说话进一步理解。 通过这次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中,蕴涵着许多交际的话题,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生成因素,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提供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建昌营镇中心校 张 薇 齐 平】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中要做到鼓励激情,目标适中〗 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才能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适当的目标,又能恰到好处地调动学生的激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教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松鼠和松果》时就根据“将来,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这一内容,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将来这里会是什么样的情景?”这时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有的大胆幻想,有的是根据自己见过的森来设想,这时我就表扬了他们的敢于创新,让他们逐个到前面来说,同学们都踊跃参加。接着我又提出:“那到时我们该如何对待森林?”同学们有了前面的学习气氛,话匣子就一下子打开了,许多同学见解独特,富有创意。给大树做各种营养品,做各种护理。然后我总结了他们的发言: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要像爱护亲人一样爱护我们身边的动物和植物。 【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镇中心小学 高晓勤】 〖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把握生字的特点,增强记忆〗 学生的认识是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而以多媒体操作介入教学,以其快速,提供信息的形象化、丰富化,让学生感知。在生字教学中改变了教师逐字讲解的“字字清”的教学方法,化静为动,为生字教学排疑解难,而且信息技术多媒体能够以它独特的动态作用来辅助教学,并通过其信息的动态演示,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增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松鼠和松果》这一课中引导学习“聪”字的时候问道:“哪个小朋友能很快记住这个‘聪’字?”同学们看完字后,举起小手,有的说:“‘聪’左边是‘耳’字,右边是‘总’字,别人说话的时候总用耳朵听就会变聪明。”“大家评评他的记字方法怎样?”“好,因为他把‘聪’分成两部分‘耳’和‘总’再合起来记忆,说出了聪明的意思”。这位同学的记字方法很快启发了大家,接着又一位同学站起来指着‘聪’字说:“老师,我认为聪明的人,不能光用耳朵听,还要用眼睛看(‘总’字上两点好比人的‘眼睛’),用口说,用心记,才算是聪明。”这时,我趁热打铁,就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出现了四张图片:眼、耳、心、口,然后依赖特技动作将它们飞入一起,最后合成一个“聪”字。 【浙江省临海市海小学 许优琴 郑佩玉】 〖给识字教学加点“调料”·创设情境──添情〗 情是学之始。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生发出浓郁的情感时学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可是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注意力难以保持是其年龄特点。我们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学中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识字,体验识字的乐趣。 如:一位教师在上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时,把各种动物的头像戴在学生的头上,扮成小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声音做自我介绍,教师扮成鸽子姐姐。教师说:“今天,我们要到大森林去看望松鼠弟弟,快坐上火车出发吧。”在隆隆的火车声中师生出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又告知只有完成了本课的识字任务,火车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于是,学生按分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互相帮助,在浓浓的兴趣中学生愉快地识记了生字。 如何创设情境呢?我们既可以以课文内容为背景,创设故事情境,上面提到的案例,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也可以以语言材料为背景,创设语言情境;既可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背景,创设生活情景。也可以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创设游戏情境。在创设情境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充分发挥学习材料本身的魅力,因为“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纳语)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第三中心小学 陈 慧】 〖变换朗读形式,让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朗读畅想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1、2年级阶段目标中要求学生做到“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古以来“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就被称为读书的一剂良方,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朗读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课文如果学生能够声情并茂、恰如其分的运用感情朗读,那么说明学生对课文已经理解了,不需要再做烦琐不必要的分析,如果朗读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阅读也随之被学生所深爱,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因此有感情朗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对阅读教学提出 “要重视朗读”的明确要求。面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如何组织好朗读,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中,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呢?我认为,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到位,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就要采取多种朗读形式。 如:朗读畅想法: 朗读畅想就是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文中的情境、内容、语言、插图敞开思路,毫无拘束地想象。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畅想,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想象,想象说话,想象写话,想象编儿歌,想象画画。 如在《松鼠和松果》一课中有一只活泼聪明的小松鼠,它吃一个松果就种下一个松果。朗读时我们一起想象“几年以后的大森林”。他们有的这样描述:松果发芽了,渐渐的长成小树,小松鼠会去给他们浇水,一棵棵小松树长成了大树,这时的小松鼠有吃不完的松果了。还有的说:动物们一定会感谢小松鼠的,还会说:谢谢你送给大家的绿色家园。 