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S >> 死水 >> 正文

 

“死水”的象征意义

  闻一多的《死水》是一首意蕴丰厚的现代诗歌,在解读中,人们最为关注的便是诗中“死水”的象征意义。对此,一般有如下三种认识。

    一、“死水”象征“那时代的中国”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在国外饱受了民族歧视的辛酸。闻一多在1923年1月的一封家书中说:“一个有思想的中国青年留居美国之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我乃有国之民,我有五千年历史与文化,我有何不若彼美人者?将谓吾人不能制杀人之枪炮遂不若彼之光明磊落乎?”于是,1925年他满怀着对祖国的美好憧憬回来了。可是,当时,正是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刚刚过后,祖国大地处处被黑暗的阴云所笼罩着。诗人一眼看到了祖国,心中便充满了绝望 ——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闻一多〈发现〉》)是呀,这哪里是“我们的庄严灿烂的祖国”,“我如花的祖国”。(《闻一多《忆菊》》)这分明是一沟毫无生气的“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的“绝望的死水”。

    二、“死水”象征美国社会

    在美国留学阶段,诗人对美国社会有更深刻的体悟,诗人认识到,在美国社会里,既有着如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绮”和灿烂的“云霞”等一样繁华的外表,还更有着如“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羔羹”一样霉烂、变质的东西。然而,就是这腐败的社会,竟还有一些没落的文人在为它唱着赞歌——“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竟还有一些追辛逐臭的人们在追随着它——“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泡沫;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三、“死水”象征反动的北洋政府

    《死水》虽然创作于1925年,可诗人到了1926年4月才特意将它拿出来发表,有人说,这其中也是有所“针对”的。

    1926年3月18日,就是鲁迅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段祺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在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满怀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行动。闻一多择此时发表《死水》,也正表达了自己对北洋政府的的失望与痛恨。也就说,北洋政府实在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我们对它已是彻底绝望,“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终有一天,他们会走投无路,他们会自己取灭亡!到那时,经过了等待、缄默的我们,就会“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死水,闻一多,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死水”的象征意义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再别康桥》说课稿
    《死水》公开课实录
    《再别康桥》说课稿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2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1
    再别康桥诗歌全文
    再别康桥说课稿 2
    《再别康桥》说课稿1
    “死水”里折射的信念——读闻一多诗…
    《死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赏析
    《死水》 -语文教案
    《死水》原创教学后记
    《再别康桥》说课稿3
    《死水》教案
    再别康桥·赏析
    中国现代诗三首(《再别康桥》《死水…
    李镇西《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泼向“死水”都是“火”—闻一多《死…
    翻译《死水》
    《死水》教后与心清交流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4
    闻一多《死水》赏析
    《死水》说课稿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苏教版《再别康桥》教案之一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人生平
    用格律诗理论来分析《死水》、《色彩…
    《死水》和《赞美》
    再别康桥【法语】
    关于《死水》中“丑恶”的理解
    走进《死水》,走近闻一多
    《现代诗二首》(回延安,再别康桥)课堂…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3
    【英文版本】
    死水
    人教版高一(上)《死水》教学设计
    《死水》说课稿
    解读《死水》《再别康桥》的绘画美
    《雨巷》教学案例
    《雨巷》教学实录
    《雨巷》教学实录
    《诗两首》教学杂谈
    《再别康桥》说课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偶然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轻盈飘逸 情景交融──解析《再别康…
    《再别康桥》说课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案例
    诗性的启迪──以《再别康桥》为例浅…
    寻梦人的忧伤──徐志摩《再别康桥》
    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再别康…
    追悼志摩
    《再别康桥》的抒情结构
    《雨巷》教学实录
    哀怨的自白──重读《再别康桥》
    浅析诗歌《再别康桥》的意境及其构成
    “夕阳中的新娘”与语感教学
    《雨巷》教学实录
    《诗两首》最妙的词语
    重读《再别康桥》之我见
    《诗两首》教学建议
    《诗两首》教学建议
    依依惜别的深情──读《再别康桥》
    《诗两首》电子教材
    《诗两首》整体把握
    《诗两首》问题探究
    《诗两首》有关资料
    “雨巷诗人”的悲情之旅──戴望舒与…
    沙扬娜拉
    凄美的孤独──《雨巷》的情感特征
    戴望舒简介
    徐志摩简介
    承续而不拘泥,出新更见才气──《雨…
    《雨巷》: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
    对话的激活──《再别康桥》课堂教学…
    《诗两首》关于练习
    我所知道的康桥
    走过雨巷──怀念戴望舒
    寂寞的灵魂 飘忽的情思──戴望舒《…
    “再”读《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的女性情结
    徐志摩和他的“康桥情结”──《再别…
    挥别昨日的梦幻──读徐志摩《再别康…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戴望舒的文学道路
    关于丁香的诗
    《诗两首》题目简说
    《诗两首》新教材新学案
    《诗两首》写作背景
    《诗两首》生字注音
    《再别康桥》意象解读
    《诗两首》重点难点解答
    《诗两首》词语解释
    《诗两首》词义辨析
    《诗两首》朗读提示
    《诗两首》结构图示
    《诗两首》写作特点
    《诗两首》问题探究
    《雨巷》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诗两首》写作借鉴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诗两首》形近字辨析
    《诗两首》最妙的修辞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
    《诗两首》多音字辨析
    康桥再会吧
    《雨巷》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