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S >> 死水 >> 正文

 

“死水”里折射的信念——读闻一多诗集《死水》

  俗话说,太感性化的人一生多坎坷,太理性化的人一生多寂寞。作为一个正直、善良、富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诗人闻一多,我认为,是他的感性决定了他旅居他乡的爱国坎坷经历,又因为他的理性思考造就了中国那个“死水”时期特有的寂寞与痛苦。但闻一多先生却喜欢用诅咒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愤懑,但也就在这“死水”的浸泡中将绝望的思想发酵出只有一句话的信念。
  《死水》一诗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4月在美国芝加哥完成的,次年4月才发表。这首诗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就在现如今,对“死水”这个艺术形象的象征意义也是众说纷纭。教科书上说“死水”有三层含义,一是象征当时美国的社会现实,二是象征中国的革命状况,三是代表中国社会的现实。我认为这样的理解是不无道理的。一个在资本主义国家倍受压抑地生活的爱国诗人,在对爱人无限思念的同时(从《红烛》中可以看出),剩下的全部情感都给了那个饱经摧残的祖国。1925年的回国,面对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诗人的赤诚爱心全部转化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死水》一诗的创作,用一个时间差巧妙的表达了这其中若干层的寓意。
  而《死水》诗集的出版则是在1928年,也就是诗人留美回国三年之后。这三年的生活让诗人饱受了痛苦的折磨,这莫大的痛苦正是来源于对祖国深沉的爱。闻一多先生在痛苦的伴随下整理着同样关于痛苦的诗歌,自己设计黑色的封皮,自己排版印刷,仿佛自己在给自己情感的坎坷做最后的葬礼。而似乎《死水》的面世真成了诗人的封笔之作,之后的几年里,诗人基本上沉寂了。但闻一多先生却给我们留下了《死水》诗集,从而也留下了对祖国和平稳定、繁荣富强的强烈信念。
  特别喜欢诗集的开篇《口供》,“我不是什么诗人”,但“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闻一多先生崇尚“白石的坚贞”,更“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寥寥数语将自己的诗性品格“剖析”得淋漓尽致——低调,爱国主义,自甘寂寞。但诗人对现实的揭露却不甘寂寞,在《你看》中诗人极力渴望冲破现实那死水般的沉寂,用“爱与美的光明之火”为苦难民族开出一条新路。这点点“爱与美的光明之火”也许是靠曾经的“红烛”苦苦支撑,但当诗人仅四岁的长女化作流星的碎片悄然陨落,诗人内心的《末日》提前到来了。回首曾几何时的《死水》,诗人发现自己的身心正沦陷在表面《春光》实际为“死水”的沼泽之中。“死水时期”的闻一多先生是敢于撕下假面目的现代诗人。他发现生命的活跃仅仅是春天的表层景象,它的里层却是充满生命的枯萎和衰败。这与自己朝夕忧虑的祖国多么相似。
  梁实秋评价《死水》:“……有强烈的矛盾,理想与现实要在他的心里永远斗争,他想在艺术里,在诗里求得解脱与协调。”我想,这正如闻一多先生在《一个观念》一诗里隐含的,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对理想中国的期望与追求——这种对自由和光明的社会理想也正是所有经历过爱国痛苦与落寞诗人的一致信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死水,闻一多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死水”里折射的信念——读闻一多诗集《死水》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