【福建省福州市吴庄小学 林 芳】 〖激活主体意识 促进自主学习·多读感悟〗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提倡多读,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读中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这样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能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教学《松鼠和松果》时我设计了“初读感知──精读感悟──回归整体读”的教学环节,在初读部分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并过生字关。精读部分采用了引读、小组读、自读、展示读、评价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的读。在重点部分小松鼠心理活动部分,我让学生选择最喜欢朗读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生生互评怎样有感情、带表情、加动作等把句子读得更好。在读中力求体现以下特点:读的目的性,读的层次性;读的个性化,读的指导性。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就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会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最后再表演读全文,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 严 华】 〖教师评价语言在教学中的魅力·请多一点宽容与理解〗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教师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特别是当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教材、与教师的理解有偏颇时,我们如果能用宽容的眼光去理解孩子,去保护孩子稚嫩纯真的心,那我们的评价语言才会宽容、亲切、真诚,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在课堂上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关注生命的成长,张扬生命的个性,体贴生命成长的过程。生命的成长过程是不成熟的,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成长。 教学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一课时,一位男孩子回答问题时由于着急口吃起来,一连四次卡了壳,同学中不由响起一片嘘声。我让他停下来,摸了摸他的头说:“你很勇敢,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信你一定能把你的想法说清楚!”于是,他鼓足勇气,终于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我带动全班热烈地为他鼓掌。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苇泊小学 张变英】 〖尝试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指导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结构中,学生自学,是一堂课中的大环节,而自学成功与否又是上好这堂课的基础。要加强学生自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自学就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学生自学前,教师要抓住知识点靠船下篙,提出问题,突出重点,确定学生自学思考的方向。 例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时,教师提出这样几道思考题:1、初读课文看看松鼠和松果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了?2、课文中讲述了松鼠的那些思想和表情?3、松鼠和松果有什么关系?在读的过程中画住本课要学的生字并记忆他们说出你记字方法有那些。这几道题目既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又能让学生初步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自主识记生字。自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很认真地一边读一边批画。但也不排除有少数学生可能不认真,我们当教师的不能放过一个学生,不然10分钟时间就要白白浪费掉。要保证每一个学生拼命学习,方式主要是巡视,即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回辅导,启发思考,留心观察,广泛答疑,有重点地辅导差生。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尽量不大声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学生通过这样的自学,对新知获得丰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发现问题,带疑听讲,在教学中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目标一致,同步和谐,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效地克服了学生自学中的盲目性。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黄家学校 黄友珍】 〖敢于挑战,让课堂成为放飞个性的表演舞台〗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是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流动的语流之中。因此新课堂不仅是知识建构的空间,更是学生生命活动之所。它不再是静止的舞台,而是提炼生活、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欢愉、发展生命的过程。因此,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应是始终回荡于语文教学的主旋律。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在花中采蜜,是蜜蜂的快乐;但将蜜汁送给蜜蜂,也是花的快乐。在课堂上,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放飞学生的个性,并使其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机遇与挑战并存,别怕听到学生们说“不”。课堂上,学生插嘴和唱反调的情况都不可避免的,在我的课上有时会听到:“老师,你说得不对。” (“老师,课文里说的不对”)“那你说说看” 类似这样的对话。 例如在学《松鼠和松果》一课时,我让学生仔细听录音,然后说一下录音机里的阿姨哪儿读得好。然后自己练习读。听后,学生们都在评价阿姨读课文的情况,哪里停顿了、哪里音重了、哪里拖音长了……可是刘家豪同学却举着小手不放,我问他:“什么事,家豪?”“录音机里的阿姨读错了个地方。‘好主意’的声调她读得不准确。”是啊,这个孩子说得很对。这是现代汉语里普通话中的变音问题:两个“上声” 相连,前一个“上声”应该变得像“阳平”调(调值约为35)。这孩子多么富有灵性啊!我及时地表扬了他。这一发掘,融入了学生的情感、智慧、悟性。学生的生命潜能,正是在这民主的课堂上一次次的超越和创新中得到了激活。语文可以说是姹紫嫣红、春意盎然的,并以其独特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理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教师要引领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解读、感悟、揣摩、体验、沉醉,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情感进行交流,方能体味到“园林”之美。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马头小学 徐紫爱】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以情激情〗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英国诗人拜伦说:“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特级教师于漪也说“教师胸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或一名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方面,也应该激情似火,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融入我们的生活,用艺术的、多种多样的方法,持之以恒地展开下去。 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课文《松鼠和松果》,这是一篇写松鼠的童话。课文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体会到,人类在向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在课前我请小朋友们先讨论森林的重要作用,并请他们寻找资料,同学们热情高涨。上课时,同学们深入分析课文,认真的分析小松鼠埋松果的原因,把自己知道的相关的环保知识都讲了出来,课上小朋友们也是热情高涨,积极的讨论分析,并对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感受。这样的语文课也实际成为了潜移默化的生态道德教育课,生态教育常识已在同学们的心中播下了种。 课后,我布置了一道讨论题:如果当时小松鼠没有埋下松果,今天那些小小小松鼠过的怎么样?让孩子们课后讨论,可以请高年级同学帮忙,也可以请教父母,并说要在班队课中展开讨论。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这与平时的作业有所不同,所以他们也很有兴趣。班对课时,我们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孩子们说的很有道理,并把高年级同学或父母告诉他们的理由也头头是道的讲了出来。我也不失时机的对他们所讲的内容进行讲解或补充,一边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一边对他们进行口语训练,这样一举两得,不但增强了孩子们的生态道德意识,也对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了练习,这也是我们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 【广东省广州市东山区环市路小学 林晓玲】 〖教师课堂语言评价的价值货币辨析·案例三〗 教师课堂语言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瞬时的、即兴的、即时的、即地的一种评价。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过程性评价方式之一,是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教师课堂语言评价中,其评价话语背后往往隐藏着教师的价值倾向和评价理念。本文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某些不当口头评价话语作初步的辨析。 案例三: 教学内容: 语文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的朗读教学: 一年级的学生朗读课文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善于听背,但不善于自己看书读。他们读课文时还没有从指读习惯中跳出来,总是一字一字地读,有时漏字,有时添字。一节语文课上,我请一位吐字不清的学生朗读课文《松鼠和松果》。我不惜课堂教学时间,和他一起正确地读完课文,并通过鼓励他对全班进行导向。我说:“要认真听别的小朋友读,听的时候可在心里跟着读。这样坚持下来,你一定会读得越来越棒。待会儿,你用这样的方法听别人读,然后再读一次给大家听好吗?”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第二次读得很成功。与此同时,我又对他提出希望:“课余多读读书,你的朗读会给同学留下更深的印象。” 评析: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尽管学生自信心不足,老师仍高兴地及时给予了激励性评价。教师和蔼的态度、诚挚的话语和亲切的引导,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使学生真正经历进步的过程,领略到了努力的方向。在这样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学习宽容同学的不足,学会赏识别人的进步。而宽容──这真情产生的巨大力量,让学生消除了内心的自卑和怕失败的局促,愉悦地接受同学的帮助,在课堂中分享被人尊重的喜悦。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实验小学 王志琼】 〖设计趣味练习 激发学习兴趣·画一画〗 由于小学生对形象直观、色彩鲜艳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加之他们活泼好动的特点,布置一些涂涂画画的作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无疑会起到好的效果。 例如学了一年级下册第10课《松鼠和松果》的最后一段:将来,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今后这里会是什么样子呢?我让同学们展开想象,根据自己想象中的松树林画一幅画,有的学生画了绿绿的茂密的松树林,许多小松鼠在那里一边玩耍,一边摘松果吃;有的画了在一片茂密的松树林中,一些小松鼠在欢快地跳舞、唱歌,简直过着一种神仙般的幸福生活。第二天,当她们自信地贴出自己一幅幅杰作时,那满脸的欢悦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广东省江门市礼乐中心小学 梁珠莺】 〖学习课文后进行续讲故事,训练说话〗 低年级的课文中有很多童话,情节生动有趣,学生学完课文往往意犹未尽。此时,就可以乘机加以诱导,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满足学生的想象欲望。如学完《松鼠和松果》后,就可以引导孩子续编故事:松鼠埋下松果的地方会怎么样?小松鼠怎么样?小小松鼠也会怎么样?让学生根据老师提示的问题展开想象编一个故事,并在说话课中分小组让每个学生说给同学听,小组的同学再讨论哪些地方说得好,好在哪里。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 张剑华】 〖指导一年级学生写话·重想象,边画边写〗 叶圣陶说:“写作文就为的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够丰富,表达能力也较弱。那如何引导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只有学生熟悉、感兴趣、有表达愿望的内容,才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动机和热情,从而动脑动笔将它表达出来。这是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体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即知、情、意、行综合作用的复杂心理过程。于是,我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让他们边读边写;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边做边写;注重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边画边写。 心理学研究认为,低年级学生产生意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象。他们正是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绘画这门艺术本身就是一门充满想象的艺术,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把绘画与写话融合在一起,是低年级学生更高层次表达的需求。新教材的美术课本上不仅有漂亮的图画,更有一首首优美的儿歌,让学生边欣赏作品的艺术美,边品味儿歌的语言美。这时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画出各具特色的作品,可指导学生配上一句通顺的话。 课文中延伸出来的意境是发挥学生想象,进行画写结合的好素材。例如在《松鼠和松果》一文中,课后学习伙伴说:“这片小松树林,以后这里会是怎样?快点画一画!”于是就顺着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己的想象王国中遨游,创作了一幅幅生动的画,有的写“你瞧,多么茂密的松树林,小小松鼠们在草地上快乐地游戏。”有的写“在绿绿的松树林里小小松鼠们正在捉迷藏,小松鼠一下子就捉住了一只,因为它的尾巴露在外面了!”还有的写“小小松鼠们在尽情地吃着松果,它们学着爷爷奶奶的样也吃一个种一个。”“我们要保护它们,让它们安心地住在这儿。”在他们纯朴的语言中表达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愿。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一小学 许云云】 〖谈新教材学生识字低效的现状及对策·具体对策一:改变教法,适应开放〗 教师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需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待生字的学习,要充分地认识到在低段生字学习是课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但非全部。不能把低段的语文学习等同于学习生字,这样的定位首先就出现了偏差。优美的课文虽不需像高年级那样进行解读,挖掘,但也不能置于一边孤立地进行生字教学。新教材中情境图与韵文内容相互对应,图文并茂,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语言环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应,在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汉字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牢固地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根据孩子识字的规律,在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再提取出来认读,这样效果会比较好。 例如:教学第二册第10课《松鼠和松果》中“主意”两个生字的片断。 师: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小松鼠和他的后代吃什么呀?住在哪儿呢? 师:松鼠想出了好主意。 (出示这句话) 师:谁来读读这两个生字:主( zhǔ )、意( yì )。 生认读。 师:猜“意”为什么是心字底呢? 生:“主意”是用心想出来的,不用心是想不出好主意的。 生:“主意”是躲在心里的,开动脑筋才能把它找出来。 生:…… 师:能给“主意”换个词吗? 生:“办法”,也可以说“想出好办法”。 生:还可以说“法子”。 生:也可以说“点子”。 师:你们真聪明,我们连起来读这句话,注意读准这两个生字宝宝的读音。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小学 徐柳君】 〖浅探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学会质疑,勤于思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一堂课所能完成的。 学生在课堂上对于质疑有了一定的体会之后,就要帮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从而培养他们质疑的能力。教师可在课上多点拨,课后多辅导,还可利用预习、复习时随机布置质疑作业,也可与课外阅读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的方法,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 如在教学完《松鼠和松果》一文后,我发给学生一篇小故事《巴喳──巴喳》,让学生自己去读,然后提几个问题,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明天请别的小朋友帮忙,或者来问老师。第二天,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笃笃’、‘吱吱’、‘嘣嘣’、‘叽叽’、‘沙沙’都是什么呢?”“巴喳到底是什么东西?”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既帮助学生理解了故事的内容,也让他们对各种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课后我经常让学生做这样的练习,以便帮助他们巩固课堂所学,在课后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最终培养他们质疑的能力。 学生质疑的过程既是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也是创造性的学习过程,还有利于帮助教师把握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质疑也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加快知识的内化过程,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磻溪小学 王 燕】 导语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如果导语设计地好,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赢得“开门红”,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 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一课时,我出示图片:松鼠、松果,询问:你们认识它们吗?看到它们,你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联想翩翩,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说自己的想法。而后,我话锋一转,读读课文吧,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想法要告诉大家。孩子们被我一激,又纷纷投入到了新课的阅读之中。 【天津市河西区教研室 丁文静】 〖拓展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案例:《松鼠和松果》 想像松鼠种的松林将来会是什么样。学生在想像树林的美丽和松鼠未来生活的快乐时,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又创设了积累和运用“挺拔”“茂密”等词语的新语境,还是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的时机。同时,学生在想像中还深化了情感的体验,密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本课教育的目的。 〖利用学生已有经验,促进语思发展〗 案例:《松鼠和松果》 先出示松鼠图片,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用不同的词语形容:可爱、聪明、活泼、顽皮)你对松鼠有哪些了解? 奠定了课文情感基调,丰富了学生的语汇,与理解课文和学习生字结合。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陶庄镇中心小学 熊 妍】 〖玩一玩,活泼识字〗 在识字课上,我更注意把识字变成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寓识字于玩乐之中,倍受学生欢迎。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带学生进入“快乐园”,满足他们好玩好动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可以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始终保持愉悦的心境,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游戏识字的形式丰富多彩,如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摘水果、对口令、我说你猜、超级变变变等等。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都能够帮助低年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 例如:一位教师在上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时,把各种动物的头像戴在学生的头上,扮成小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声音做自我介绍。教师扮成鸽子姐姐,说:“今天,我们要到大森林去看望松鼠弟弟,快坐上火车出发吧。”在隆隆的火车声中师生出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又告知只有完成了本课的识字任务,火车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于是,学生按分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互相帮助,在浓浓的兴趣中学生愉快地识记了生字。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松鼠和松果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松鼠和松果》教学杂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松鼠和松果》快乐练习:试题 |
下一篇文章: 《松鼠和松果》备课要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